“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曾經攔在企業面前的大山——疫情,已經随着春天的到來逐漸消退,這無疑給各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經濟複蘇的勢頭越猛,意味着市場的競争越激烈。人工智能、Web 3、元宇宙,這些大有可為的風口行業,背後隐藏的是大資金、強技術、長時間的投入,這無疑給中小企業設定了難以逾越的門檻,是以,不少企業将目光轉向了使用者更大的國際市場——出海。
去出海,有更多的使用者、更廣泛的市場前景、更豐富的業務模式,但同時也意味着更複雜的國際環境、更難懂的使用者需求、更難克服的本地化問題。
産品經理、營運人應該如何開拓海外業務,是否有國際化本地化的工具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效率呢?
2 月28 日,人人都是産品經理聯合RWS 舉辦了【2023 産品全球化 | 出海人如何實作高效布局】專場直播。
本場活動我們邀請到了位元組跳動國際化産品UI 本地化負責人@葛仲君 、RWS 亞太區客戶服務營運總監@胡一鳴 2 位嘉賓,他們圍繞【出海】賽道展開讨論,探索産品、營運、商業化的更多可能。
01 網際網路産品全球化、本地化簡述
葛仲君:位元組跳動國際化産品UI本地化負責人、熊貓譯社創始人。專注于分享國内外産品國際化和本地化開發經驗,解決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疑難點,助力中國科技企業邁向全球。
分享伊始,葛仲君老師從兩個案例引入:香港和台灣的字型是不一樣的,一些詞語也不盡相同;古巴的Airbnb 房東是以現金的形式來收款的。這兩個案例展現的是産品的本地化,由此展開了關于如何實作網際網路産品全球化的探讨。
葛仲君老師将這個問題拆解成全球化、國際化、本地化、翻譯四個部分進行了概念解析,并由此引出必須要做産品全球化的原因:使用者增長的需求、公司戰略使然、政策因素。
接下來就是本次分享的核心環節:要做好網際網路産品的全球化,需要怎樣的路線圖?
首先,要有全球化的思維。它由視野、場景和人才組成。即視野放到全球,貼合了當地使用者的需求,解決了當地使用者面臨的痛點,産品才能在市場紮根,還需要各個環節的優秀人才,共同協作完成。
第二是産品開發、内容流程的設計。這包含兩部分:你要本地化哪些内容?你怎麼樣實作産品的本地化?
第三是資源的解耦。這個解耦包含了字元集和字元編碼、區域格式和标準、産品架構和UI文本(以及變量、tags)、圖檔和文字、音頻和字幕。
還有更多的環節,例如本地化咨詢、包容性設計、資源準備等等,因為篇幅有限不全部展開啦,感興趣的同學戳連結進行觀看:https://996.pm/7lw4X
02 産品國際化解決方案及案例分析
胡一鳴:RWS亞太區客戶服務營運總監。負責亞太區本地化解決方案的開發、咨詢與營運;擁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為國内多家全球化企業提供本地化方案咨詢及服務。
從工具方面,如何落地國際化呢?采用什麼樣的系統,與研發平台對接,才能實作國際化、本地化過程的高效達成?
胡一鳴老師認為,采用商業化工具,可以降低整體的研發投入成本。并且商業化工具具有高效且成熟的模式,對接後可大幅提高整體效率。
I18n國際化工具,能夠幫助提高産品本地化效率和品質,在産品上市前,做好國際化與本地化的測試。
例如前文提到的解耦問題,國際化工具可以進行自動代碼檢測,通過掃描代碼,它會提示哪些代碼需要進行解耦,避免産生國際化問題。這些提示是怎麼來的呢?在國際化工具中預設規則,再進行掃描後就能發現問題,點選連結就可以快速定位對應的代碼,研發人員就可以進行修複。
在UI本地化翻譯這個問題上,國際化工具也能很好地幫助我們。
很多産品經理還是習慣使用Excel進行翻譯,但它存在諸多的問題:難以提供上下文的參考;不能和同僚進行協同操作;版本疊代帶來的壓力大等等。
使用了專業的UI本地化工具,它可以提供相應的上下文的參考,可以在一種所見即所得的方式上進行翻譯。通過內建,能夠隻針對增量的檔案或者字段進行一個處理,這樣在源頭上就減少工作量,後續的管理上也提高了效率。
除此之外,I18n在建構術語和風格的标準,進行國際化和本地化測試上也有非常的助力。至于是如何實作的,不如去直播中一探究竟吧:https://996.pm/7lw4X
03 圓桌對話
兩位老師的分享結束,在場的聽衆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希望得到老師們的解答。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精彩的對話吧。
Q1: ToB 産品和 ToC 産品的本地化有什麼差別?
第一,産品複雜度存在差別。
ToB 的産品會相對複雜,因為承載的業務流程和邏輯會比較複雜,它的産品國際化、本地化實作的難度就會相對更大一些。
第二,ToB 産品使用者對産品本地化的要求更高,容錯空間更小。
因為 ToB 産品屬于生産力工具,如果本地化出現問題會直接影響公司業務産出。另外也會對産品的品牌形象産生一些負面的影響,使用者會覺得你産品做得不夠認真。
第三,從本地化翻譯的角度講, ToB 的産品對譯者的要求會更高。
比如機械領域的業務系統,你對機械領域沒有太多了解,很可能一些術語就會翻譯錯誤,或者邏輯理不清楚,本地化品質就會受到影響,在保證本地化品質方面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會更多一些。
Q2:什麼才是判斷本地化供應商或者是好翻譯公司的标準?
我們推薦的一個思路是,先要了解有哪些供應商可以被選擇,或者供應商之間的一個差別是什麼。
它是不是在各個國家都有覆寫的辦公室?在技術上是不是能夠提供本地化、國際化的相關的工具?他提供的這些工具是不是有對應的客戶群,長期穩定的客戶群?
有些供應商強在某一個點,有些供應商在一個垂直領域有自己的優勢,是以會有很多不一樣的選擇。
在了解了這些差異之後,還可以對這些供應商進行一個确認。可以通過測試、招标,對方案進行針對性的講解,這樣你就能夠了解對應的供應商是不是滿足咱們需求的。
另外,葛仲君老師補充,因為本地化供應商一般承擔的是整個産品本地化流程,相對末端的一個環節就是本地化翻譯部分。是以挑選供應商除了服務能力、報價以及合作度等因素外,它的翻譯品質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考量标準。
Q3:我們公司是新消費品牌,如果要進行出海業務的拓展,該如何選取适合的出海市場?是傳統的歐美市場還是一個新興的市場?
第一,新興市場有個特點:消費群體年輕化。他們對于消費的産品的訴求和考慮時間會有所差異。他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娛樂内容,吸引他們盡快下單,考慮時間很短。
第二,新興市場的軟硬體不如成熟市場發達,例如倉儲或物流。它更适合賣一些爆款,減少倉儲或物流的壓力。
第三個,新興市場的使用者更希望通過線上的體驗獲得購買的滿足,而不是靠一個線下店。
是以大家可以根據新興市場的特點來去規劃,哪一個市場作為首選去推廣自己的産品。當然也不是完全沖突的,如果你在日韓歐美能夠一炮走紅,後續新興市場也會出現這種跟風,是以彼此之間應該是不沖突的。
Q4:東南亞的使用者中,蘋果支付和谷歌支付的普及情況是怎麼樣的?是否是需要接入一些第三方的支付?
東南亞是比較熱門的市場,因為人數比較多,消費者比較年輕,是以消費意願也比較足。在當地其實也已經有很多創業企業了,成長了好多年,在當地做了一些區域性的支付品牌,比如 grab pay、 goal pay 和 Shopee pay 等等,他們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了一半。
蘋果支付和谷歌支付在當地的份額不是特别多,各個國家的情況可能也不一樣。谷歌支付、蘋果支付最受歡迎的國家是新加坡、泰國,但是他們的市場佔有率加起來也就占到 17% 和23%。是以支付是本地化需要特殊考慮的一個方面。
咱們國家出海的收款公司,大大小小加起來就有十幾家。支付這個事,往往和當地的商戶、銀行、監管機構都會有更強的合作和整合。再大的機構,它到某個區域去,真正合作的也都是當地的支付夥伴。是以,東南亞 apple pay 和 Google pay,事實上還是小衆。
還有更多有趣精彩的問答,可以在直播當中一睹為快:https://996.pm/7lw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