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移動GPU變獨立顯示卡,新的“成本效益陷阱”又來了

作者:雷科技

正所謂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不論黃仁勳在礦潮期間有多麼春風得意、意氣風發,現在的他也必然是一副愁容滿面、憂心忡忡的模樣。在國際形勢風雲巨變、虛拟貨币算法調整的背景下,如今顯示卡“挖礦”的比例正在快速下滑。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從“一卡難求”到“顯示卡滞銷”,也隻有短短幾個月時間。

有趣的是,在老黃為了一手遊戲顯示卡的銷量而發愁時,國内不少小作坊卻抓住時機異軍突起,試圖将被“礦老闆”戰略性放棄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在這兩代顯示卡交接之際掙得盆滿缽滿。整件事情的離奇程度,讓人不禁感慨,“如今的小作坊真是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根據國内媒體報道,近段時間,國内多家電商平台憑空出現了一批價格低廉的RTX 3060和RTX 3070。這一批顯示卡普遍沒有牌子或者冠以一個不知名的牌子,隻有一個HDMI視訊輸出接口,但是售價比起正經途徑販售的RTX 3060或者RTX 3070要便宜不少。

移動GPU變獨立顯示卡,新的“成本效益陷阱”又來了

(圖源:PDD)

要知道,即便是在國内礦潮已經褪去的情況下,目前RTX 3060“全新”顯示卡在京東還要賣到2299元,閑魚的RTX 3060二手礦卡也要1700元上下,為什麼PDD的全新RTX 3060顯示卡僅需僅需900元左右?在這批售價異常低廉的顯示卡背後,究竟存在着哪些不為人知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移動芯,桌面型?

先來看看因為這張顯示卡在網絡上爆火的品牌,該品牌名為發行者(Dicasver),在PDD上面甚至有品牌旗艦店,而且這家店鋪在電腦顯示卡店鋪排行榜的暢銷榜居然排到了第14位。

至于暢銷榜第一位,自然是我們熟悉的礦卡翻新王——卡諾基。

看着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牌子,小雷瞬間就想起了顯示卡吧的經典老番:

移動GPU變獨立顯示卡,新的“成本效益陷阱”又來了

不過乍一看,這張發行者RTX 3060 12G居然還挺像模像樣的。整張顯示卡做工看着還算工整精緻,雙插槽的設計,雙風扇雙熱管,全覆寫的背闆設計,甚至還有兩個DP接口和兩個HDMI接口。除了顯示卡正面的塑膠感拉滿以外,基本看不出有什麼明顯的問題。

即便在評論區裡進行搜尋,小雷也沒有找到什麼可疑的地方。倒是這張顯示卡的消費者普遍對它給出了不錯的評價,不論在魯大師還是3DMark中進行測試,這張顯示卡的跑分成績和正常的RTX 3060顯示卡跑分成績基本一緻,而且實際功耗和溫控表現還要更加出色。

移動GPU變獨立顯示卡,新的“成本效益陷阱”又來了

(圖源:發行者)

直到小雷看到商家介紹裡面的産品參數,才搞懂了這張顯示卡存在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如圖所示,發行者RTX 3060 12G顯示卡的核心頻率在900-1425Mhz,這個數字要比正常的RTX 3060顯示卡低了不少,但最重要的地方,還是這張顯示卡擁有高達3840個流處理器,這個數字要比正常的RTX 3060顯示卡居然還要高出10%。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哪款顯示卡核心擁有着3840個流處理器呢?

移動GPU變獨立顯示卡,新的“成本效益陷阱”又來了

(圖源:發行者)

沒錯,這張顯示卡采用的就是移動端RTX 3060所配備的滿血GA106核心,擁有3840個流處理器,比桌面版RTX 3060的3584個流處理器還要更多。不僅如此,小作坊還為這張顯示卡多焊了6GB顯存,共計12GB GDDR6顯存,隻要功耗給足,完全可以做到滿血釋放。

要知道,在礦潮期間,英偉達和AMD的遊戲顯示卡可謂全民皆兵,就連移動端RTX 3060顯示卡也要在卸掉螢幕、降低功耗的情況下加入挖礦的行列。而在礦潮過去之後,這些沒有螢幕的筆記本自然不能出二手,于是小作坊就将他們全部接盤了過來,并魔改成桌面端顯示卡來使用。

有趣的是,因為老黃刀法的緣故,這些被改造的移動端RTX 3060,在實際的性能表現上似乎并不輸給桌面端RTX 3060。

根據南韓媒體BullsLab測試,盡管功耗鎖定在了80W,但是得益于魔改後的散熱提升,這張顯示卡的性能和桌面端RTX 3060相差無幾,Fire Strike跑分隻差區區1.5%,Time Spy跑分低了不到4%,比起移動版RTX 3060 105W反而還略微強了一些,Time Spy跑分領先近4%。

移動GPU變獨立顯示卡,新的“成本效益陷阱”又來了

(圖源:BullsLab)

小作坊的魔改傳統

不得不說,國内小作坊的神奇操作,有的時候甚至能做到讓友邦驚詫。

國外知名視訊主Linus Tech Tip曾經測試過的桌面端i7-4720HQ,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移動GPU變獨立顯示卡,新的“成本效益陷阱”又來了

(圖源:Linus Tech Tips)

i7-4720HQ是一枚第四代酷睿移動端處理器,國内廠商将處理器核心移植到自制的LGA1150底闆上,并配備了精心銑過的散熱蓋。

實測下來,該處理器運作起來一切正常。盡管睿頻略低,但是運作溫度要比i7-4770K低個20度左右,确實是一個更加廉價、更加穩定,甚至讓Linus說出“值得考慮”的選擇。

至于将移動端GPU核心移植到桌面端GPU PCB上,并配備桌面端散熱器,對小作坊來說更是輕車熟路。

移動GPU變獨立顯示卡,新的“成本效益陷阱”又來了

(圖源:小影霸)

在第一次礦潮期間,小影霸GTX 1080便早早打出了自己的名聲

在第二次礦潮期間,因為老黃突然公布了LHR算力限制,沒有LHR算力鎖的國産RTX 3060M、RTX 3070M一度成為了專業礦鎬正式出口,在國外市場強行刷了一波屏。

移動GPU變獨立顯示卡,新的“成本效益陷阱”又來了

(圖源:Twitter)

當然,如果你認為這些國内小作坊隻是搞一些翻新卡、魔改卡,那就有點看不起深圳的神秘力量了。

前段時間,有媒體發現頻頻在Ali Express上面刷存在感的51RISC,居然釋出了一張RTX 4090都給整了出來。

移動GPU變獨立顯示卡,新的“成本效益陷阱”又來了

這張顯示卡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帶水準儀。在顯示卡頂部可以看到的兩個綠色的水管,位于電池圖示和GeForce RTX辨別之間,顯示卡安裝在機箱内後,使用者可以清楚判斷是否出現彎折下垂現象。

不覺得很酷嗎?作為一名非理工男我覺得這太酷了,很符合我對未來生活的想象。

移動GPU變獨立顯示卡,新的“成本效益陷阱”又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張顯示卡和國内目前熱銷的萬麗RTX 4090基本一緻,目前尚不清楚兩家品牌之間的關系。

值得購買嗎?

話說回來,看熱鬧歸看熱鬧,小雷不是很建議大家選擇這些不知名的卡。

首先,這些顯示卡都是通過回收礦本核心打造的。為了保證收益,這些礦本基本都是7×24小時不間斷使用,其晶片、顯存的損耗率要比正常使用高得多,運作穩定性遠遜于正常的二手顯示卡。

其次,要使用這些顯示卡,就必須搭配特定的顯示卡驅動。因為移動端顯示卡沒有對應的桌面端驅動,是以使用者必須使用商家自行魔改的顯示卡驅動,一旦商家跑路,這張顯示卡就等于“報廢”了,如今鹹魚上出現的大量“騰訊遊戲”專用卡便是由此得來。

移動GPU變獨立顯示卡,新的“成本效益陷阱”又來了

如今,已經是顯示卡更新換代的時候。

不急着更新顯示卡的使用者,可以等待英偉達和AMD即将推出的全新中端顯示卡,或者等待RTX 4070Ti和RX7900XT進一步降價,畢竟兩款顯示卡釋出至今都降了不少價錢;至于急着要用顯示卡的使用者,個人也建議購買諸如RTX 3050/RX6650這種不是礦卡的産品作為過渡。

至于這些“雜牌”顯示卡掙得盆滿缽滿的原因,除了同行襯托可能也沒有别的了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