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Java感覺還是蠻可以的,可是做起題目來還是不能得心應手,自己不懂得太多太多,還是需要不斷努力去學啊!下面我就把這些天學到的知識點總結一下:
初學Java,我把目前所學知識點總結如下:
1.java中源檔案的擴充名為.java,之後通過編譯是.java的檔案生成一個.class檔案。
2.Java中所有的程式都是在JVM上運作的,JVM是在一台計算機上由軟體或硬體模拟的計算機。
3.類的定義使用了public class聲明的話,檔案名必須與類名稱保持一緻,而使用class定義的類,檔案名稱可以與類名稱不同,但是
生成的.class檔案的名稱就是class定義的類名稱,且一個Java檔案可以産生多個class檔案。
4.類名稱要求每個單詞的首字母都要大寫。
5.主方法(main())是一切程式的起點,吧主方法所在的類稱為主類,并且主類都使用public class聲明。
6.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是程式的主方法,即所有的程式都會以此方法為起點并運作下來。
7.System.out.println起輸出作用,是直接将“()”裡的内容進行輸出,如果有多個值時,中間可以使用"+"連接配接。
8.JAVA中的辨別符不能以數字開頭,也不能是JAVA中的保留關鍵字。
9.資料類型的轉換由低到高發生自動類型轉換,反之,則發生強制類型轉換。
10.a%b=c,c的正負與被除數保持一緻。
11. a++會先執行整個語句 後再将a的值加1,而++a則先把b的值加1後,再執行整個語句。
12.普通與(&)和普通或(|)所有的判斷條件都要判斷,而短路與(&&)和短路或(||)如果前面的判斷傳回了false和true,後面
則不需要再判斷,最終結果就是false和true。
13.類:定義出一個基本的模闆,代表着一個共性,類是由屬性和方法組成的。對象:對每一個體的較長的描述。
14.所有的對象名稱都在棧記憶體中儲存,而對象的具體内容則儲存在對應的堆記憶體中,必須使用new關鍵字才能開辟堆記憶體空間。
15.如果一個對象要被使用,則對象必須被執行個體化。 執行個體化對象:對象名稱 = new 類名()。
16.程式封裝使用private,而被封裝了的對象要使用setter和getter去設定和通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