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産品需求文檔(PRD)的寫作方法之筆記一

1、寫前準備(思維導圖):

http://www.woshipm.com/?p=80070

1.在寫之前,請先很區厘清楚什麼是MRD文檔(市場需求文檔),BRD文檔(商業需求文檔),什麼是PRD文檔(産品需求文檔)

可查閱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55491

2.規劃産品的思維導圖(資訊結構圖)

  在寫作這份文檔前,我們需要先做一些準備,把BRD、MRD的相關需求消化并融合規劃出産品的結構圖。因為這些準備工作是屬于思維類的,是以我推薦使用思維導圖軟體(MindManager)進行規劃工作。

  規劃産品的第一步就是梳理出産品的資訊結構,有了資訊結構我們才能繼續往下規劃産品結構,并且資訊結構是服務端技術人員建立資料庫的依據,是資料結構的輔助檔案。

  資訊結構圖是産品層面的了解,如果要入庫這些資訊,還需要進行資料結構的讨論。一條資訊的存儲有很多附加屬性,具體是存成字段還是資料表,還是說存在中間表或者關聯表,這些都需要在完成PRD文檔後和資料庫技術人員共同讨論。讨論時除了展示資訊結構圖,還要講解産品原型和功能需求,以便資料庫技術人員了解産品意圖,友善他們做資料庫規劃時考慮到以後的擴充。

  資訊結構圖是我們将概念想法形成結構化的第一步,也是我們接下來幾步工作的輔助檔案,同時在接下來的幾步工作中,我們還會不斷的完善資訊的結構。

2、梳理需求(産品結構圖和使用者流程圖):

http://www.woshipm.com/?p=80078

當對産品的資訊結構了解後,規整腦海中的産品需求,讓想法更加結構化,梳理産品的需求。

我們首先要羅列出産品的頻道及頁面(産品結構圖),其次再基于産品結構圖梳理出頻道及頁面中的功能,并延伸建構出使用者的操作流程(使用者流程圖)。

以上兩步是為了讓我們在撰寫産品需求文檔之前能夠對産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類似鳥瞰式的一目了然,也友善調整完善。

PRD文檔寫前準備就是讓我們先通過思維導圖梳理思路,明白産品有多少個頻道、有多少個頁面、頁面有多少個功能子產品、功能子產品有多少個元素,逐漸的将腦海裡的想法明确梳理成結構。

雖然已經明确了産品的結構,但是這樣的思維導圖對于設計與技術人員依舊是抽象的,他們仍然看不懂,同時對于産品經理自己來說,這樣的結構圖也是沒有經過推演的,具體是否符合産品邏輯,是否符合使用者體驗,都是沒有深思過的,是以我們接下來就要進行原型設計,開始具體的考慮結構方案的可行性。

3、原型設計(手繪原型,灰模原型,互動原型):

http://www.woshipm.com/?p=80086

當我們逐漸清晰了産品的需求後,并梳理了産品的各個頻道及頁面,那麼這一步就要開始驗證這些想法的具體界面表現和方案的可行性了。

首先我建議通過手繪的形式快速在草紙上繪制出産品的原型,推演和讨論方案的可行性,當有一定的進展之後,我們再通過軟體工具進行更深入的設計。移動産品可以考慮灰模原型,網站産品可以考慮互動原型,對于這兩種原型方式,無論是移動産品還是網站産品都可以使用,具體取得于你的個人習慣和團隊要求。

對于産品經理來說,原型設計是為了幫助我們細緻的考慮方案,并論證方案的可行性,同時也是為了避免産品宣講時,抽象的語言描述導緻聽衆了解困難和了解偏差。

原型設計是将結構化的需求進行架構化,是以原型也被稱為線框圖,具體的表現手法有很多種,相關的輔助軟體也有很多,例如:Axure RP、Balsamiq Mockups、UIDesigner等等。

原型設計的表現手法主要有三種:手繪原型、灰模原型、互動原型。

4、撰寫文檔(PRD文檔):

http://www.woshipm.com/?p=80091

當我們通過以上三個大的步驟之後,我們就已經非常清晰産品的需求了,一般情況下,通過原型加描述的方式就已經完成了PRD文檔的目的(很多産品經理直接使用Axure制作PRD)。

當然也會有一些個人或團隊的要求不一樣,對PRD文檔有特定的規範标準,這類情況可能是需要存檔歸類。無論什麼樣的規範标準,PRD文檔的目的都是相近的,是以功能描述的方式也是相似的,是以在這裡我分享了三種撰寫PRD文檔的方式。

5、用例文檔(UML用例圖、流程圖):

http://www.woshipm.com/?p=80096

《産品需求文檔(PRD)的寫作方法》的補充文章,主要講解PRD文檔中的重要輔助文檔“用例文檔”。

  用例文檔是由多個用例組成的一份文檔,主要用于技術開發與測試使用,他是PRD中的重要輔助文檔,用于講解某個環節的功能邏輯,例如使用者注冊、活動報名等等功能都是需要用例輔助說明的。

  用例文檔的寫作時間在原型設計之後,通常和PRD文檔同步撰寫。

  用例文檔中有兩個關聯檔案,分别是用例圖和流程圖。

  用例圖是UML的一種類圖表現方式,是從使用者角度描述産品功能,并指出該使用者在産品各功能中的操作權限。

  流程圖是通過線框圖形的方式描述産品功能的處理過程,主要是描述功能的執行順序、分支和循環的邏輯。

一份完整的用例文檔分别是由以下三點内容組成,其中第3點的“用例”是描述功能邏輯的部分,根據功能的多少決定有多少個用例。

用例文檔的大概組成部分如下:

  1、修改記錄:每次修改的備注記錄,同PRD文檔。

  2、角色介紹:描述參與系統中的各個角色

  3、用例:同下方步驟的第4步,其中第3步中的流程圖是直接插入到第4步的流程圖表格項中的。

用例文檔的模闆格式如同以上三點内容,通過Word文檔繪制表格,在表格中撰寫用例描述,表格的格式和樣式參考以下示例圖。

1、撰寫用例文檔的第一步是注明使用産品的各個角色(參與者)和角色說明(角色介紹)。(如下圖)

産品需求文檔(PRD)的寫作方法之筆記一

2、第二步是以用例圖的方式注明角色在前後端的用例關系。(如下圖)

産品需求文檔(PRD)的寫作方法之筆記一

3、第三步是以流程圖的方式注明角色在各個功能環節的活動過程。(如下圖:以活動報名為示例)

産品需求文檔(PRD)的寫作方法之筆記一

4、第四步則是以用例文檔的方式将以上三步整合到一起,并撰寫各個功能環節的用例描述。(如下圖)

産品需求文檔(PRD)的寫作方法之筆記一

表格說明:

4.1、用例名:此功能環節的名稱

4.2、用例編号:在此産品中該用例的編号

4.3、行為角色:參與或操作(執行)該功能的角色

4.4、簡要說明:用最少的文字描述一下該用例的需求

4.5、前置條件:參與或操作(執行)此功能的前提條件

4.6、後置條件:執行完畢後的結果條件

4.7、流程圖:該功能的角色活動過程(處理過程)圖(第三步中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