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5月20日報道稱,谷歌已經暫停了與華為的部分業務往來。
谷歌将不再與華為開展需要轉讓硬體和軟體産品的業務,但在開源授權範圍内的除外。谷歌還将停止就安卓和谷歌服務為華為提供技術支援和協作。
對此,谷歌中國回應36氪稱:“我們正在遵守這項指令,并審查其影響”。
路透社認為,受此影響,華為在海外的下一版智能手機将無法通路流行的應用程式和服務,包括Google Play商店和Gmail應用程式。同時,華為手機将無法獲得安卓系統更新,進而對其海外智能手機業務造成重大影響。
不過,現有海外華為手機的使用者仍可以通過Google Play下載下傳應用程式。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對36氪表示:“安卓系統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基于AOSP Apache 2.0開源協定提供的完整版作業系統;第二部分是Google基于商業授權協定提供的GMS,比如Google Play,YouTube,Gmail用戶端和背後的服務。”
對于華為來說,海外版的系統EMUI為AOSP和GMS的內建,谷歌中止的主要是GMS的服務和更新。
華為曾表示,公司自己研發了備份的GMS,以便在安卓系統無法獲得更新的情況下投入應用。但這一系統投入商用需要考慮與海外大量的手機應用相容的問題。在目前的情況下,它還缺乏應用生态。
由于谷歌系統是開源的,華為手機被禁止的實際上是安卓的一些服務,加上谷歌服務并未進入中國市場,是以華為國内手機業務并不會受到影響。
Gartner手機分析師呂俊寬向36氪表達了同樣的觀點:“Android是開源的,禁止的是谷歌的服務,對中國市場沒有影響”。
但華為在海外的手機未來将無法使用谷歌的服務,這對華為手機業務影響重大。
華為雖然有系統上的備案,然而在安卓和iOS一統江湖的今天,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視窗,讓開發者和華為公司共同打造一個能讓消費者接受的新系統。
單從手機出貨量的角度來看,海外市場為華為貢獻接近一半的出貨量。根據IDC資料,2018年華為手機出貨量2.06億台,其中海外占比高達1.01億台,占比高達49%。
華為在美國、印度之外的海外市場均有較好的覆寫,在歐洲、東南亞等地均處于一線廠商的行列。在這些市場當中,谷歌服務幾乎處于壟斷地位,是多數消費者非常依賴的日常應用。在失去這些軟體的支援後,華為手機的市場競争力将大打折扣。
短期内,如果谷歌停止支援的話,華為在海外已上市的手機比如Mate 30系列,雖然功能上暫時不受影響,但也會影響消費者的信心,進而影響其後續的銷售。長期來看則會波及未來新機的上市,如果沒有谷歌服務和系統更新的支援,消費者可能不會貿然選擇華為手機,進而轉向其他品牌,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将後繼乏力。
華為在海外市場之是以有較好的覆寫,部分得益于其開拓海外市場較早。但在今天手機市場白熱化的競争态勢下,一旦市場佔有率大幅下滑,想要失而複得會非常困難。三星在中國市場佔有率從高達20%跌到1%後,如今想要逆轉局勢近乎無望,就是一個典型的參考案例。
如果華為在歐洲、東南亞等地失去現在的市場佔有率,包括蘋果、三星、小米、OV等廠商将乘虛而入。
從華為自身的角度看,以手機為主的消費者業務(CBG),目前已經成為華為的支柱業務和增長引擎。
華為公布的2018年營收資料顯示,2018年,消費者業務營收為3488.5億元人民币,占華為總營收的48.4%,是華為第一大營收來源。而且,消費者業務已經連續五年增長30%以上,2018年增速高達45.1%,在華為三大業務中增長最為迅猛。
是以,如果海外市場失守的話,CBG的營收可能陷入增長停滞或倒退的狀況。而第一大營收來源、增速最快的業務遭受重挫,華為公司整體也可能面臨營收上的下滑。
不過,一些媒體,如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谷歌暫停提供安卓系統更新一事,也會讓手機生産商們意識到,需要尋找安卓系統之外的替代選擇,避免對其過于依賴。
何去何從,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将走向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