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馬家俊
莎士比亞的一生
威廉·莎士比亞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格蘭安河畔斯特拉特福。他的父親約翰(John)在這位未來的作家出生前12年放棄了農業和商業,定居在鎮上,五年後成為市長。他的母親瑪麗是一個小領地的女兒,有10個孩子,威廉是第三個,前兩個姐妹早逝。莎士比亞當時7歲,主修拉丁語,但他從不精通古代語言,更喜歡閱讀曆史、土地、文學和科學書籍。當他13歲時,他的家人正在點頭,他的父親破産了,他辍學了。莎士比亞在18歲時娶了一個富農的女兒,這個農場主離城兩英裡遠。他的妻子安妮·哈塞維(Anne Hassevi)比他大八歲,年底結婚,六個月後生了一個女兒蘇珊娜(Suzanne)。又過了兩年,雙胞胎女兒朱迪思和兒子哈姆内特出生了。莎士比亞在21歲時前往倫敦,以維持家庭生計。
在倫敦,他在一個貴族劇團工作,當演員,26歲時寫了亨利六世,這是一場成功的演出。"大學天才"學校的劇作家格林暗示莎士比亞是"一隻用我們的羽毛裝飾的暴發戶烏鴉"。但莎士比亞在28歲時的頑強努力在倫敦的戲劇界引起了轟動。30歲以後,他一直為波貝茲劇團工作,這家劇團一直受到宮廷大臣的庇護,并成為劇團的股東,他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1597年,他買下了斯特拉特福鎮最大的石頭建築。1596年,他的父親被授予貴族頭銜,父子倆都成為紳士。同年,他的父親和11歲的兒子哈姆内特去世了。1599年,在他的支援下,波貝茲劇院公司被建入環球劇院,莎士比亞幾乎每年都寫一兩部新作品。環球劇院于1612年被大火燒毀,當時它演出了莎士比亞的最後一部戲劇亨利八世。
莎士比亞在倫敦時愛上了一個皮膚黝黑的女人,他的十四行詩的後半部分是獻給這個女人的,但她是誰?從來沒有人挺身而出。
1610年,他回到了家鄉。晚年,他身體不好,立下了遺囑。莎士比亞于1616年4月23日去世,享年52歲生日。英國已将4月23日指定為莎士比亞日,即莎士比亞表演的日子。莎士比亞已經成為世界文學家。中國出版了莎士比亞戲劇和莎士比亞全集,成立了莎士比亞中國協會,1986年在北京和上海舉辦了莎士比亞紀念活動,上演了許多莎士比亞戲劇。
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
(1)莎士比亞戲劇的年度樂譜和舞台
莎士比亞一生中寫了三十九部劇本。未經他的同意,他出版了幾本《偷竊副本》的劇本。直到他去世七年後,兩位演員和本才開始。瓊森等人創作了更完整的劇本,1623年,36個劇本被正式印刷,其次是泰瑞克斯王子,這構成了他所有曆史悠久的戲劇。1930年,英國聖人錢伯斯列出了莎士比亞戲劇的年表,後來被彙編為:
1590年 - 亨利六世的第二和第三部分。
1591年 - 亨利六世的第一本書。
1592年——理查三世,泰特斯·安德羅尼克斯。
1593年 - "錯誤的喜劇","艱難的"。
1594年 - "維羅納二世紳士","愛的徒勞"
1595年——羅密歐與朱麗葉,理查二世。
1596年 - 仲夏夜之夢,約翰王。
1597年 - 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
1598年 - 亨利四世(下圖),溫莎的溫莎八卦女孩。
1599年-亨利五世,一切都沒有錯。
1600年 - "快樂"和"第十二夜"。
1601年——朱利葉斯·凱撒,哈姆雷特。
1602年——特洛伊·羅斯和克雷西達。
1603年 - "最終家庭","一份報紙又一份報紙"。
1604年- 奧賽羅。
1605年 - 雅典的泰蒙。
1606年——李爾王,麥克白。
1607年 - 安東尼和凱裡奧佩特拉,科利奧蘭納斯。
1608年 - 提爾的佩裡克利斯王子。
1609年-"Sin Bailin"。
1610年 - 冬天的故事。
1611年 - 暴風雨。
1612年 - 亨利八世。
此外,莎士比亞還參與了幾部戲劇的創作。近年來,研究人員證明,《兩個貴族親戚》(出版于1634年)和弗萊徹的《愛德華六世》是莎士比亞的第38部和第39部戲劇。
莎士比亞的戲劇通常分為三個時期:
1590-1600年,是第一個時期。16世紀末,伊麗莎白女王上台,采取重商主義政策,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海上霸主,英國經濟文化蓬勃發展。莎士比亞在這一時期寫了更多的快樂喜劇。這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沒有悲慘和寒冷,結局也是正義的勝利。這一時期寫了很多曆史劇,重點是批判暴君,頌揚開明的君主,與現實聯系在一起。
1601-1607年,是第二個時期。1603年,伊麗莎白去世,詹姆斯一世接任,扭轉了方向,支援了舊的封建勢力,英國文藝複興的興起受挫,社會沖突加劇。莎士比亞看不見光明和喜悅,寫了許多悲劇。雖然這一時期寫了一部小喜劇,但卻是一部沒有歡樂的"黑色喜劇"。
1608-1612,第三個時期,是莎士比亞戲劇的結束。雖然這一時期有曆史劇《亨利八世》,但更多的是傳奇劇、童話劇。他們脫離現實,最終調和善與惡。這與莎士比亞晚年生活和思想的局限性有關。
莎士比亞的喜劇
莎士比亞寫了13部喜劇,其中10部寫于第一時期。喜劇是他戲劇創作中最詩意、最傑出的時代精神之一。他的喜劇,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充滿了人文主義精神。在封建社會中,女性受到壓迫和歧視,而莎士比亞在他的喜劇中突出了女性。莎士比亞寫了許多美麗、溫柔、聰明、聰明的女孩,如茱莉亞、西爾維娅(維羅納二世紳士)、維奧拉(第十二夜)、波西亞(威尼斯商人)、羅絲琳(快樂)。這些女性可以突破各種障礙,實作愛情的成功。愛情讓那些不親近的女人也無情,愛情展現了女人的魅力。這些聰明的女人可以解決重大的社會沖突(波西亞的一磅訴訟),并揭露有色人種騎士的醜陋面孔(溫莎的八卦)。莎士比亞的喜劇以愛情的最終勝利和情人的最終家庭結束。
在莎士比亞的喜劇人物中,有對立面,如夏洛克(威尼斯商人)和馬沃裡奧(第十二夜),他們因滑稽的嘲弄而受到作者的諷刺;他沒有把對立的角色作為後來莫裡哀喜劇的英雄,而是表達了生活的樂趣,用幽默和笑聲達到了喜劇效果。
與此相伴,莎士比亞寫的不是諷刺喜劇,而是一部歡樂喜劇,在風格上,有鬧劇(馴服),浪漫劇(維羅納II),詩意的奇幻劇(仲夏夜之夢),優雅的喜劇(愛的徒勞)和黑暗悲傷的喜劇(最終的家庭)等等。為此,在方法上,往往使用偶然的巧合和誤會的方法,使陰陽出錯。寫雙胞胎(《錯的喜劇》《第十二夜>)是張冠李岱最有可能拍成喜劇的。女人扮男裝,也是莎士比亞喜劇中常見的情節,它不僅展現了女性的才華,産生了奇特有趣的故事,而且具有極大的藝術趣味性。當時沒有女演員,劇中的女性經常找少年演戲。孩子的身材不高,還沒有長出喉嚨結,細細的皮膚嫩肉,孩子的聲音和女人的聲音很像。男生扮演女人,女人假裝成男人,讓觀衆看到這個男人是女人,而沒有看到女人是男人,自然帶着藝術興趣,引起觀衆的喜悅。
莎士比亞的喜劇更多地是關于文藝複興早期的意大利故事,當然還有關于古羅馬(錯誤的喜劇)和英格蘭(溫莎的八卦)。雖然是一個古老或外國的故事,但人物和人物都是現實主義的英國人,但現實中人們生活在一個理想化的世界裡,故事的背景具有異國情調的風景,情境與作家的虛構和詩意,内容充滿了抒情色彩,情緒具有強烈的浪漫氛圍。
(三)莎士比亞的曆史戲劇
莎士比亞寫了11部曆史劇本,除了一部外,其他都是在晚期寫的,而且都是在第一時期寫的。莎士比亞的第一部戲劇《亨利六世》是一部曆史劇,亨利八世在他停止寫作之前的最後一部戲劇是一部曆史劇,這表明他的戲劇非常重視國家事務。他提出了權力、階級關系、教會等政治和社會問題,符合時代精神。曆史劇不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那樣的悲劇。悲劇的主人公一死,戲劇就結束了。曆史劇聚焦于民族曆史和民族命運,英雄的遭遇,并沒有讓劇情和曆史同時結束。
莎士比亞的曆史戲劇不像文藝複興時期基于希臘和羅馬的戲劇。最初,文藝複興時期打起了古代文化的旗幟,以再生。莎士比亞基于愛國熱情和時代的要求,寫下了從約翰國王(1199年)到亨利八世(1547年)的350年英國曆史。莎士比亞的曆史劇雖然以皇帝的名字命名,但皇帝隻是曆史時代的象征,他們的重點仍然是反映曆史的沖突。
莎士比亞的曆史戲劇以其廣闊而深刻的曆史真實性而聞名。他呈現了英國封建社會興衰的曆史圖景,包括需要從新時代發展中學習的政治、經濟、軍事、宗教、道德、文化等問題。莎士比亞的曆史劇批判封建惡勢力,揭露奪權、濫交奢、剝削壓迫人民的上層,批判極端個人主義、利他主義的危害,揭露欺詐、互相陷害的罪惡,描寫人民的貧困和壓迫,展現豐富多彩的民社會,甚至描繪凱德起義等人民反對封建主義的鬥争。莎士比亞的曆史劇,壯麗的場面,富麗堂皇,人物衆多,對18世紀德國的快速運動和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曆史劇的創作産生了巨大的影響。不過,當時限于條件,在表演中,使用四名士兵身上的上千匹馬的象征。
莎士比亞的曆史劇不是用圖像圖解曆史,而是藝術,作者在壯麗的曆史背景中突出了人物,不僅寫下了他們在做什麼,還分析了他們是怎麼做的,為什麼會那樣做,揭示了一個深刻而生動的性格的心理性格,塑造了殘酷懦弱的約翰王, 軟弱專橫的理查二世,憂心忡忡、内疚的亨利四世,理想睿智的君主亨利五世,極端的自私自利,嗜血的理查三世等等。特别是福斯塔夫的樂觀、厚顔無恥、吹牛、情色、淪為騎士的形象,喜劇性很強,典型意義很深。在人物塑造上,莎士比亞批判暴君,也贊揚了智者國王,沒有脫離資産階級時代對國王權力的執着,批判了資本主義原始資本積累時期的資産階級自私自利的馬基雅維利主義,同時,他将舊的傳統人物樹立為理想的積極人物, 這是英國文藝複興時期的需求和資産階級的局限性的表現。

莎士比亞的悲劇
莎士比亞寫了10部悲劇,除了第一期的三部,第二期的其餘七部。莎士比亞的悲劇是英國悲劇的典範,反映了新舊時代的交替階段和封建社會的終結。在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中,他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最高成就,最具代表性。特别是哈姆雷特,被稱為莎士比亞悲劇王冠上的鑽石。
莎士比亞的悲劇展現了深刻而廣泛的社會政治内容,它展現了民族的命運和國家的大問題,人民的苦難和人類的命運。克勞狄烏斯殺死了他的兄弟老哈姆雷特,繼承了他侄子應得的王位,并使丹麥成為一座黑暗的監獄。李爾王被他的女兒和女婿趕下王位,國家陷入了深深的苦難。麥克白篡奪了他的地位,将蘇格蘭帶入了黑暗,混亂的境地。整個時代脫節,需要清理。莎士比亞的悲劇也展現了家庭的毀滅,女兒對父親的背叛,對友誼的背叛。莎士比亞是各種黑暗邪惡勢力的有力批評家。雖然作者以古羅馬、中世紀丹麥宮廷、蘇格蘭、文藝複興早期的意大利等為背景,但他的悲劇顯然讓人想起了16世紀和17世紀之交的英格蘭。《李爾王遊蕩》中的乞丐旅,難道不是英國圈運動造成的失業大軍嗎?難道不是英國上層階級的腐敗,皇帝們會以同樣甜美和奢侈的方式,在他們之間争奪權力嗎?莎士比亞的悲劇是一場社會悲劇。
同時,莎士比亞的悲劇也是一種性格悲劇。他突出了人文主義者的理想與封建主義的黑暗現實之間的沖突,以及人文主義本身的沖突。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都不是平庸的普通人,而是一些巨人的性格,他們的愛與喜悅是如此深沉而強大,他們處在鬥争的漩渦中,自身充滿了沖突。哈姆雷特的猶豫和憂郁,奧賽羅的輕信和魯莽,李爾王的尖酸刻薄和偏執,麥克白的野心和軟弱使他的性格沖突。複雜的人物身處混亂社會,人物内心沖突強烈,悲慘地死去。這些悲劇,或者曆史的必然訴求,實際上無法實作,或者故意破壞好東西給人們看,或者讓觀衆通過恐懼和同情實作道德啟迪或淨化。
莎士比亞的悲劇嚴肅而緊張,經常出現鬼魂、女巫,充滿神秘感。人物有幻覺或夢遊動作,不僅展現了他們複雜的内心,也引起了觀衆的嚴重關注。但它經常打破古典戲劇的規範,在悲劇中加入喜劇因素,以緩沖沖突,或者為下一次緊張感鋪平道路。
(v) 莎士比亞的戲劇藝術
莎士比亞是編劇藝術中的一代大師和榜樣,為未來的劇作家提供了可以參考的藝術原則,形式,技巧和技巧。除了少數莎士比亞的戲劇,如溫莎的《溫莎的溫莎》,它是獨立編寫的,其中大部分都是改編的,或者被前人較長的描述過,或者被其他劇作家寫過。但莎士比亞的改編隻借用了現有故事的輪廓和主要人物的台詞,作品的完成完全是一次全新的獨立創作。在之前的戲劇中,丹麥王子的複仇故事充滿了關于宮廷謀殺的封建内讧,而莎士比亞則創造了人文主義鬥士哈姆雷特的複雜形象。新圖像的創造是莎士比亞藝術的結果。莎士比亞的戲劇藝術以以下幾點而聞名:
1.福斯特風格的背景。福斯塔夫是曆史劇《亨利四世》和喜劇《溫莎的溫莎女士》中的角色。這位富有、厚臉皮的騎士,就像哈爾王子的陳腐一樣,上到宮廷,下到城市井。作者用他的腳步描繪了一個廣泛的社會背景。在《亨利四世》中,莎士比亞展現了以福斯塔夫為主角的豐富多彩的平民社會,人販子、棋子、、農民、老闆、仆人、冒險家不僅揭示了平民的生活和命運,也為上層階級的政治生活提供了基礎。在一部劇中,不僅以皇帝的沖突為主要内容,而且以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展現時代洪流、廣闊的社會背景、人們的生活和潮流,這樣的劇具有廣度和深度,這樣的曆史劇,隻有具有曆史内涵。
2.莎士比亞。這是為了塑造"席勒"的性格。席勒是18世紀一位偉大的德國戲劇家,他創作了許多美麗的戲劇。然而,他在劇中寫的一些人物(如唐·卡洛斯和華倫斯坦)并沒有客觀生動的人物,人物成為"時代精神的聲音"。另一半,莎士比亞也融入了時代精神,但"他們的動機......這是最重要的,"這是從他們所處的曆史趨勢。他的許多人物,血肉之軀,栩栩如生,都代表着共性的本質,也是不可重複的、獨一無二的"這一個"。他塑造了一個典型的人物,複雜多樣的個性,充滿發展和變化,主導品質清晰突出。人物在外部沖突和内心自我沖突中完全展現出來。莎士比亞的正面和負面模型,如羅密歐、朱麗葉、夏洛克、福斯塔夫、埃古、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麥克白、麥克白夫人等,都是古老、流行、永恒的典型,他們的名字甚至成為常見的名詞和典故,在以後的生活中使用。
3.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莎士比亞戲劇的情節大多是對現成故事的重新編排,但經過删減、補充和修改,達到高度的生動性。它的情節起伏不定,大起大落,往往出乎意料,一波又一波不平,一波又一波。莎士比亞的戲劇一般是多線索的、多層次的,它們要麼是平行發展的,交錯的,要麼是互補的、交織在一起的。《仲夏夜之夢》有四個情節和三個層次;《威尼斯商人》包含三個故事:一磅肉,三盒精選,不同宗教男女之間的愛情;《亨利四世》有三個情節,三組人物,三個世界,每個都有一個英雄;而《哈姆雷特》則包含三個為父親報仇的故事。當然,在豐富多樣的情節中,是主要線索,也是整合的,展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功底。
4.方法,形式和技術的多樣性。莎士比亞的戲劇都是以現實為基礎,反映生活的真實面貌,是現實主義的基本運用。但它的現實主義不如19世紀的現實主義和自然,即生活,甚至"時代的錯誤"(如12世紀的丹麥王子讀人文主義大學)。他的現實主義并不複制生活,而是根據其人文主義的理想和善惡美醜的标準對生活的醜陋進行藝術概括,進而反映生活的本質。莎士比亞也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的想象力豐富,性格理想,理想狀态優美,充滿詩意。莎士比亞作品中的仙女、鬼魂、魔法、巫術與自然的靈性、夜晚的神秘、荒島與田野的結合與奇異、對立愛情的故事、善與惡的沖突、純淨浪漫的氛圍。有許多戲劇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将理想與現實融為一體。莎士比亞戲劇的藝術興趣豐富多樣:悲劇,殘酷,陰郁,歡樂,諷刺,俏皮,有趣,幻想,悲傷,神奇,抒情......它經常令人眼花缭亂,令人驚歎。莎士比亞的戲劇風格有各種喜劇、悲劇、曆史劇、傳奇劇,其藝術技巧如"戲中戲"、小醜插話等無法估量,确實是莎士比亞無窮無盡的一切,也說不出他的藝術技巧。莎士比亞的戲劇是詩意的,主要以五音階來壓制人物的詩意(有節奏的和非節奏的腳),有時還引用民歌、民歌、韻律和一些對話散文。戲劇風格多樣,古文字優雅,文藝寫作,俚語民俗,普通家常話,創作各種人物。據統計,莎士比亞的詞彙量在15000字左右,而英文聖經隻有6500字,這顯示了莎士比亞語言的豐富性。
(摘自《馬家俊、馬曉軒》《西劇史》,陝西師大出版社,1998年9月)
第5部分,莎士比亞的戲劇藝術,發表于《當代戲劇》,2016年第2期
(注:本文作者已授權此标題)
(馬家軍,1929年10月5日出生,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人協會會員,陝西省外國文學會名譽會長(原會長),中國外國文學會會長, 中俄文學研究會理事,陝西戲劇大學原校長,陝西省詩歌學會前顧問,陝西省社會科學學會前常務理事。陝西省建設先進個人公德心,陝西省任教、教進階教師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著有19世紀俄羅斯文學12種、審美史新階段、詩歌探索藝術和世界文學探究,與女兒馬曉軒《史》(3卷)、《高爾基的創作研究》等9種著作;由《歐美現代主義文學30講座》等4種編輯,合著《馬列文論100個問題》、《文化研究方法》、《東方文學50講》、《20世紀西方文學》等40餘種。
入選《漢語作家辭典》、《中國詩人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學者辭典》、《劍橋國際傳記詞典》(英文第27版)、俄羅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外國俄羅斯研究專家名錄》(俄文版)、《山西文藝經100年》等4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