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絞線的英文名字叫Twist-Pair。是綜合布線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種傳輸媒體。
雙絞線采用了一對互相絕緣的金屬導線互相絞合的方式來抵禦一部分外界電磁波幹擾。把兩根絕緣的銅導線按一定密度互相絞在一起,可以降低信号幹擾的程度,每一根導線在傳輸中輻射的電波會被另一根線上發出的電波抵消。“雙絞線”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雙絞線一般由兩根22-26号絕緣銅導線互相纏繞而成,實際使用時,雙絞線是由多對雙絞線一起包在一個絕緣電纜套管裡的。典型的雙絞線有四對的,也有更多對雙絞線放在一個電纜套管裡的。這些我們稱之為雙絞線電纜。在雙絞線電纜(也稱雙扭線電纜)内,不同線對具有不同的扭絞長度,一般地說,扭絞長度在38.1cm至14cm内,按逆時針方向扭絞。相臨線對的扭絞長度在12.7cm以上,一般扭線的越密其抗幹擾能力就越強,與其他傳輸媒體相比,雙絞線在傳輸距離,信道寬度和資料傳輸速度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但價格較為低廉。
雙絞線常見的有3類線,5類線和超5類線,以及最新的6類線,前者線徑細而後者線徑粗,型号如下:
1)一類線:主要用于傳輸語音(一類标準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電話線纜),不同于資料傳輸。
2)二類線:傳輸頻率為1MHZ,用于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4Mbps的資料傳輸,常見于使用4MBPS規範令牌傳遞協定的舊的令牌.
3)三類線:指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準中指定的電纜,該電纜的傳輸頻率16MHz,用于語音傳輸及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的資料傳輸主要用于10BASE--T。
4)四類線:該類電纜的傳輸頻率為20MHz,用于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16Mbps的資料傳輸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區域網路和 10BASE-T/100BASE-T。
5)五類線:該類電纜增加了繞線密度,外套一種高品質的絕緣材料,傳輸率為100MHz,用于語音傳輸和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的資料傳輸,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網絡。這是最常用的以太網電纜。
6)超五類線:超5類具有衰減小,串擾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減與串擾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tructural Return Loss)、更小的時延誤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超5類線主要用于千兆位以太網(1000Mbps)。
7)六類線:該類電纜的傳輸頻率為1MHz~250MHz,六類布線系統在200MHz時綜合衰減串擾比(PS-ACR)應該有較大的餘量,它提供2倍于超五類的帶寬。六類布線的傳輸性能遠遠高于超五類标準,最适用于傳輸速率高于1Gbps的應用。六類與超五類的一個重要的不同點在于:改善了在串擾以及回波損耗方面的性能,對于新一代全雙工的高速網絡應用而言,優良的回波損耗性能是極重要的。六類标準中取消了基本鍊路模型,布線标準采用星形的拓撲結構,要求的布線距離為:永久鍊路的長度不能超過90m,信道長度不能超過100m。
目前,雙絞線可分為非屏蔽雙絞線(UTP=UNSHILDED TWISTED PAIR)和屏蔽雙絞線(STP=SHIELDED TWISTED PAIR)。屏蔽雙絞線電纜的外層由鋁鉑包裹,以減小輻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輻射,屏蔽雙絞線價格相對較高,安裝時要比非屏蔽雙絞線電纜困難。非屏蔽雙絞線電纜具有以下優點:
(1)無屏蔽外套,直徑小,節省所占用的空間;
(2)重量輕,易彎曲,易安裝;
(3)将串擾減至最小或加以消除;
(4)具有阻燃性;
(5)具有獨立性和靈活性,适用于結構化綜合布線。
在這兩大類中又分100歐姆電纜,雙體電纜,大對數電纜,150歐姆屏蔽電纜等。
在雙絞線産品家族中,主要的品牌有如下幾個:
1)安普
2)西蒙
3)朗訊
4)麗特
5)IBM
在網絡組建過程中,雙絞線的接線品質會影響網絡的整體性能。雙絞線在各種裝置之間的接法也非常有講究,應按規範連接配接。本文主要介紹雙絞線的标準接法及其與各種裝置的連接配接方法,目的是使大家掌握規律,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網絡正常運作。
雙絞線的标準接法
雙絞線一般用于星型網絡的布線,每條雙絞線通過兩端安裝的RJ-45連接配接器(俗稱水晶頭)将各種網絡裝置連接配接起來。雙絞線的标準接法不是随便規定的,目的是保證線纜接頭布局的對稱性,這樣就可以使接頭内線纜之間的幹擾互相抵消。
超五類線是網絡布線最常用的網線,分屏蔽和非屏蔽兩種。如果是室外使用,屏蔽線要好些,在室内一般用非屏蔽五類線就夠了,而由于不帶屏蔽層,線纜會相對柔軟些,但其連接配接方法都是一樣的。一般的超五類線裡都有四對絞在一起的細線,并用不同的顔色标明。
雙絞線有兩種接法:EIA/TIA 568B标準和EIA/TIA 568A标準。具體接法如(圖1):
T568A順序
1 2 3 4 5 6 7 8
綠白 綠 橙白 藍 藍白 橙 棕白 棕
T568B順序
1 2 3 4 5 6 7 8
橙白 橙 綠白 藍 藍白 綠 棕白 棕
原文位址:http://www.01ruodian.com/School/news.asp?id=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