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SI模型第一層實體層

紀念我曾今熱愛的數通(^o^)。

實體層

一句話概述:

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于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實體層為裝置之間的資料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裝置,為資料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

常見裝置:

網線,中繼器(增加傳輸距離),數據機(家用的貓),光纖,同軸電纜。

使用協定:

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水晶頭順序及裝置互聯法則:

1.水晶頭的排線順序

對于有線網絡來說,在一個區域網路裡面,接觸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水晶頭了,是以這裡首先介紹一下水晶頭的排線順序和規格,現在主流的水晶頭分為兩種:一種是RJ-45(8針腳),就是我們經常用來插在筆記本或桌上型電腦上面上網的那個大接頭;還有一種是RJ-11(4針腳),就是經常用來插在電話上面的那個小接頭,也有的用來插在"貓(數據機)"上面通過電話線上網,第二種上網方式現在基本上已經淘汰。

這裡主要介紹RJ-45,這個接頭的接線順序分為兩個标準,分别是:"EIA/TIA-568A标準(簡稱T568A)"和"EIA/TIA-568B标準(簡稱T568B)",它們的順序,按照有彈片一面朝下頭朝上從左往右排列如下:

 T568A:綠白、綠、橙白、藍、藍白、橙、棕白、棕

T568B: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 (這種接法是國内比較普遍的接法)

OSI模型第一層實體層

使用壓制水晶頭的鉗子操作,先将舊的水晶頭剪去,然後将再用鉗子上的圓形刀口扭轉剪去線頭大約兩厘米左右的線皮,之後按照上面的順序排序,排序好後最好将線順直了,用鉗子稍微剪去前面一部分讓前端齊平,最後按照有有彈片一面朝下頭朝上從左往右排列塞進水晶頭,最後用鉗子壓制即可。

在10Mb/s和100Mb/s以太網中隻使用兩對導線,針腳1、2、3、6,按照T568B的标準就是1、2、3(橙白、橙、綠白)以及第6針(綠),其中針腳1發送+,針腳2發送-,針腳3接收+,針腳6接收-,其他針腳起到了屏蔽的作用。

2.網絡裝置的連結方法

這部分介紹三種不同的接線方法:直通線、交叉線、全反線。

直通線:網線的兩端都是T568A或T568B,這種線适用于不同裝置的互聯,比如:計算機-交換機、計算機-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等。需要特别注意的兩個特例就是:路由器和計算機屬于同種裝置不能用直通線,交換機和集線器也屬于同種裝置不能用直通線。

交叉線:一端是T568A另一端是T568B的順序,主要适用于同種裝置互聯,如:計算機-計算機、路由器-路由器,交換機-交換機、集線器-集線器,其中有兩個特例"路由器-計算機、集線器-交換機"使用交叉線。

全反線:兩端接入的RJ-45的順序完全相反(如一頭為T568B那麼線的另外一頭就是——棕、棕白、綠、藍白、藍、綠白、橙、橙白,即一頭為12345678另一頭則為87654321),這種線多用于連接配接計算機和路由器或交換機,對它們進行初始化配置。

現在大多數裝置能智能識别,自适應接口狀态,這就是為什麼兩端都是T568B标準順序的網線可以連接配接路由器和計算機并且還能正常通信的原因。

注:

本文參考百度百科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64510396.html

和晴刃部落格http://www.qingsword.com/qing/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