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NLP的那些人那些會
統計學和語言學專家都列在一起了,沒有區分。
1,黃昌甯,1937年生于廣東,1955年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1961年畢業并留校任教至博士生導師, 1983-1984年赴美國耶魯大學進修,1986-1987年曾在香港理工大學任教,1999年4月加入微軟中國研究院任主任研究員。中國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趟路人”和集大成者。
2,孫茂松,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了解、中文資訊處理和Web智能。中國中文資訊學會副理事長。
3,詹衛東,男 ,漢族。籍貫浙江衢州,1972年8月生于湖北廣水。2002年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2004年任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副所長。
4,宗成慶,1998年3月畢業于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8年5月至2000年4月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别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出站後留實驗室工作至今,現為模式識别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5,宋柔, 男 ,1946年9月出生于江蘇蘇州。理學碩士,北京語言大學資訊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智能軟體工具、語言資訊處理、人工智能應用方面的研究、開發和教學工作,近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語言資訊處理。
6,倪光南,1939年出生,現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究員,中國中文資訊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系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青聯特邀委員 。聯想集團首任總工程師。作為我國最早從事漢字資訊處理和模式識别研究的學者之一,提出并實作在漢字輸入中應用聯想功能。
7,周明,博士,現為微軟亞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員。主要從事機器翻譯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加入微軟研究院之前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副教授。1999年4月~1999年8月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負責人。1999年9月加盟微軟亞洲研究院。
8, 姚天順,男,1956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準許以姚天順教授為首國内第一個以計算語言學為主流方向的計算機科學理論博士點。現任職務:國際東方語言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國際東方語言計算機處理學報編委,香港政府研究資訊局海外評審員,中國中文資訊處理研究會副理事長,沈陽市計算機協會理事長。
9,劉群,職稱: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機關: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智能資訊處理重點實驗室 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 職務: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組組長 研究方向: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資訊提取。
10,馮志偉,1939年4月生,雲南省昆明市人,計算語言學家,專門從事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的跨學科研究。他先後在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所學生院兩次研究所學生畢業,獲雙碩士學位。1978年到法國格勒諾布爾理科醫科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IMAG)自動翻譯中心(CETA)師從法國著名數學家、國際計算語言學委員會主席沃古瓦(B.Vauquois)教授專門研究數理語言學和機器翻譯問題,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個漢語到多種外語的FAJRA機器翻譯系統。
11,劉挺,1972年生,哈爾濱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哈工大計算機研究所副所長,語言語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哈工大資訊檢索研究室主任。國家863“中文處理”重點項目總體組專家。中國中文資訊學會理事,資訊檢索專委會副主任,計算語言學專委會委員,《中文資訊學報》編委。中國計算機學會中文資訊技術專委會委員,YOCSEF委員。
曾任IJCNLP, AIRS等國際會議的程式委員會委員,以及全國資訊檢索會議NCIRCS的程式委員會主席,JSCL的多屆委員等。
12,王海峰,博士,現任百度基礎技術領域首席科學家,兼任北京大學語言資訊工程系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資訊技術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等等。王海峰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世界上影響力最大、也最具活力的國際學術組織ACL五十年曆史上唯一華人主席(president),他還曾在各種頂級國際會議中任program chair等各類主席職務。因為在科技領域的卓越表現,王海峰被評為“2011年度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
附錄: 中文資訊學會(2008)
北京大學:俞士汶(常務理事)、孫斌(理事,計算語言所副所長)、王厚峰、穗志方、李素建;李曉明(天網、資訊檢索)、闫鴻飛(天網);吳玺宏(視聽覺實驗室)
清華大學:黃昌甯(理事)、孫茂松(副理事長,計算語言學專業委員會主任)、陳群秀(理事,女)、苑春法、周強(句法分析);馬少平(理事,資訊檢索)、張敏;蔡蓮紅(理事,語音合成專家,女);方棣棠(語音識别)、王作英(語音識别)、鄭方(語音識别);丁曉青(漢字識别)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倪光南(理事長);白碩(常務理事,資訊檢索專業委員會主任)、程學旗(理事、資訊檢索);錢躍良(理事)、劉群(機器翻譯)、呂雅娟(機器翻譯);王斌(資訊檢索)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黃泰翼、徐波(副理事長、863領域專家、語音處理)、宗成慶(理事)、趙軍(資訊檢索)、陶建華(語音合成)、張樹武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曹右琦(常務副理事長、女)、孫樂(秘書長、資訊檢索)、張俊林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呂士楠(語音合成)、黃曾陽(HNC發明人)、張全(理事)
哈爾濱工業大學:李生(副理事長,原哈工大校黨委書記);王曉龍(理事)、關毅;趙鐵軍(理事、機器翻譯);劉挺(理事、資訊檢索);韓紀慶(語音處理);唐降龍(漢字識别)
北京語言大學:張普(常務理事)、楊爾弘;宋柔(理事)、荀恩東
複旦大學計算科學與工程系:吳立德、黃萱菁(理事、女、資訊檢索)、周雅倩
東北大學資訊學院計算機軟體研究所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姚天順、朱靖波(理事)
山西大學計算科學與技術學院:劉開瑛(理事)、鄭家恒
蘇州大學:錢培德(常務理事、原校長、縱橫輸入法)、朱巧明(計算機學院院長)、周國棟(新加坡歸來)、姚建民
企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資訊科學系:王仁華(理事、語音合成)、劉慶峰(科大訊飛總經理、語音合成)、胡國平
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迎建(副理事長、漢字識别)、劉昌平
北京拓爾思(TRS)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施水才(常務理事、資訊檢索)、呂學強
中科院計算機語言資訊工程研究中心:陳肇雄(副理事長、機器翻譯)、黃河燕(常務理事、女、機器翻譯)、董振東(知網發明人)、董強
沈陽格微軟體有限責任公司:張桂平(常務理事、女、機器翻譯、全國人大代表)、蔡東風
語言學:
陳小荷(理事、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傅愛平(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女)
靳光瑾 (理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女)
侯 敏 (理事、中國傳媒大學應用語言學系、女)
計算機:
何婷婷(理事、華中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女)
林鴻飛(理事、大連理工大學電子與資訊工程學院,資訊檢索/過濾)
史曉東(理事、廈門大學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機器翻譯)
王 挺(理事、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
姚天昉(理事、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資訊抽取)
陳家駿(南京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
港台及外企:
台灣:蘇克毅(機器翻譯)、黃居仁(語言學)、簡立峰(資訊檢索)、陳信希(資訊檢索)
香港:鄒嘉彥(香港城市大學,常務理事)、揭春雨、邝藹兒;黃錦輝(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理事)、陸勤(香港理工大學計算學系,女)
東芝(中國)有限公司研究開發中心:王海峰(理事、機器翻譯)、吳華(機器翻譯、女)、朱江(女)
富士通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于浩(理事)、孟遙(句法分析、女)
微軟:周明、馬維英(資訊檢索)、林欽佑(原美國南加州大學、自動文摘)、初敏(語音合成)、牛成(資訊抽取)、文繼榮(資訊檢索)、李沐
IBM中國研究院:蘇中
那些會:
1:ACL,計算語言學/自然語言處理方面最好的會議, ACL (Association of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主辦, 每年開。ACL會議(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是自然語言處理與計算語言學領域最進階别的學術會議,由計算語言學協會主辦,每年一屆。每年一度的計算語言學學會年會(Annual Meeting of ACL)是計算語言學界的盛會,也是計算語言學和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最有影響的學術會議,ACL每年發表的論文都反映了這一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學術動向,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廣泛重視
PS. SIGHAN是國際計算語言學會(ACL)中文語言處理小組的簡稱,其英文全稱為“Special Interest Group for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又可以了解為“SIG漢“或“SIG漢“。而Bakeoff則是SIGHAN所主辦的國際中文語言處理競賽。
2:COLING,國際計算語言學大會(Inte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COLING)是國際計算語言學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0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ICCL,http://nlp.shef.ac.uk/iccl/)每兩年召開一次的學術盛會,是該領域最具影響的學術會議之一,堪稱國際計算語言學界的“奧林匹克大會”。自上個世紀60年代計算語言學創始人David Glenn Hays博士創立ICCL,并于1965年組織召開第一屆COLING大會以來,COLING已成功地舉辦了22屆。
3:TREC,TREC(Text REtrieval Conference),文字檢索會議。它是文字檢索領域人氣最旺、最權威的評測會議,由美國國防部和美國國家技術标準局(NIST)聯合主辦。自從1991年舉辦第一屆會議起,每年的參與者包括MIT、Stanford、UCB、微軟研究院、Google、IBM研究院、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台灣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加拿大Quenes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英國城市大學等當今IT界一流學府和企業科研機構,并且在不斷增加。該會議細分為幾大主要方向:問題回答(QA)、特定領域檢索(Legal、 Genomics、Enterprise、Blog)、傳統Web檢索等。會議負責組織收集并向與會者提供标準的語料庫(Corpus)、檢索條件和問題集(Query Set)、以及評測辦法(Evaluation),與會者則被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内構造檢索系統并送出檢索結果(Runs),由會議負責評測各個檢索結果的優劣,最終依據評測結果召開大會進行學術交流,發表會議論文。
4:EMNLP,EMNLP算是自然語言處理學界的頂級會議,受到統計自然語言處理學者的普遍關注。每年開,現在好像很多人都認這個,有些學校已經把它認為是一擋會議了。
總結:NLP會議檔次
1檔
ACL(每年開):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有時候,NLP的人也投IJCAI:AI的大牛會。
或者SIGIR:IR的大牛會
2檔
EMNLP(每年開):現在好像很多人都認這個,有些學校已經把它認為是1檔會議了。
NAACL(3年開2回,每逢ACL在北美開,就停):北美年會,由于NLP的大牛在北美的居多,是以他們的年會水準也很高。
EACL(3年開一會,避開ACL和Coling):歐洲年會
Coling(偶數年開):全球大會,比ACL偏語言學一點。
3檔
IJCNLP(目前還不定期):個人認為是亞洲年會,雖然名字是國際,由于亞洲的NLP的水準較弱,水準相對其他洲的年會來說,較差。不過算是還行的了。我不看好的原因還有一個,開會的時間變化太大,沒有國際大會的風範。哈哈。
其他
比如像PacLic,ICCC都是一些地方性會議。水準稍微比上述差一點,但是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交流。
再如:中國國内會議,如JSCL(全國大會)和SWCL學生會議,其實比較好玩,各個實驗室基本都出人參加。很有助于交流。
也許有一些其他會議也不錯,我不太了解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