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到現在——聊聊百度、騰訊、阿裡和360的産品觀
衆所周知,鼎盛時期的蘋果和Facebook都是産品驅動的公司,而谷歌往往自稱或被稱為技術導向的公司,但谷歌不是一家缺失明确産品觀的公司,從最初的“6秒内回答使用者的問題”和“不作惡”的信條都是谷歌的産品觀。在和很多同行聊起産品觀和産品導向問題的時候,往往有一種誤解是“産品驅動的公司産品經理是核心,技術導向的公司工程師是權威”,而筆者眼中的産品觀指的是團隊行事導向的原則,包含了産品、技術、營運、設計,甚至還有客服等全部一體的價值觀。産品,是一家公司提供使用者一切價值的載體;産品觀,就是做産品的初衷和原則。
筆者不是3BAT任何一家公司的決策參與者,講不出各種生動的曆史故事,但從旁觀者的角度,回顧3BAT以往部分産品所透析出的産品觀,我們或者能從他們做過的事情和結果之中,重新審視他們現在正做的事情。
騰訊,有一種口号叫做“一站式服務”
網際網路圈内有一段曆史對白:馬化騰在提起“騰訊要向使用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時,李彥宏的回應是“你要做一站式,就是你全做了不給别人留白間了”。一站式服務表面看起來是一種野心,但正是一站式的騰訊幫使用者節省了成本自己也賺了錢,正是QQ系産品的存在,很多不知部落格是何物的使用者在QQ空間開始了記錄,QQ遊戲大廳幫底層的小白使用者開辟了簡單而豐富的娛樂通道;如果騰訊早些時間弄明白“一站式服務”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作業系統,率先與第三方開發者建構開放平台提供完整的内容與應用生态,騰訊就有可能是中國的Facebook。
彼時的中國網際網路還處在内容和應用相對匮乏的階段,衆多底層的小白使用者需要的是“節省認知成本和遷移成本”,而騰訊“一站式服務”的野心與兩者都存在重合度,即使最終形态沒有成為中國的Facebook和AppStore,但QQ空間和QQ遊戲等産品至少收貨了階段性和局部性的成功。
轉至騰訊近期的巅峰産品——微信,如果張小龍隻是考慮QQ在移動端的布局,而不是移動端的使用者需要什麼新的溝通方式,那麼就隻會有手機移動版的QQ而不會有微信,更難有瓦解微網誌的朋友圈,以及自媒體的樂園與企業服務的全新媒介——公共号。再看看移動支付,既是社會趨勢也是使用者需要,移動支付本事是使用者“手機生活一站式”的填充,支付更加便捷既是騰訊要做的事情,也是時代需要——相應公司該做的事情。
百度,中國網際網路的填充者和應答者
谷歌是在組織世界的資訊,百度在中國網際網路的荒蕪時期是一邊創造資訊和搬運資訊,再一邊組織資訊,正是任務多出了兩道工序才有了貼吧、知道和百科,而這幾項“多餘”的産品也都是百度發展至今的重要根基和明星産品之一。
百度要做的是搜尋,包括搜尋的技術力量、産品形态和商業模式,這與中國網際網路荒野時代的需求——更多的資訊,更多的使用者提出問題能有如谷歌一般提供的答案——也達成了一緻。在百度的曆史産品中,有一款叫做百度Hi,時任産品副總裁的俞軍講的很明确——百度Hi要做的不是QQ或者MSN,而是如阿裡旺旺一般,為自身的電商(有啊)提供閉環業務的一環而已。在百度電商項目的轉出,百度Hi退至内部工具也不有違初心,也沒有打破一開始的邊界。
近期百度的産品多是跟随,百度影棒、小度WiFi和網際網路金融都是如此。百度曾經對應“雲計算”提出的“框計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框計算”本身是在博弈“使用者更需要的是唯一的答案還是多元的答案”的問題,這既是百度的問題,也是使用者需求的問題,去驗證問題本身即是對全新商業模式的探路,也是提供使用者更好解決方案的嘗試,即使最後的結果不完美,但初衷至少與使用者需求和社會問題都存在高度的重合,就至少是值得投資和冒險去做的事情。
360,使用者原教旨主義的信仰者
老周和360一開始要做的就是搜尋,安全衛士的成功也有一些陰差陽錯之味,但本質也是牢牢抓住使用者在安全層面的需求,中國網際網路需要更多的安全保障才能更加快速地發展,使用者的計算機安全也需要更加低廉的成本,360的成功是來自安全衛士把免費安全服務做到極緻,把網際網路安全真正做成了基礎服務,因而也坐擁了幾個億的使用者——構成日後一切商業模式的基礎。
即使360是一家飽受争議的公司,與競争公司的對手戲一直是媒體圍觀的對象,360不是因“3Q之戰”而赢取了使用者的口碑,而是因從使用者出發的視角赢取了“3Q之戰”,在UCD盛行的今日,周鴻祎稱之的“使用者原教旨主義”的價值觀也構成了360産品觀的一部分,即使360系團隊也有一分好幹的勁兒,但不妨對使用者價值的重視。
360近期的明星産品,比如360WiFi和360兒童衛士(手環),這兩款産品的初衷都與最基本的使用者問題和社會價值存在高度的重合,即使不如組織世界的資訊、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和讓網際網路安全成為一項基礎服務等講起來宏偉,但至少都是實實在在、明明白白的,360WiFi讓網絡的共享更加簡單,360兒童衛士讓父母對孩子多了一分知情和放心,使用者價值一直都展現在360的産品觀之中,這也是360作為一家産品驅動型公司的證明。
阿裡巴巴,不怕路遠,方向要對
阿裡巴巴是一家相對更加看重價值觀考量的公司,在最開始所堅持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造就了阿裡巴巴B2B和淘寶,随後支付寶的誕生也更是出自交易安全與信用體系的使用者訴求和社會需求,阿裡巴巴和百度、騰訊的成功都是選擇了該做的事情——而且也做成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商務需要資訊的對稱和交易的安全,使用者需要跟多的商品選擇和更低的價格,社會需要更加安全的網際網路交易環境和信用體系,阿裡系産品想做的正是彼時使用者和社會都需要的。
2009年王堅就職阿裡巴巴集團CTO和雲計算總裁時公開講,現在淘寶的每次交易能煮熟6個雞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降低能耗,使用更加環保的方式提供更好的産品和服務;阿裡巴巴的事業中更多的是需要面對和解決的社會問題,兼是使命和挑戰。後來不久馬雲又公開講起了阿裡巴巴需要更多的社會學家參與到他們的事業中去,他們需要了解的是社會需要他們做什麼。再往後的菜鳥網絡,即使馬雲去職阿裡巴巴做起的物流網絡,但也一直緻力是在國内電子商務生态的完善。還有最近熱門的餘額寶和網際網路金融,在金融機構和網際網路公司都在尋找各種理财産品模式的同時,阿裡巴巴堅持的是要建構網際網路時代金融的信用體系,阿裡巴巴的核心資源和馬雲上司的菜鳥網絡,一直都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和社會發展的期望聯系了起來,即使是B2B衛哲的引咎辭職和天貓事件皆有犧牲,但目标都是誠信的警鐘和電商安全體系的強化(針對天貓事件,筆者在此也有一種觀點,調整價格一是提升門檻——保證擔保能力更強的賣家才能更多地接觸買家,再者是有限資源的配置設定調衡,如果所有賣家都能輕松進駐天貓商城,對淘寶B2C相比天貓商城對使用者就沒有本質的意義了,因而商城本身不是一款無限而是有界的賣家産品),阿裡公關團隊講的“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也是印證了先走在“該做的事情”這條路上的價值觀。
但就是阿裡巴巴近期的另一産品——來往,展現出了與阿裡系其他重要部署完全不同的産品觀。如果要講“隻有微信一家獨大不是好事情”,筆者能很容易地幫你揭開真相。比如,阿裡系聲援來往的朋友會贊同“淘寶在B2C的一家獨大不是好事情”和“支付寶一家獨大不是好事情”嗎?畢竟諸如微信等移動IM産品是封閉的産品,使用者之間的連接配接越是容易就越有價值,一邊微信和一邊來往,使用者需要如何連接配接。再從來往造勢至今的發展來看,産品層面也看不出“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移動溝通方式”的有效探索,至少我們很難看出現在的來往是使用者的需求和社會的期望。做産品的朋友可能會了解,如果“閱後即焚”都是大衆性産品的招牌功能,而且還是出自聚才寶地的阿裡巴巴,怎能識别不出微信本身就是弱化“記錄”的産品,怎能不會發現“閱後即焚”适用性的小衆(微信的使用者本身就沒有多少去檢視聊天記錄):答案本身就不是産品考量與設計的技術問題,是産品決策層面的産品觀問題。
産品觀,是否包含了使用者價值與社會需求,或者是長期戰略性投資是否正确和值得冒險的标杆,如果是摟一筆錢就完了的事情不必費勁兒用産品觀考量,但若要真的做成一件事情,硬性轉移使用者的方式就會出現“零和競争”的格局,而從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再思考,“零和競争”就是損失,至少損失的是可貴的機會成本。
本文由張昭轶授權虎嗅網發表,并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http://www.huxiu.com/article/24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