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跳線設定大全3(包括BIOS設定,各品牌硬碟,主機闆跳線設定等)
電腦跳線設定大全3(包括BIOS設定,各品牌硬碟,主機闆跳線設定等)
跳線雖然類型種類繁多,但它主要存在于主機闆、硬碟、光驅這三大硬體中,在顯示卡、聲霸卡等配件中比較少見。下面大家就跟着學習跳線吧。 主機闆跳線跳線最多,最複雜的就是主機闆跳線了。一般情況下,主機闆跳線主要包括CPU設定跳線、BIOS清除跳線、BIOS禁止跳線。在這些跳線當中,CPU設定跳線最為複雜,它主要有CPU的倍頻、外頻、電壓這三種跳線。在主機闆上對應CPU倍頻跳線的是一組跳線(圖5),每一種跳線都對應着一個倍頻,根據自己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倍頻值(或跳線組合),然後拔下鍵帽短接它(或拔到ON處),這樣倍頻就設定好了。同樣的道理,在設定CPU的外頻跳線與電壓跳線時也一樣,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有關CPU外頻、倍頻與電壓設定是最為複雜的,而且每一塊主機闆的設定也不大相同,是以建議大家在設定之前一定要認真閱讀主機闆說明書,按照說明書中的具體說明進行實際操作,這樣比較安全一些。 主機闆廠商為了減少使用者的工作量,同時也為了吸引使用者的眼球,早已将上面的有關CPU的外頻、倍頻與電壓跳線都移到主機闆BIOS設定中了,是以現在主機闆上已經比較難看到以上跳線了,有時看到也是三者中的一兩個罷了。 在主機闆跳線中一直都存在着BIOS清除跳線。當我們忘記BIOS密碼時,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打開機箱,找到BIOS清除跳線(它一般在主機闆電池旁邊)進行清除。通常情況下,清除BOIS資訊時,隻要将鍵帽從1、2針上拔下來,然後插在2、3針(表示清除BIOS内容)進行清除,然後再将鍵帽重新插回到1、2針即可(圖6)。 剛才我們向大家介紹了主機闆上的主要跳線,其實在主機闆上面還有一些小的跳線。像鍵盤開機跳線等,具體情況就靠大家自己看主機闆說明書了。為了友善大家,有些廠商還在主機闆上設定了在硬跳線與軟跳線之間進行選擇的跳線功能。像華碩P4T的主機闆,如果我們将10個DIP開關全設定為“OFF”,這時我們就可以使用BIOS進行軟跳線,否則,隻有進行硬跳線了。 硬碟跳線硬碟在系統中有主盤與從盤之分。這兩種狀态通常在一組跳線的控制下确定的。大多數硬碟的跳線設定在硬碟電源插座和資料線插座之間,當然也有少部分是設定在電路闆上的(如:三星WN312021A硬碟)。由于硬碟按接口主要分為IDE接口與SCSI接口兩種,是以硬碟的跳線也有兩種情況,這裡我們主要介紹IDE接口硬碟的跳線設定方法。 目前個人電腦中使用的硬碟大部分都是IDE接口的,由于廠商不同,它們的設定也存在很大差異(圖7)。不過,它們分為三種跳線設定,即Master、Slave與CableSelect三種。其中Master表示主盤(一般情況下出廠時的預設值),Slave是從盤,而CableSelect是指資料線上所接的IDE裝置的主、從“身份”是由它們接在資料線上的位置來決定的。CableSelect隻有在使用ATA/66和ATA/100專用的資料線時才能夠實作,而且ATA/66和ATA/100專用資料線的藍色接頭必須接在主機闆IDE接口上,連接配接在資料線中間插頭上的裝置必須是從盤,連接配接在資料線末端插頭上的裝置則為主盤。由于廠商不同,标準的不規範而決定了硬碟的跳線也是多種多樣的。不過一般在硬碟盤體反面的說明文字中我們就可以找到具體的設定說明。硬碟跳線其實是一組鍵帽式跳線,我們隻要按照說明将鍵帽插在相應的插針上即可。 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的IDE接口(通道)上隻接一個硬碟(沒有其他的IDE裝置),我們并不需要進行跳線。隻有當一個IDE接口上有兩個裝置時,才需要進行設定,否則就會引起沖突。一般情況下将IDE1接口的硬碟設定為主盤,其他IDE裝置(如另一個硬碟或光驅)設定為從盤,這樣可以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 光驅跳線光驅(包括刻錄機、DVD-ROM)與硬碟一樣,大部分都是IDE接口,是以它們也被稱為IDE裝置。跳線設定與硬碟差不多,一般情況下,光驅跳線在資料線左側,它由三組插針組成。分别表示三種狀态,即Master、Slave與CableSelect。與主機闆不同的是光驅的跳線說明一般都印在光驅跳線上方金屬外殼上面,我們隻要按上面的說明進行設定就可以了(圖8)。 一般情況下,人們會把光驅安裝在主機闆IDE2接口上,并設定為主盤(其實光驅出廠的預設值就是主盤,是以不必設定即可使用)。但如果在IDE2接口上存在着第二IDE設定(如第二塊硬碟、刻錄機或DVD等)時,我們就要設定主、從盤了,要不然系統就無法識别。同時大家要注意,由于硬碟與CD光牒的跳線鍵帽都嵌在跳線裡面,一般用手拔插比較難,建議大家用鑷子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