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6是由無線網網絡标準的WiFi聯盟(Wi-Fi Alliance,縮寫為WFA)提出的命名規則,将802.11ax改為Wi-Fi 6,于2019年釋出。
Wi-Fi可以看作是IEEE 802.11b的别稱,從1999年發展至今一共經曆了五代。到了2018年第六代的IEEE 802.11ax釋出時,命名規則不再以802.11+字母來命名,而是改為Wi-Fi 6,之前的802.11n 也就改名為Wi-Fi 4,第五代的802.11ac改名為Wi-Fi 5。這樣更簡單易記。
Wi-Fi可分為六代。由于ISM頻段中的2.4GHz頻段被廣泛使用,例如微波爐、藍牙,它們會幹擾WiFi,令速度速度,5GHz幹擾則較小。是以雙頻路由器可同時使用2.4GHz和5GHz,裝置則隻能使用某一個頻段。
第一代 802.11b(Wi-Fi 1),隻使用2.4GHz,最快11Mbit/s,正逐漸淘汰
第二代 802.11a(Wi-Fi 2),隻使用5GHz,最快54Mbit/s
第三代 802.11g(Wi-Fi 3),隻使用2.4GHz,最快54Mbit/s
第四代 802.11n(Wi-Fi 4),可使用2.4GHz或5GHz,20和40MHz頻寬下最快為216.7MBit/s和450Mbit/s
第五代 802.11ac(Wi-Fi 5),802.11ac Wave1支援的最高頻寬為866MBit/s,802.11ac Wave2支援的最高頻寬為1.73Gbit/s
第六代 802.11ax(Wi-Fi 6),可使用2.4GHz或5GHz
Wi-Fi 4(802.11n)釋出于2009年,率先支援40MHz頻寬與MIMO,理論帶寬從11a/g的54Mbps一下子提升到了600Mbps(單流帶寬150Mbps),并且同時支援2.4G與5G兩個頻段,支援64QAM,火了4年之後,第一版的Wi-Fi 5(Wave 1)出生了,把頻寬提升至80MHz,單流帶寬提升至433Mbps。
2016年的第二版Wi-Fi 5(Wave 2)将頻寬翻倍到160MHz,支援256QAM,單流帶寬提升至867Mbps。不過由于WiFi 5隻支援5G頻段,是以在很多路由器上都要與Wi-Fi 4的2.4G共存。
Wi-Fi6的性能更加出色,它的最高網速可達9.6Gbps,而且優化了信号上行覆寫,與NB-IoT物聯網完美的相契合。WiFi6借用了蜂窩網絡采用的OFDMA技術,可以實作多個裝置同時傳輸,都不用排隊和等待,也不用互相搶網速,顯著提升傳輸效率,又可以降低延遲同時支援2.4G和5G頻段;支援1024QAM,單流帶寬提升至1201Mbps;支援完整版的MU-MIMO,能夠同時支援8個終端上行/下行;支援OFDMA黑科技;理論吞吐量最高可達9.6Gbps。不過WiFi 6需要8根天線并行才能達到9.6Gbps的帶寬,我們目前使用的終端裝置一般卻隻有2根天線,此時峰值帶寬最高隻能達到2.4Gbps。
Wi-Fi 4/5/6的比較
在Wi-Fi技術的演變過程中,标準協定更疊的最終目的都是通過提升傳輸距離、穿牆能力、實體速通過應用新的5GHz頻段,又提升每個通道的工作頻寬來實作1Gbps的理論傳輸速度。對于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所需要的視訊、圖檔傳播需求來說,其實Wi-Fi 5的表現已經很不錯了。
但人們對于資訊傳輸的要求是沒有上限的,更強大的傳輸速度,意味着我們可以實作更多大容量應用,像是VR、高清直播、遠端手術等等。另外一點,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有越來越多的裝置——移動終端、IoT産品等等接入Wi-Fi網絡,但Wi-Fi 5面對大規模的多裝置傳輸仍然能力較弱。就像我們可以很直覺地感受到,機場、演唱會現場這類地方Wi-Fi應用感受很差。于是幾乎在度過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之後,産業界就開啟了對于下一代Wi-Fi協定的研究讨論。于是就出現了下一代的Wi-Fi 6。
Wi-Fi 6協定和Wi-Fi 5協定,具體有何不同呢?簡單來說,Wi-Fi 6比Wi-Fi 5網絡帶寬4倍提升,使用者數的4倍提升。在網絡接入使用者提高的前提之下,還能提升單個使用者的網絡速度。
在2019年一年中,很多人也不斷在聽到“Wi-Fi 6應用,2019年能夠成為Wi-Fi 6商業應用元年的理由也很簡單。首先是商業發展的内發型驅動。正如我們描述的那些場景一樣,随着AI、雲計算、IoT、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裝置接入Wi-Fi網絡已經成為了必然的趨勢。尤其在工業互聯、園區辦公、VR體驗館等等場景中,對于海量裝置Wi-Fi網絡連接配接的速率、穩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同時還有5G帶來的應用變化。當5G商用開始落地,憑借蜂窩網絡廣闊覆寫的特性,人們在很多室外場景中已經能夠應用上高速率的網絡服務。也會有大量依賴高速率網絡的應用産品,例如雲遊戲、雲端VR等等進入我們的生活。這時作為和蜂窩網絡相輔相成的Wi-Fi網絡,自然也要提供更高速率的優質網絡服務。最後當然是技術準備的完善。
從2017年開始,通信廠商就開始陸續提供支援Wi-Fi 6的晶片。相關的AP、交換機等等産品也開始誕生。像是華為所釋出的首款多速率交換機、首款Wi-Fi 6 AP 産品,也都在2017年就已經投入市場。博通,高通,英特爾,美滿電子,聯發科等也釋出了自己的Wi-Fi 6晶片。
到了2019年,Wi-Fi 6技術發育已經成熟,又基本上完成了市場培育,自然會開始規模化部署。
預計在2020年,Wi-Fi 6将占據整體企業級Wi-Fi應用收入的三分之一。而在2018年Q3~2019年Q3中,華為實作Wi-Fi 6産品市場佔有率在中國和全球均排名第一(不含北美)。
其實回憶過去,自從Wi-Fi這個概念進入到我們生活中以來,這些年間似乎并沒有過“Wi-Fi網速突然提高,極大友善生活”這樣記憶。Wi-Fi協定标準的更新,究竟能夠産生占有市場規模,産生多少的商業價值?真的值得所有業内人士給予如此之高的重視嗎?
2019年,Wi-Fi 6留給我們的更多的還是各種不确定性。其中有網絡部署時的不确定性。技術成熟度的不确定性,成本方面的不确定性,生産工藝方面的不确定性。
未來5G、4G、Wi-Fi 6多種網絡并存是一定的,但這些網絡如何在部署時實作互相配合?還有業務場景的不确定性。目前IoT、AI,5G,V2X等等商業變革都還在發展之中,可以說未來商業場景中,對于網絡需求可能擁有無限種可能。
未來Wi-Fi 6又将如何面對這些豐富的需求?甚至還有商業發展上的不确定性,在裝置并不便宜的前提下,Wi-Fi 6網絡供應者如何給出使用者足夠觸動購買的生産效率提升方案?Wi-Fi 6
如何提升産品在衆多無線技術産品中的核心競争力,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