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見了這個題目,就說“你又要罵人了”,我說“非也。魏忠賢雖罪大惡極,但能夠存在且紅極一時,自然有他的道理或原因。餘隻是如鲠在喉,一吐為快罷了!”
一
魏忠賢本名魏四,後來随他繼父姓李,叫李進忠,河間府肅甯(今河北肅甯縣)人。到天啟二年,朱由校給他賜名“忠賢”,并恩準恢複原姓,從此才以“魏忠賢”名世。
魏忠賢天生無賴,從小不讀書、不務正業,但卻十分奸猾、善于拍馬奉承。長大後好酒色,更沉溺于賭博,在賭博場上争奇鬥氣。
據史書記載,魏忠賢決心走當太監這條“金光大道”,是因為一次賭博後受了刺激:“與群惡少博,不勝,為所苦,恚而自宮。”也就是别人逼債逼得緊,魏忠賢才被迫舍下褲裆的二兩肉來。魏忠賢淨身時,已經二十二歲了,此前還娶了老婆,生了女兒。
成了“東方不敗”後,魏忠賢發現太監這工作,雖然比不上國家公職人考試,但報名者太多,競争也十分激烈。他大字不識一個,又沒有給上司開過車、掃過地,并未想仰仗權力弄個事業編啥的。
為了生存,他讨過飯、打過雜,後來到司禮監秉筆太監孫暹家裡當仆人。有了這近水樓台,魏忠賢自然是拼了命的表現,用自己的“五好表現”赢得了孫暹,于萬曆十七年(1589)到宮中當上了夢寐以求的太監。
然而,宮裡的生活與他想象的不太一樣。明朝太監數量龐大,最高時達十萬之衆。但是能圍繞在皇帝周圍的,不過數十人而已。很多太監,一輩子都不能正二八百地見到皇帝一面。因為沒文化,他倒馬桶一倒就是十幾年。
後來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大貴人、兼日後情敵的進階太監魏朝,因為脾氣相投二人結為兄弟。在魏朝的幫助下,魏忠賢才得以成為東宮的典膳,也就是管理後宮夥食的。
衆所周知,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不喜歡太子朱常洛。如果不是大臣極力反對,朱常洛早就被趕出東宮了。老爸都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兒子在宮中就更沒有地位。唯獨東宮典膳魏忠賢卻像狗一樣,忠誠地侍奉他的一位小皇孫,和他的母親王才人(太子朱常洛的女人。她的兒子——小皇孫,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明朝第一木匠、天啟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從小也沒受過什麼教育,好動不好靜,不愛讀書識字。魏忠賢就陪在他身邊,給他講宮外的故事、給他找想要的玩具。
這時魏忠賢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不幸的是,不久王才人卻死了。于是他跟着換了個主子,這個主子是朱常洛最寵愛的老婆李選侍。
此時的魏忠賢已經入宮30年。50多歲的他,豈能放過這個機會。他用盡吃奶的勁,溜須拍馬、阿谀奉承,終于成為李選侍的心腹。
萬曆四十八年(1620)七月,明神宗死了,朱常洛繼位,李選侍成了候選皇後,朱由校成了太子。然而,僅過了一個月朱常洛就死了,朱由校繼位成了皇帝。
為了對付東林黨人,實作自己的終極理想,他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助手。于是,他選中了皇帝的乳母客氏。
按照明朝的規定,皇子長到六歲,乳母必須出宮。但客氏不僅一直住到朱由校成年也沒出宮,并且被封為“奉聖夫人”。甜言蜜語拍馬屁、送奢侈品、每次花500兩銀子請客氏吃飯,全套功夫下來客氏也招架不住,成了魏忠賢的“對食”。對食,就是對着吃飯。但在皇宮中,它的意思就是太監的挂名夫妻。
成了皇帝奶媽的“對食”,他的人生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樣,沒多長時間就榮升司禮監秉筆太監,并且掌握了東廠。朱由校不是個好皇帝,卻是個木工高手,他做的屏風可賣萬兩。此外,他做木工時最讨厭有國家大事煩他。
魏忠賢就是抓住了他的這個特點,每次在朱由校做木工興緻最高時,進去禀告國家大事。一次、兩次,皇帝煩了,讓他先看着辦。就一“看着辦”,大權便落到魏忠賢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