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景斌(吉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農業機械化是重要一環,而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是農業機械化的重要基礎支撐。圍繞加快提升吉林現代農機試驗鑒定能力、助力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筆者進行了一些調研和思考。
新形勢下提升農機試驗鑒定的“三個新要求”
加快實作農業農村現代化對農機試驗鑒定保供給提出新要求。從保障糧食安全的視角看,大陸糧食生産面臨需求剛性增長、消費不斷更新以及全球農産品貿易不确定性明顯增強等挑戰。確定糧食安全,迫切需要以高質高效的農業機械化技術裝備降損失、提效率、增效益、保安全。從發展現代農業生産的視角看,農業生産已進入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對農機的需求正由部分品種生産的局部需求轉變為種養加全鍊條的需求,從非剛性需求轉變為離不開的剛性需求。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視角看,發展鄉村特色産業,轉移就業帶動增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及推動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越來越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的助力和驅動。是以,需要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持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心在哪裡,農機試驗鑒定工作就跟到哪裡,切實為農業發展提效益、糧食生産提産能、鄉村建設提品質、農民增收提後勁貢獻農業機械化力量。
加快推進農機裝備轉型更新對農機試驗鑒定補短闆提出新要求。需着重優先做好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生産機械裝備鑒定供給和先進适用技術推廣,抓細抓實機械化防災減損措施。大力推進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所需機械裝備試驗示範,抓好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機械化生産,總結推廣一批穩産增産、高質高效的機械化技術方案。多措并舉抓好蔬菜、肉禽、蛋奶機械化生産,助力穩産保供,抵禦供給風險。從“補短闆”的視角看,圍繞“一大一小”和重要品種機械化生産薄弱環節,需推進農機裝備提檔更新,加快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和設施園藝小型機械、高端智能機械推廣,推進北鬥智能終端在農業生産領域應用,推動建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農機生産供應體系,做大做強應用市場,力争早日實作補短闆目标。從強弱項的視角看,圍繞充分發揮農機鑒定推廣系統的技術優勢,主動與農機研發制造主體對接,加大專用農機裝備标準及大綱制定修訂力度,創新搭建農機試驗鑒定及試驗驗證、檢驗檢測公共平台。不斷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因地制宜擴充農機應用場景,培育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推動形成産學研推用協同發力、聯合攻關的局面。
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對農機試驗鑒定促更新提出新要求。從優化結構的視角看,需緊扣2035年農業生産基本實作機械化全覆寫目标,結合各地農機化發展實際,分區域、分産業、分品種、分環節全面系統研究農機鑒定推廣需求。從強化支撐的視角看,需緊扣農機化裝備支撐生産,持續推進農機研發制造與技術推廣機制創新、服務組織形式與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管理制度與扶持政策創新。推動建構農機、農藝、農田、農業經營方式相協同,品種、土地、機具、種養方式相內建,主體、規模、裝備、技術相統籌,産前、産中、産後機具相配套的機械化生産技術體系,不斷增強農機試驗鑒定公共服務供給。從提升品質的視角看,需緊扣農業機械化高品質發展,全面梳理農機鑒定供給情況,持續改善試驗鑒定條件,優化鑒定産品種類結構,推動種植業與其他産業、生産環節與産前産後環節的鑒定能力布局更加科學。加快農機新産品鑒定,有序推進農機鑒定采信檢測結果工作規範化。統籌做好農機鑒定、農機品質調查、農機投訴監督等工作,促進農機産品品質和企業服務品質提升,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邁進。
肩負新任務探索農機試驗鑒定“三個新突破”
一是力求在農機試驗鑒定基礎支撐底盤建設上實作新突破。優化全流程鍊條,緊盯申報、受理、鑒定、稽核、發證等關鍵環節,堅持科學、嚴謹,認真、求實,細緻、精準等重要原則,恪守先進性、實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技術标準,從根本上保障和提升農機試驗鑒定能力。全面梳理急需部署到農業生産一線的機具鑒定需求,按照依法依規、特事特辦、急用先行的原則,建立急需急用機具鑒定的工作機制,開辟綠色通道,支援急需急用機具優先開展鑒定。緊盯有效保障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實施,拓展農機鑒定實施範圍。認真按照《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辦法》《農業機械試驗鑒定工作規範》等有關規定,發揮好農機試驗鑒定的“利劍”作用,嚴格把住從申報直到發證各個關口,嚴格把不合格的農機産品擋在門外,真正将“優機優補、獎優罰劣”的政策落到實處。堅持把廉潔承諾告知制度貫穿農機試驗鑒定各個關鍵環節,誠懇接受企業監督。把握好農機品質既是農機生産者的生命線,也是農機消費者的生命線原則。
通過探索第三方采信,強化部省之間、省際之間、農機鑒定機構與社會檢驗檢測機構之間的協同配合,多方面擴充鑒定資源,提升供給服務能力。加強與國家級有關農機科研院所和重點實驗室的深度合作,探索開展農機試驗鑒定檢驗檢測采信第三方檢驗檢測結果試點,積極穩妥推動鑒定公益性資源和市場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既注重充分利用公益性農機試驗鑒定檢驗檢測機構的基礎性保障優勢,也注重發揮市場的應變應需靈活性優勢,科學采信具有一定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的檢驗檢測結果,加強檢驗檢測技術交流合作和優勢互補。
加快加強智能化設施建設,圍繞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實施農業機械化提升行動,加快提升農業機械化特别是現代智能高端農機裝備支撐保障能力,謀劃建設東北地區乃至全國一流的現代智能高端大型農機試驗鑒定檢驗檢測中心,初步規劃布局室外試驗、室内試驗、機具停放展示和綜合辦公等大的功能區。立足吉林,輻射東北,服務全國,努力蹚出一條差異化、特色化、高端化的新路徑,為全省和服務全國農業機械化轉型更新、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能力支撐。
二是力求在黑土地保護利用特色農機試驗鑒定上實作新突破。加強大宗作物農機鑒定能力,着重突出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加大耕、種、管、收及烘幹、稭稈處理等主要環節所需新機具新産品的試驗鑒定力度,盡最大努力保障使用者對農機的多樣化、差異化、高端化、大型化等實際需求,特别是要滿足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保護利用黑土地、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等方面對“專精特新”農業機械的現實需要。需要把農機試驗鑒定的重心放在保黑土、保糧倉、讓中國人的飯碗多裝吉林糧這個戰略基石上。開展經濟作物農機鑒定。樹立大食物觀,着眼為各類食物生産提供農機裝備保障,在特色經濟作物、山區和半山區耕地宜機化、設施農業、畜牧業、林果業等所需農機試驗鑒定上,加快拐點破題,加長“木桶短闆”。從“改地适機”“改機适地”兩端發力,加快農機作業及通行條件改造和輕簡型适用機具研發推廣,千方百計減少撂荒地現象。盡快将高效經濟作物專用機械,丘陵山區、設施大棚适用專用機械、畜牧養殖業專用機械、林果業專用機械提上落實試驗鑒定日程,既做好大宗作物全程機械化鑒定文章,也做好經濟作物全面機械化鑒定文章。
就高端智能農機鑒定而言,目前,大陸已成為農機生産制造和使用大國,生産産品達到數千種。但大而不強、多而不優、部分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部分高端機具依賴進口、部分領域與環節或地區“無機可用”“無好機可用”等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缺乏問題較明顯,迫切需要我們瞄準農業生産需求精準補上農機裝備短闆。需要突出抓好淺山宜機化改造示範,組織開展智慧高産示範,加大抛秧機和大馬力拖拉機等高端智能安全農機推廣力度。需要抓住主要農作物特别是糧食作物關鍵環節,大力開展耕種管收等環節智能化農機試驗鑒定。比如,在無人駕駛、農機作業遠端電子監測、精準變量施肥施藥及農業環境自動控制等智能化裝置的試驗鑒定上,要“下先手棋”“下快手棋”。
三是力求在農機試驗鑒定品質投訴監督體系建設上實作新突破。延伸監督觸角。加強農機品質監督體系建設,運用資訊化手段提高品質監督工作效率和效果,依法依規做好投訴受理和糾紛調解。探索将省、市、縣三級農業機械品質投訴監督體系延伸到鄉鎮,建構省、市、縣、鄉四級關聯機制,使這個體系鍊條更加接地氣更加連接配接農民需求,讓使用者足不出鄉村就能反映合理訴求,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态。各地農業機械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明确鄉鎮農業機械品質投訴監督機構的職責職能,保障必要的工作條件和經費,應當配備和具備符合工作要求的人員、場所、裝置和工作制度。擴大證後監督覆寫面,不僅要開展推廣鑒定證後監督,也要創新開展專項鑒定證後監督,努力做到證後監督不留盲區、不留死角。擴大證後監督對象抽查比例,采取“雙随機一公開”的抽查方式,力争抽檢率由現在的30%擴大到60%,切實保證生産者名稱、位址及産品的一緻性和證書、标志的正确使用,防止“挂羊頭賣狗肉”。加大有效期内證後監督檢查力度,對不合格産品相應證書或生産者所有證書,該撤銷的撤銷、該登出的登出,絕不姑息、絕不手軟。抓好政府關注、農民關心的重點農機産品品質調查,促進企業提升品質,改進服務,形成重品質、重創新的良好導向。積極調處維權。各地農機品質投訴監督機構,嚴格遵循“屬地管理、首問負責、就近處理、無償服務”的原則開展工作,友善農機使用者投訴,對反映問題比較集中的農機産品,及時督促生産企業或經銷商整改,妥善處理,按時彙總和認真分析轄區内的農機品質投訴資訊,并逐級上報。品質投訴監督工作與“基層建設年”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對使用者的訴求不躲、不拖、不推诿扯皮,真正站在農機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調查問題、解決問題。積極創新“農機3·15”消費者權益日活動内容和方式,并擴大活動影響力,切實維護農機消費者合法權益。
來源: 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