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真新鎮小茂 | 文

前兩天我剛寫了一個話題,以Steam口碑崩盤的《卧龍:蒼天隕落》為例,吐槽近兩年PC遊戲普遍存在的優化問題。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而且這兩天,你可能還從不少地方看到諸如“玩家吐槽動作系統”“主播被某糞關卡氣到爆粗”之類的切片,好像乍一看,這款備受中國玩家矚目的三國動作遊戲徹底翻車了。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是以我們今天是繼續吐槽《卧龍》的嗎?其實不是,以上隻是寫文章先抑後揚的常用套路。實際上,《卧龍》是我近兩年最喜歡的動作遊戲之一,其戰鬥系統帶來的正回報十分強烈,裡面對中國文化的引經據典也讓人玩着很舒服。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玩到這裡快笑死了

我們今天來聊聊它,主要從好的部分。畢竟難得有一款面向全世界發售的中國題材遊戲大作,如果被優化和移植問題埋沒了閃光點,未免有點可惜。

01

在玩家們正式進入遊戲之前,《卧龍》首先有些出圈的,其實是它繼承自《仁王》系列的捏臉系統。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此前遊戲推出試玩版時,完整的捏臉系統就已經解禁。當時有玩家調侃,說恐怕大夥根本就不用買遊戲,試玩版光捏臉就夠咱們玩一輩子了。

原因嘛,大夥往下看就知道了。三國題材人人都熟悉,降妖除魔的遊戲也是從小玩到大。可在“三國故事裡操控佛祖大戰妖魔鬼怪”,這場面對于玩家來說是真沒見過。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一些玩家會讓自己的偶像跑來客串。要知道他們在各自作品中也是響當當的漢子,戰鬥力不比我們這位三國第一傭兵差到哪裡去。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維吉爾是《鬼泣》裡的高冷男神,卻隻因學不會二段跳被玩家迫害。為此,他不遠萬裡來到兵荒馬亂的神州,隻為在冒險中喚醒真正力量(二段跳)來證明自己。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注重劇情體驗的玩家,則可以選擇避開那些“邪門歪道”。一位好看精緻的主角,已經足以成為很多玩家通關遊戲的主要動力來源。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卧龍》的捏臉系統之強大,幾乎達到了無所不能的程度。雖然許多大型RPG遊戲開局都有捏人的選項,但幾乎找不到一款能像《卧龍》這樣,身體的每個部分都能高度自定義,光是臉部就有幾十上百種微調選項,你順帶還能學到點人體解剖學知識。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玩家還可以分享,或使用其他人的捏臉代碼。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正所謂任何事情做到極緻便是藝術。要說還有哪些為了玩家XP而如此精益求精的遊戲公司,恐怕隻剩大名鼎鼎的i社了。

聊到這裡,給大家分享個可能不算冷的冷知識。現在濃眉大眼的光榮,早年其實是黃油界的祖師爺。日本第一款黃油,是光榮在1982年4月發售的《NIGHT LIFE》,而将近十年後i社才正式成立。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緊接着,他們相繼推出了《團第妻の誘惑》和《充氣娃娃夢見電鳗了嗎?》兩款作品。聽名字就很逆天了,你們肯定看不下去,是以這裡就此打住。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光榮又不隻是個“男凝”公司,它同時還是乙女遊戲的鼻祖。上世紀90年代那會,日本還沒有專門為女性設計的遊戲,因為市場往往認為女性對遊戲的購買力和認識度不足。唯有光榮看到了其中巨大的潛力,大量招聘女性員工來籌備女性向的遊戲作品,并于1994年,發售了世界上第一款乙女遊戲《安琪莉可》。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有點扯遠了,咱們回到正題。自從光榮通過曆史遊戲走上正軌,就再也沒有制作過新的成人遊戲了,對這段黑曆史也是避而不談,但是“懂人心”的優良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

何況《卧龍》的角色造型設計,也跟低俗或者3D網紅臉扯不上關系。遊戲裡的女性角色雖美,但五官、骨骼明顯有自己的特點,辨識度很高。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英氣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妩媚

曆史上名将們的形象設計,則是結合了《三國志》遊戲的寫實,和《三國無雙》系列的美型,并且在曆史考據這塊讓人眼前一亮。趙雲就如同演義裡那般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武雄壯還透露着少年的英氣,幾乎是繼張山老師之後,最符合趙子龍文學形象的一版。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老三國的趙雲

正史《三國志》曾記載劉備在入蜀時,因為沒有蓄胡須而被當地官員嘲笑。光榮在浩瀚書海中抓住了這一細節,做出了也許是更符合曆史形象的劉皇叔。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這樣兼具亞洲審美和文化考據的美術風格,有誠意,有樂趣,讓你在激戰之餘不忘蹙足欣賞自己的容顔。這難道不比某些過度迎合zzzq審美的遊戲大作們看着更順眼?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02

好了,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遊戲,重點還是得聊聊戰鬥,畢竟遊戲開發組Team Ninja主要就是靠這個吃飯的。

《卧龍》的戰鬥玩法,基本可以總結為一個“接化發”,也就是靠“化解”系統四兩撥千斤,再把敵人的力道反彈回去。遊戲裡敵人包括平A、射箭、法術和大招在内的任何攻擊都可以化解,日本正宗馬保國模拟器了屬于是。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這套系統在遊戲裡看起來很炫酷,而且其實上手很簡單,隻需要掌握敵人每招每式的判定時機即可。但如果這兩天你翻看遊戲論壇,會發現玩家們對這套系統存在着褒貶不一的争議。

要解釋背後的原因,這時我們就要岔開話題,說一下另外一款遊戲了。

《仁王》是Team Ninja繼《忍者龍劍傳》之後,時隔多年推出的動作冒險遊戲,裡面的血量、精力條、關卡結構、敵人重新整理機制等都明顯有《黑暗之魂》的影子。但忍者組引用了一個更老的概念,給《仁王》定義為“誅死遊戲”。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這概念其實是從《魔界村》就有的,特指能讓你一直死的困難遊戲

他們确實有這個底氣,因為兩款遊戲的戰鬥理念可謂是天差地别。《仁王》裡,忍者組結合日本劍道中的各類“構”和殘心理念,開創性地為每一種武器設計了“上中下三段架勢”,對應三套優缺點不同的動作模組,并能在戰鬥中實時切換。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就像是格鬥遊戲

這是一套上限極高、極富深度的動作系統。同一把武器,新手平砍兩下可能就會氣喘籲籲,而高手卻能打出如暴雨梨花般的連招。

如果說《仁王》是忍者組的《黑暗之魂》,那麼玩家很容易把《卧龍》比作忍者組的《隻狼》。雖然玩起來更爽快直接,但相對少了些套路和深度可供研究。許多更傾向于《仁王》體驗的玩家,便會抱怨遊戲玩法反而退步了。

《卧龍》和《仁王》,亦或者《隻狼》和《黑魂/老頭環》誰的戰鬥體驗更好,這其實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大刀闊斧的改革是為了吸引新玩家,但也注定會得罪一部分老玩家,進而引起争議。遊戲尚且如此,我們倒也可以從中窺見曆史上的改革有多麼困難。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好在從目前的玩家口碑來看,《卧龍》從改革中收獲的褒獎還是明顯大于貶的。畢竟對于大衆玩家而言,“有趣”并不非要和“硬核程度”成正相關。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視訊下方熱評大多在反駁UP主的觀點

沒有那麼複雜的《卧龍》,反而可以成為你用來解壓的遊戲之一。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除了和《仁王》之間的優劣對比,我個人還覺得,與其說《卧龍》是“仁王3.0”,某些地方它更像是曾經《忍者龍劍傳》的精神續作。

《卧龍》和《仁王》的一大不同之處是加入了跳躍系統,地圖有明顯的高度落差,探索方式從平面2D變成了3D,像是老頭環首次給不死人加了膝蓋。

制作人安田文彥表示,這種輕快的跳躍是為了展現中國國術中飄逸的輕功,也是為了對應中國廣袤的地域。“我們想給玩家更大的場景,有廣闊的遠景、獨特的景色和巨大的城池,這些要素都符合我們對中國的印象。”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但其實不止這些,《卧龍》的遊戲設計充分利用了三維空間的特色。地圖裡每個準備偷襲你的敵人,你都找到其他路徑反過來偷襲它,為玩家提供了很豐富的攻略路線選擇。在我看來,這才是《卧龍》和《仁王》《黑魂》在探索上的最大不同,一如當年的《忍者龍劍傳》,能使每個玩家依賴自己的機智,進行神出鬼沒的戰鬥。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甚至可以射弩箭狙擊

而遊戲的“接化發”機制,根據安田文彥的說法,設計核心是加速戰鬥節奏和見招拆招,鼓勵玩家進行更具侵略性的攻擊,讓人聯想到難度削弱版的《忍者龍劍傳:黑之章》。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距離《忍者龍劍傳》的上一部作品已經超過10年,期間曾傳聞Team Ninja将重新開機系列,卻得到了官方的否認。不過安田文彥也曾表示,其實他很想再做一部忍龍,但必須要確定新作超越粉絲預期。這需要合适的團隊,合适的時機,但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到來。

也許《卧龍》是為了這回歸的一天,而做出的探索之一。當然它本身也足夠特别,你不必把它當人任何一款其他遊戲也能玩得很開心。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比如多人共鬥系統,打起來場面混亂且好玩

03

最後,《卧龍》還有一個值得推薦的理由,是你确實能從遊戲裡,感受到制作組對中國曆史的了解和尊重。

《卧龍》的故事,從光和七年黃巾起義開始,到建安五年官渡之戰結束,期間我們耳熟能詳的事件都被做成了關卡。遊戲主線是于吉學秦始皇煉丹引得諸侯争搶,還搞出一大堆妖魔危害人間,基本就是光榮老一套的曆史魔改劇。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大喬無慘》

是以真正有意思的不是主線,而是玩家在冒險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彩蛋和劇情細節,妥妥曆史懂哥才能搞出來的那種。

《卧龍》保留了大部分的《三國演義》元素,也揉雜了一些《三國志》正史,這樣你才知道自己玩的是三國遊戲。就比如脍炙人口的“虎牢關之戰”,遊戲是按照正史讓孫堅部隊和華雄交鋒。同時他們也未虧待關羽,在後續的袁曹之戰中給了二爺足夠的高光。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還有曆史上其實并不存在曹操獻刀刺殺董卓的事情。但根據《三國志》引用孫盛《異同雜語》中“太祖(曹操)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于庭,踰垣而出”這段記載,年輕氣盛的曹丞相很大機率刺殺過十常侍之首張讓。而《卧龍》也把這件事作為關卡做了出來。

遊戲關卡中的一些細節,也能讓三國粉會心一笑。咱們讨伐張讓時,沿途擊殺妖魔會突然跳出一個“為何進報仇雪恨”,和曆史上大将軍何進被十常侍殺害形成對應;遊戲裡董卓這場Boss戰,更是難得展現出了他作為枭雄能征善戰的一面,體驗并不比呂布那場遜色多少。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當看到張遼背後插着兩支飛翼,許多玩家覺得很出戲,第一時間容易想到波蘭翼騎兵。實際上,光榮應該是借鑒了河南和山西的出土文物,忠實還原了中國兩漢時期的羽林軍甲胄。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我們不少中國玩家,反而通過日本遊戲上了堂曆史課,看到我們自己的神話和曆史原樣。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至于遊戲裡把呂布和貂蟬(紅晶)設定為兄妹,雖然乍一看非常狗血,但細想其實是為了玩家考慮。畢竟,你也不希望自己老婆被别的猛男拿下吧。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當然,《卧龍》作為一款開發周期不算長的遊戲,除了PC優化爛以外也有很多缺點,比如某些關卡的陰間色彩、詭異的難度曲線、敵人種類太少、隊友AI蠢到讓人想笑,更别提那把無數玩家打到破防的江東三猛虎關卡。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所有這些糞元素,都是Team Ninja的傳統藝能

但《卧龍》的優點過于鮮明,難以在同類型作品中找到替代,它仍然是我夢寐以求了很久的三國動作遊戲。

隻是這PC版目前的優化,實在不好讓人安利,我也是花幾百元大洋轉戰PS5才得以爽玩。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放個甄宓消消火氣

是以光榮脫褲魔,你罪大惡極,求求你對PC版優化上點心吧!!!

-END-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Steam多半差評、惹主播爆粗,這樣的《卧龍》還值得玩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