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CP/IP詳解:協定]第11章UDP學習記錄

1、UDP校驗和

UDP的校驗和為16bit,覆寫了UDP首部和UDP資料,與之對比,IP首部中的校驗和隻覆寫IP首部,不包含IP封包的資料部分

->個人了解,IP首部校驗隻包含IP首部,減小了三層交換機、路由器的處理負擔。IP首部每一跳都要重新校驗,如果連同資料部分校驗,crc處理很費時間。在轉發面隻需要修改處理封包前128位元組的MF頭。ip報的資料部分在轉發中很少被修改。

2、UDP的僞首部

書上說,UDP資料報和TCP段都包含一個12位元組長的僞首部,它是為了計算校驗和而設定的。僞首部包含IP首部一些字段。其目的時讓UDP兩次檢查資料是否已經正确到達目的地(例如,IP沒有接受位址不是本主機的資料報,以及IP沒有把應傳給另一高層的資料報傳給UDP)

->這段話很拗口,感覺翻譯的不清晰。沒有突出重點,所謂“僞首部”,将IP層的部分資料(源IP、目的IP、填充0、協定,16位UDP長度)用來參與計算UDP校驗和,而不參與實際傳輸。

->UDP兩次檢查資料,實際是目的IP和L4協定:第一次,對UDP校驗和中目的IP檢查,是否是本機IP;第二次,對UDP校驗和中的協定驗證,是否為UDP協定(而不是其他L4協定,比如TC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