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的預設編碼設定
LANGUAGE="zh_CN.GB18030:zh_CN.GB2312:zh_CN"
SUPPORTED="zh_CN.GB18030:zh_CN:zh:en_US.UTF-8:en_US:en"
SYSFONT="lat0-sun16"
在終端視窗中輸入 如上指令 : ,但它隻是暫時的
修改/etc/sysconfig/language檔案,将RC_LANG, RC_LC_ALL設定為zh_CN.GB2312, 同時将ROOT_USES_LANG設定為 "yes"
一。Linux系統的預設編碼設定。
/etc/sysconfig/i18n
Controls the system font settings. The language variables are used in /etc/profile.d/lang.sh. An example i18n file:
LANGUAGE="zh_CN.GB18030:zh_CN.GB2312:zh_CN"
SUPPORTED="zh_CN.GB18030:zh_CN:zh:en_US.UTF-8:en_US:en"
SYSFONT="lat0-sun16"
以上是把系統的預設字元集設定為GB2312.現在很多系統預設編碼字元集是UTF-8。可以通過設定這個檔案來改變系統的預設字元集。
另外,也可在使用者的環境變量或者使用者的環境變量檔案加入路徑變量的聲明:
在系統的預處理檔案中聲明,這樣對整個系統起作用:
#vi /etc/profile
在檔案尾加入
LC_ALL="zh_CN.GBK"
export
在使用者的預處理檔案中聲明,對單獨的使用者起作用:
#vi /root/.bash_profile
在檔案尾加入
export LC_ALL="zh_CN.GBK"
export
以上配置重新啟動伺服器使更改生效。
二。檢視系統目前字元集。
locale:local encode,即本地編碼的意思。這個指令不帶任何參數就是顯示目前系統的字元集編碼。也可以設定環境變量,全體參數man locale 三。安裝字型。
#mkdir 要存放字型的檔案夾
#cp *.ttf 剛才建立的檔案夾
生成 fonts.dir 檔案
#ttmkfdir > fonts.dir
注:mkfontdir 用于生成點陣字型的 fonts.dir 檔案,ttmkfdir 用于生成 TrueType 字型的 fonts.dir 檔案。由于 ttmkfdir 不能識某些漢字TTF的編碼,需手工修改。
生成的 fonts.dir 如下:
fonts.dir
======
simsun.ttf -misc-SimSun-medium-r-normal--0-0-0-0-p-0-ascii-0
改為:
simsun.ttf -misc-SimSun-medium-r-normal--0-0-0-0-p-0-gb2312.1980-0
生成 fonts.alias 檔案
#cat fonts.dir > fonts.alias
将 fonts.alias 内容改為:
SimSun -misc-SimSun-medium-r-normal--0-0-0-0-p-0-gb2312.1980-0
将字型的路徑添加的FontPath中
#vi /etc/X11/XF86Config
在此檔案中添加剛才建立的路徑
#step
#fc_cache 剛才建立的路徑,強制重新整理字型緩存,使字型生效。
四。vim編碼。
encoding—-該選項使用于緩沖的文本(你正在編輯的檔案),寄存器,Vim 腳本檔案等等。你可以把 ‘encoding’ 選項當作是對 Vim 内部運作機制的設定。
fileencoding—-該選項是vim寫入檔案時采用的編碼類型。
termencoding—-該選項代表輸出到客戶終端(Term)采用的編碼類型。
此3個變量的預設值:
encoding—-與系統目前locale相同,是以編輯檔案的時候要考慮目前locale,否則要設定的東西就比較多了。
fileencoding—-vim打開檔案時自動辨認其編碼,fileencoding就為辨認的值。為空則儲存檔案時采用encoding的編碼,如果沒有修改encoding,那值就是系統目前locale了。
termencoding—-預設空值,也就是輸出到終端不進行編碼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