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社會一台“雲電腦”,阿裡雲要做新時代的Windows新時代的計算範式全社會全速重構雲釘一體:火線進化

全社會一台“雲電腦”,阿裡雲要做新時代的Windows新時代的計算範式全社會全速重構雲釘一體:火線進化

站在2020年回看近40年來的全球資訊化發展過程,毫無疑問的是軟體,特别是作業系統的出現極大推動了全球資訊化程序和應用生态的繁榮。1990年微軟推出的Windows 3.0加上1985年英特爾推出的80386晶片,這二者的組合推動了全球PC電腦時代的飛躍式發展,之後出現了個人和企業應用軟體的大發展,應用軟體又反過來促進了硬體的不斷更新。

在2020年6月9日的2020阿裡雲峰會上,阿裡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認為同樣的程序也将發生在雲計算産業:公共雲作為全社會計算“硬體”,還需要新的“作業系統”,二者深度結合将推動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飛躍式發展,進而帶動雲應用産業的大發展。而阿裡雲曆經11年的堅定投入和發展,不僅提供了以雲為代表的新型計算架構,更誕生了釘釘這樣的新型作業系統,兩者深度綁定形成整體,為政企提供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

全社會一台“雲電腦”,阿裡雲要做新時代的Windows新時代的計算範式全社會全速重構雲釘一體:火線進化

(阿裡雲智能總裁張建鋒)

張建鋒于2018年底出任阿裡雲智能總裁,當時也将阿裡雲更新為阿裡雲智能,是阿裡巴巴集團中台戰略的延伸和發展,以建構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全社會基于雲計算的智能化技術基礎設施為目标。時隔一年多,張建鋒再次提出“中台”是雲時代、大資料時代、智能化時代和移動化時代的新型作業系統,并提出釘釘就是新型作業系統的典型代表,這意味着中國雲計算産業進行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全社會一台“雲電腦”。

新時代的計算範式

全球雲計算産業自2006年誕生以來,就一直以全社會公共計算資源為定位。實際上,雲計算的本質就是把資料中心等計算資源進行全社會的集中化管理與優化,再通過網際網路等網絡基礎設施向企業和個人傳遞計算服務,企業和個人隻需按使用時間付費即可。但以公共雲為代表的雲計算模式并不僅僅是全社會計算資源的大集中,還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軟體和計算模式。

過去,以PC為代表的計算模式下,計算資源的服務對象為個人、政府和企業,這些計算服務的對象處于電腦之外,通過鍵盤等工具進行人機互動。而到了公共雲時代,當把全社會計算資源連接配接在一起形成一個龐大的虛拟“雲電腦”時,計算資源所服務的對象其實是處于“電腦”之内,也就是說人們的生産和生活都成為了“雲電腦”的一部分,計算已經不是一個獨立的工具而是成為了社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個時候的軟體形态也将發生重大變化。

全社會一台“雲電腦”,阿裡雲要做新時代的Windows新時代的計算範式全社會全速重構雲釘一體:火線進化

本次2020阿裡雲線上峰會以“數字時代新基建”為主題,提出從“全面上雲”到“全速重構”的計算範式重大進化理論。張建鋒強調:“全面上雲”是計算基礎設施從非雲到上雲的過程,主要強調技術更新;而“全速重構”則關注更廣的層面,包括理念更新、組織更新、經營模式和營運模式更新等,要實作“全速重構”還需要一個“作業系統”,這個“作業系統”将是“全速重構”的創新基礎。

怎麼了解呢?以釘釘為例。很多人把釘釘了解為一個溝通工具,但釘釘是遠遠超越溝通本身的。張建鋒舉例說,在整個“戰疫”期間,全國上千萬企業、近2億人通過釘釘開啟在家辦公模式,近1.5億人每天在釘釘上健康打卡“報平安”,30多個省份、300多個城市的學校加入釘釘“在家上課”計劃,截至3月9日全國11省份超100座城市陸續使用釘釘開啟企業“碼”上複工。

釘釘CEO陳航介紹,目前釘釘使用者數已突破3億、企業組織數突破1500萬家。是以,對于3億多釘釘使用者、1500多萬家企業組織來說,釘釘就是每天生産生活的“作業系統”,而他們也每天生活工作在這個“作業系統”裡。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使用者和企業組織還通過自己每天的操作,重構了釘釘自身:立白、東方希望、太平洋保險、廣東農信等企業開發了數十萬種企業應用,目前還有超過20萬企業應用開發者在釘釘上幫助企業定制屬于自己的應用。

釘釘代表了新時代的計算範式:3億人用釘釘工作與學習,釘釘對于這3億人來說就是一個APP,在這一個APP之上生長出很多應用,而在這一個APP之下就是一個阿裡雲智能,那麼整個社會形成了一台“雲電腦”,而“釘釘+阿裡雲智能”就是新時代的“Windows+Intel”。

全社會全速重構

公共雲計算模式對社會的重構,其實自2006年以來就一直在點滴發生中。全社會的政府、企業、組織一邊在上雲,一邊在雲上嘗試着重新建構各種業務、流程和模式。但為什麼是現在提出“全速重構”呢?

以東方希望集團為例。創立于1982年的東方希望集團是我國改革開放後建立的第一批民營企業。通過釘釘應用,東方希望集團初步建立了全集團統一的移動辦公平台,釘釘被應用到智慧行政與後勤、生産管理、系統內建(ERP、eHR、MES系統),包括52個釘釘微應用:eHR、MES系統、NC、QCS、出勤情況統計、待辦審批、點餐、風險隐患、行政派車、合同管理、考勤審批、裝置管理等。2015年5月,東方希望集團使用釘釘的人數僅一萬餘人;2017年年底,釘釘使用人數達到了24000餘人;截至2019年8月,已接近全員入網。

很多政企都像東方希望集團這樣,自2015年開始考慮上雲,到2019年就已經達到或接近全公司上雲、全員入網,“全面上雲”已經達成或階段性完成。而在2019年,很多鄉村鎮級政府機構等數字化程度較低的組織也陸續全面上雲。例如臨浦鎮位于蕭山區南部,下轄34個村、社群,常住人口10萬。2019年,臨浦鎮與阿裡巴巴釘釘戰略合作開發“平安釘”系統,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準。“平安釘”系統2019年3月份正式上線,目前已形成“你釘我辦、村民議事、資訊報送、巡邏日報、一鍵呼叫、有獎答題、平安學堂、信用頭盔”等八大版塊,實作全鎮每家每戶、租客、個體工商戶、企業、商店、公共場所等全域覆寫。

全社會一台“雲電腦”,阿裡雲要做新時代的Windows新時代的計算範式全社會全速重構雲釘一體:火線進化

(“平安釘”。來源:浙江新聞)

進入2020年,企業、學校、醫院、基層政府機構、社會公益組織等不僅全員上雲,更開始了雲上重構的加速。2月10日開學第一天,當天全國300多個城市的60萬人民教師變身主播,通過釘釘直播為學生們上課,教育模式就此拉開了新篇章。前面提到的臨浦鎮在疫情期間通過“平安釘”累計釋出防疫知識、疫情動态、辟謠公告、管控措施等宣傳資訊1428篇,疫情期間建立了臨浦鎮企業複工答疑釘釘群,指導服務企業釘釘複工申請三步驟操作、落實專人線上答疑,幫助800餘家企業複工複産,政府服務與企業營運模式就此有了全新體驗。

張建鋒認為,經此一“疫”,原本需要3到5年的數字化程序,将在未來1年之内加速完成。2020年2月5日,阿裡旗下移動辦公應用“釘釘”首次超過微信,躍居蘋果AppStore排行榜第一;這也是蘋果應用商店中,辦公類應用産品曆史上首次躍居第一。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全社會從“全面上雲”進入到了“全速重構”新階段。

雲釘一體:火線進化

如果把全社會看成一台“雲電腦”、通過一個“作業系統”完成每日的生産生活,那麼“雲釘一體”就這個新計算範式的典型代表。“雲釘一體”并不是簡單的作業系統與電腦硬體的關系,而是像Windows作業系統與Intel電腦那樣的深度內建。

以疫情期間為例,2020春節以來,在家辦公及在家上課的強需求,使得釘釘背景系統峰值流量暴增百倍。釘釘通過阿裡雲連續擴容10萬台雲伺服器,成功扛住這一巨大的流量沖擊!為了應對突來的峰值流量,保障網絡授課、視訊會議、群直播等線上業務,釘釘運用了阿裡雲的海量計算資源,僅視訊會議一個功能就擴容數萬台雲伺服器。基于阿裡雲彈性計算資源編排排程服務,釘釘在短短2小時内新增部署了超過1萬台雲伺服器,這個數字也創下了阿裡雲上快速擴容的新紀錄。此外,阿裡雲遍布全球的2500個CDN節點和120T帶寬,也為群直播、視訊會議等提供強有力的支援。疫情期間,不少線上辦公、教育平台持續崩潰,釘釘成為使用最頻繁最流暢的平台。

在2020阿裡雲線上峰會上,阿裡雲智能總裁張建鋒首次對外展示了阿裡雲再生長的三大方向:“做深基礎”,從飛天雲作業系統向下延伸定義硬體;“做厚中台”,将釘釘這樣的新型作業系統與阿裡雲進行深度融合,實作“雲釘一體”;“做強生态”基于雲和新型作業系統,建構一個繁榮的應用服務生态。

張建鋒表示,原來做資訊化系統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程式員了解清楚業務流程後,把它變成一個資訊系統就可以了。但今天面臨一個非常大的變化,資訊系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業務流問題,還有資料流,還要移動化,還要用人工智能的辦法來處理大資料,這些都是以前的資訊系統沒有遇到過的。當然,随着越來越多的政企組織機構使用釘釘開發企業和政府應用,也對支撐釘釘的阿裡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社會一台“雲電腦”,阿裡雲要做新時代的Windows新時代的計算範式全社會全速重構雲釘一體:火線進化

本次2020阿裡雲線上峰會就展示了阿裡雲智能的火線進化成果。例如:阿裡雲資料中台做了全新更新,從電商走向零售、金融、政務等領域——新版Dataphin實作了自助化、服務化、輕量化;Quick BI與釘釘打通,拿着手機即可随時随地,智能決策;上新的Quick Audience和Quick A+,分别定位于智能增長實作“全方位洞察、多管道觸達”,及跨多端的全域應用洞察。而阿裡雲新一代雲原生資料倉庫和資料庫解決方案,基于創新的技術架構,一份存儲多種計算,支援PB級别資料關聯分析亞秒級響應,實作離線、實時、分析、服務一體化;阿裡雲自研的分布式資料庫PolarDB-X基于雲原生一體化架構設計,可支撐千萬級并發規模,專注解決海量資料存儲、超高并發吞吐、大表瓶頸以及複雜計算效率等瓶頸問題。

對于政企在疫情期間急需的視覺智能服務,達摩院的CT影像分析技術可在20秒内準确判讀(計算時間最短僅2秒),準确率達99%,而快速全基因測序,疫情趨勢預測及口罩佩戴規範性檢測,都為疫情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這些能能力都将通過阿裡雲視覺智能開放平台對外提供,涵蓋醫學影像識别、OCR、圖像識别、視訊識别等13個大類,首期推出100多項視覺AI算法,通過API接口一秒即可接入,提供一站式視覺AI技術。

在更為底層的雲計算基礎設施硬體領域,本次釋出的第七代阿裡雲ECS、大規模商用的含光800雲伺服器、新一代容器服務和混合雲等等,都深刻反映了“做深基礎”的意義:“做深基礎”并不是簡單替換,是基于雲的特點建構整套基礎體系。以新一代容器服務為例,它基于神龍架構,具備極緻性能、高效排程、全面安全的特點:結合高密度網卡和智能CPU排程算法能為客戶縮減50%的計算成本,單叢集一分鐘啟動上萬個容器,安全容器提升端到端安全隔離,與開源方案相比性能提升30%;此外,容器服務還新增對含光800的多核排程支援,成倍提升高性能AI業務的使用率和成本效益。

過去11年間,阿裡雲自研出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飛天作業系統,單叢集可達10萬台規模;神龍雲伺服器,解決了困擾雲計算行業十多年的虛拟化性能損耗問題;自研資料庫AnalyticDB,打破TPC-DS基準測試世界紀錄;含光800AI晶片,比目前業界最好的AI推理晶片性能快4倍……這些都是基于雲的應用和作業系統,反過來重構硬體基礎設施。

總結來看:2020年的雲計算産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拐點,從“全面上雲”到雲上“全速重構”,不僅是對政企業務群組織模式的“全速重構”,也是對雲計算自身發展模式和全社會計算範式的“全速重構”。當全社會全員都處于一台“雲電腦”之中時,數字經濟時代就真的來臨了!(文/甯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