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開發模式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APP分為三種:
1.原生APP
2.Web APP(即HTML5)
3.混合APP 當然,還有flutter等
APP開發模式對比
1. 原生開發
原生開發(Native App開發),是在Android、IOS等移動平台上利用官方提供的開發語言、開發類庫、開發工具進行App開發。比如Android是利用Java、Eclipse、Android studio;IOS是利用Objective-C 和Xcode進行開發。
優點:
- 可通路手機所有功能(如GPS、攝像頭等)、可實作功能最齊全;
- 運作速度快、性能高,絕佳的使用者體驗;
- 支援大量圖形和動畫,不卡頓,反應快;
- 相容性高,每個代碼都經過程式員精心設計,一般不會出現閃退的情況,還能防止病毒和漏洞的出現;
- 比較快捷地使用裝置端提供的接口,處理速度上有優勢。
缺點:
- 開發時間長,快則3個月左右完成,慢則五個月左右;
- 制作費用高昂,成本較高;
- 可移植性比較差,一款原生的App,Android和IOS都要各自開發,同樣的邏輯、界面要寫兩套;
- 内容限制(App Store限制);
- 必須等下載下傳完畢使用者才可以打開,獲得新版本時需重新下載下傳應用更新。
- 新需求疊代,上線慢。
2. web APP (h5開發)
HTML5應用開發,是利用Web技術進行的App開發,可以在手機端浏覽器裡面打開的網站就稱之為webapp。Web技術本身需要浏覽器的支援才能進行展示和使用者互動,是以主要用到的技術是HTML、CSS、Javascript以及jQuery、Vue、React等JS架構。
優點:
1.支援裝置範圍廣,可以跨平台,編寫的代碼可以同時在Android、IOS、- 2.Windows上運作;
3.開發成本低、周期短;
4.無内容限制;
5.适合展示有大段文字(如新聞、攻略等),且格式比較豐富(如加粗,字型多樣)的頁面;
6.使用者可以直接使用最新版本(自動更新,不需使用者手動更新)。
缺點:
1.由于Web技術本身的限制,H5移動應用不能直接通路裝置硬體和離線存儲,是以在體驗和性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2.對聯網要求高,離線不能做任何操作;
3.功能有限;
4.APP反應速度慢,頁面切換流暢性較差;
5.圖檔和動畫支援性不高;
6.使用者體驗感較差;
7.無法調用手機硬體(攝像頭、麥克風等)。
混合(原生+H5)開發 - Hybrid App開發
混合開發(Hybrid App開發),是指在開發一款App産品的時候,為了提高效率、節省成本而利用原生與H5的開發技術的混合應用。通俗點來說,這就是網頁的模式,通常由“HTML5雲網站+APP應用用戶端”兩部份構成。
混合開發是一種取長補短的開發模式,原生代碼部分利用WebView插件或者其它架構為H5提供容器,程式主要的業務實作、界面展示都是利用與H5相關的Web技術進行實作的。比如京東、淘寶、今日頭條等APP都是利用混合開發模式而成的。
優點:
1.開發效率高,節約時間。同一套代碼Android和IOS基本上都可使用;
2.更新和部署比較友善,每次更新版本隻需要在伺服器端更新即可,不再需3.要上傳到App Store進行稽核;
3.代碼維護友善、版本更新快,節省産品成本;
4.比web版實作功能多;
5.可離線運作。
缺點:
1.功能/界面無法自定:所有内容都是固定的,不能換界面或增加功能;
2.加載緩慢/網絡要求高:混合APP資料需要全部從伺服器調取,每個頁面都需要重新下載下傳,是以打開速度慢,網絡占用高,緩沖時間長,容易讓使用者反感;
3.安全性比較低:代碼都是以前的老代碼,不能很好地相容最新手機系統,且安全性較低,網絡發展這麼快,病毒這麼多,如果不實時更新,定期檢查,容易産生漏洞,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目前混合開發有兩種開發模式:
1.原生主導的開發模式:需要安卓和IOS原生開發人員,整個App既有原生開發的頁面,也有H5頁面,在需要H5頁面時由原生開發工程師實作内嵌,筆者最近正在開發的項目就使用這種開發模式。
2.H5主導的開發模式:隻需要H5開發工程師,借助一些封裝好的工具實作應用的打包與調用原生裝置的功能,如HBuilder的雲端打包功能。

混合開發APP中如何辨識原生和H5
上圖中是上半部分是原生,下半部分是H5
1. 看加載的方式 - (比較準确)
如果在打開新頁面導航欄下面有一條加載的線的話,這個頁面就是H5頁面,如果沒有就是原生的。 微信裡面打開我們的H5頁面常見的有個綠色的加載線條。
比如國美APP中打開是紅色的進度條
2. 看app頂部 導航欄是否會有關閉的操作- (不太準确)
如果APP頂部導航欄當中出現了關閉按鈕或者有關閉的圖示,那麼目前的頁面肯定的H5,原生的不會出現(除非設計開發者故意弄的)
美團的、大衆點評的APP、微信APP當加載h5過多的時候,左上角會出現關閉二字
3. 看布局邊界(隻适用于安卓手機)
可以打開 開發者選項中的顯示布局邊界,頁面元素很多的情況下布局是一整塊的是h5的,布局密密麻麻的是原生控件。頁面有布局的是原生的否則為h5頁面。(僅針對安卓手機試用)
4. 看複制文章的提示,需要你通過對比才能得出結果。(不準确)
比如是文章資訊頁面可以長按頁面試試,如果出現文字選擇、粘貼功能的是H5頁面,否則是native原生的頁面。 有些原生APP開放了複制粘貼功能或者關閉了。而H5的css屏蔽了複制選擇功能等等情況。需要通過對目标測試APP進行對比才可知。
5. 看斷網的情況
把手機的網絡斷掉。然後點開頁面。然後可以正常顯示的東西就是原生寫的。 顯示404或者錯誤頁面的是html頁面。原生部分頁面是可以正常打開的,打不開的原生和H5的報錯也是有差別的。
6. 判斷頁面 下拉重新整理的時候(前提是要有下拉重新整理的功能)
如果界面沒有明顯重新整理現象的是原生的,如果有明顯重新整理現象(比如閃一下)的是H5頁面(ios和android)。 比如淘寶的衆籌頁面。
7. 下拉頁面的時候顯示網址提供方的一定是H5
文章摘自:
- segmentfault.com/a/119000002…
總結
目前,多數混合開發的前端技術棧,選型vue, react的比較多,國外的話angular比較多,國内較少,存在招人難的問題。
1.純H5的應用,是體驗最差的
2.hybird應用中,webview方式嵌入H5的方式目前大廠和中小企業用的較多。
3.Flutter是一款移動應用程式SDK,一份代碼可以同時生成iOS和Android兩個高性能、高保真的應用程式。目前,不少中小型企業已經開始大量使用。
4.weex目前沒有在項目中使用過,了解到使用它的産品不多
r5.n 目前在京東有少量使用。
思考
1.我們的APP,如何選擇适合自己團隊的技術架構,使我們的APP疊代更快,體驗更好,這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目前,國内vue,react,從生态,元件庫,全家桶各個方面,都已經非常成熟。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喜歡嘗試新的東西,建議可以搞一下flutter。考慮項目的穩定發展建議還是以vue,react為主。
2.據我了解,RN的開發投入,人力,幾乎接近于原生。目前我們團隊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