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已正式獲得消除瘧疾認證,稱贊中國20世紀40年代每年瘧疾感染人數高達3000萬例,經過70多年的不懈努力,徹底消除瘧疾,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奇迹有顔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在世衛組織向中國頒發國家消除瘧疾認證後,話題立即沖向熱搜,并收到大量網友熱情表态:"這是中國的速度!"我愛你中國!"有網友評論:"如果奇迹有顔色,那一定是中國紅!"一條評論獲得了超過20,000個贊,因為他和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說過話。青蒿素的發現為全球抗擊瘧疾做出了巨大貢獻,屠夫,也被不少網友提到,謝謝。
對于一個擁有14億人口大國的大國來說,徹底消除瘧疾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作為中國人,我們發自内心地感到自豪!

人類抗擊瘧疾的鬥争已經進行了數千年,我國在根除瘧疾方面作出了哪些貢獻?
瘧疾 - 人類數千年來一直在為之奮鬥的傳染病
瘧疾是世界上傳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瘧疾寄生蟲通過蚊蟲叮咬或瘧疾寄生蟲進入血液而引起的病蟲傳播感染。世衛組織将瘧疾、結核病和艾滋病稱為全球三大公共衛生問題。
瘧疾作為一種主要的全球傳染病,一直是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在我國已經廣泛傳播。根據世衛組織《2020年全球瘧疾報告》,2019年全球報告了2.29億例瘧疾病例和超過40.9萬例瘧疾死亡。
戰争"瘧疾"的曆史長達半個多世紀——從3000萬到0
我國瘧疾防控經曆了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鬥過程。
20世紀50年代,我國瘧疾流行約占全縣的80%,年發病率最高,超過3000萬人,死亡率約1%,病例數居各種傳染病之首。
2000年後,雖然中國的疫情有所減少,但仍處于不穩定的境地。
2010年,該國24個瘧疾流行省份中95%的瘧疾發病率在各區下降到不到10 000人。
2010年,為響應聯合國全球根除瘧疾倡議,中國制定了《中國根除瘧疾行動計劃(2010-2020年)》,制定了到2020年消除瘧疾的國家目标。
2015年,中國控制了瘧疾在雲南、西藏等邊境地區的局部傳播,海外進口瘧疾病例的主要來源。
2017年,我國首次實作了全年沒有當地瘧疾感染報告。
根據世衛組織的标準,一個國家或區域連續三年沒有出現流行瘧疾病例,并建立了有效的瘧疾快速檢測和監測系統,以制定瘧疾預防和控制規劃,以便獲得消除瘧疾的認證。自2017年以來,中國已連續四年沒有報告本地原發性瘧疾病感染病例,并于去年正式向世衛組織申請國家消除瘧疾認證。
"中國的成功并非易事,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數十年來持續的精确防控,"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說。"
青蒿素是一種新型抗瘧武器,是中國送給世界的禮物
1972年,中國科學家屠弁率領一個團隊,發現了青蒿素,為全人類找到了抗瘧疾的新武器。
20世紀60年代,在原來抗瘧藥氯喹失敗、人類遭受瘧疾之苦的背景下,在全國瘧疾控制項目"523"辦公室接受抗瘧研究的艱巨任務後,拓被任命為中醫抗瘧組組長。
塗玉從中藥研究經典中尋找靈感,梳理出640條處方,并先後進行了300多次篩選實驗,确定了以中藥青蒿素為主的研究方向。在她之前的嘗試中,青蒿素排在第191位。
功夫不負責人,團隊終于得到了一種抑制瘧疾率高達100%的青蒿素醚中性提取物。為了能夠盡快在該國受瘧疾影響的地區進行試驗,屠夫和研究小組的成員"測試了藥物",并成為第一批志願者。
屠琢本人因創造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使中醫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
當地時間2015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弁玮領獎。
自2000年以來,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藥物一直是世界衛生組織首選的抗瘧藥物。據估計,在2010年至2017年期間,各國購買了超過27億種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物治療方案,其中98%用于世衛組織非洲區域,為長期以來因瘧疾而"陷入死亡"的大陸帶來了希望。
青蒿素無疑是中國送給世界的禮物。據世衛組織統計,2000年至2015年期間,瘧疾發病率下降了37%,瘧疾患者死亡率下降了60%,全球挽救了620萬人的生命,每年治療數億人。
雖然已經快九十年了,但為了解決青蒿素"耐藥性"的問題,屠夫們仍然在抗瘧領域苦苦掙紮。2019年6月,拓宇研究團隊在青蒿素"抗瘧機理研究"、"耐藥原因"和"調整治療方法"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針對"青蒿素耐藥"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
"迄今為止,青蒿素聯合療法已經治愈了數十億瘧疾患者,"世衛組織全球瘧疾規劃主任佩德羅·阿隆索說。Butcher團隊進行的抗瘧研究非常出色,貢獻了不可估量的金額。"
昆明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研制出一系列青蒿素耐藥抗瘧藥物青蒿素醚。
中國模式——載于《全球根除瘧疾技術指南》
在根除瘧疾行動中,我國制定了"線索跟蹤、盤點"工作戰略,總結"1-3-7"工作模式,建立了國家、省、市、縣、鄉五級瘧疾實驗室檢測網絡,強化了國家和省級參考實驗室診斷和品質控制能力,完善了瘧疾病媒監測和瘧疾寄生蟲耐藥性監測體系,建設了"三加一"消除瘧疾邊境地區。 防線。
其中,"1-3-7"操作模式要求患者病例在"1"天内确診和報告,病例複查和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在"3"天内完成,病例所在地疫情所在地的查處在"7"天内完成,可切斷感染源的傳播。
"1-3-7"工作模式不僅使中國在消除瘧疾方面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而且被世衛組織高度認可為消除瘧疾的全球工作模式,正式列入《全球消除瘧疾技術指南》,以便在全球推廣。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瘧疾規劃主任佩德羅·阿隆索高度評價中國在消除瘧疾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取得成果,并對全球抗擊瘧疾的鬥争産生重大影響,"他說。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探索和創新加快了根除瘧疾的步伐。"
(Volkswagen.com 海報新聞編輯葛思偉、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健康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