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edis主從叢集
作用:降低單節點redis伺服器的讀寫能力,将讀寫分離到不同伺服器上,提高資料的可用性。
實作:選擇一台伺服器作為master節點,另外一台或幾台作為slave節點。slave節點上的資料全有master上面同步過來
(1)由于隻有一台伺服器,是以最友善的操作方式就是複制一份redis.conf檔案cp redis.conf redis.2.conf;
(2)停止所有redis服務,進行主從節點配置(使用了密碼,先登入redis-cli在使用指令shutdown關閉服務);
(3)主redis配置檔案不用更改,直接啟動,主要修改從redis節點。
(4)主要修改的點有:port(端口号)

,pidfile(linux系統表示程序資訊的檔案,需要修改)
,dir(資料檔案,區分開始主節點對的還是從節點的檔案)
,slaveof(需要添加 主節點的ip和port 以空格鍵隔開)
,masterauth(主節點的密碼)
,slave-read-only(改為yes,表示從節點隻讀);
;修改完成;
(5)接下來啟動從節點的redis就可以了。
2.分片叢集配置
作用:擴大資料容量,降低伺服器負載。
實作:由若幹台或不幹擾的伺服器組成,由叢集的前置節點或者用戶端實作将資料分散插入到叢集中的伺服器上。
(1)将上面的redis.2.conf中的slaveof注釋掉即可
;
(2)分别啟動兩個redis服務,啟動後由用戶端實作分散插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