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作者:我身邊的牛叉奇葩和渣

【邁道原創】 今日奇葩

作者:二兩牛一爺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邁道·珠批

22年前,《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電視台播放。首播并沒有太多人關注。但是恰巧被我們所在的媒體發現了它的精彩和多重可視性,于是進行了連續的大篇幅報道,引領出話題熱度,再播時,《激情燃燒的歲月》已經成為爆款了。劇組人員還特别傳達了感謝。

這部劇最大的亮點是塑造了一個赤膽忠心又個性十足的軍人石光榮,因為可信,而讓觀衆産生了可敬和可愛的情緒。而把這一人物演活了的,就是之前名不見經傳的孫海英。

從那時爆紅的孫海英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可惜,後來演的角色再沒有石光榮那樣的成功。換句話說,也可能他演石光榮代入感太強,也可能,這個人物的特性就和他本人的特性相吻合。

之後孫海英其實是一個争議人物,甚至被诟病的時候更多一些。最近又因為對馬斯克的人工智能發表“謬言拙見”而被很多人批評為保守、偏見、不可理喻。

一個人、一件事物的發展變化不會旱地拔蔥,都是有軌迹可循的,是和社會環境、個人性格脫不開關系的。魏征死時,唐太宗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 ,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身邊的牛叉、奇葩和渣”說:在靈魂的江湖中,照見自己。

是以讓我們試着推演一下演員孫海英是怎麼從石光榮開始,演變成今天的形象的。

孫海英在美國“撿垃圾”被群嘲的事情已經發酵好幾天了。當時刷到這條視訊時就懷疑,不至于吧,孫海英不可能混到這份兒上。果然,又是一個“反轉片”,很快,當事人站出來還原真相:“孫老師”是在助人為樂。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我是相信後者的。原因很簡單,依照我們對孫海英的印象,這是個熱心,耿直,堅韌,自信的男人。出于對他飾演的諸多角色的喜愛,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非常看好他的人品。其實,“撿垃圾”事件本身也再次印證了孫海英的為人。

簡短回顧一下。

當事人“曲線赴美”,經曆重重可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終于舉家如願以償。就在初來乍到,人地兩生,萬事開頭難的時候,“孫老師”連續三天驅車登門指點迷津,排憂解難。最令當事人感慨的是,“孫老師”親力親為,在當事人閉門外出的情況下,徑自操刀除草,汗流浃背,毫無大明星的架子。至于躬身探入垃圾桶,手把手指導當事人分類垃圾,開源節流、變廢為寶的細節,對于一個曾經紅得發紫的大明星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異國他鄉,舉目無親,遇到這樣的同胞,這樣的鄰居,這樣的朋友,擱誰都會感動的一塌糊塗。尤其,正值三月初,國人又在回顧祭奠“雷鋒叔叔”的時候。

明明是一個古道熱腸感人至深的好人好事,放在孫海英身上怎麼就被一錘再錘,一罵再罵呢?

有人說是人設,被他自毀了的人設。人所共識的是,禍從口出,孫海英毀在自己的大嘴巴上,得罪太多不該得罪的人。

可孫海英究竟說了些什麼?追溯了一下,大約是幾件事。

一是對國内電影藝術的評價。二是對電影人的看法。三是個人信仰的表達。

我們直接進入故事的“高潮段”。

2010年,中國内地電影市場經曆了諸多的華彩篇章,開始顯現亢奮後疲乏。圈子裡的精英們似乎對表現現實的、平民的生活失去興趣,大導演們紛紛接連出手幹“大片”。

躊躇滿志的陳凱歌,已為國師的張藝謀,号稱瞄準奧斯卡奮力出擊。精緻的《無極》,豪橫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先後隆重上映,卻引起來觀衆的一片罵聲。

孫海英是反對搞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的。他曾經在私下多次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2010年5月5日,孫海英在參加某新聞釋出會時,怒批:“某些導演們,不再關注老百姓的生活,而是将目光放在拍大片和爛片上!沒有人願意面對真實的生活,隻用一些虛構的曆史來表達自己的虛榮心,展示自己的雕蟲小技。”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情緒激動下,他點名批評馮小剛為了票房的極度娛樂化:“現在的文藝電影讓這些人擠兌的都沒有活路了,一個個都在那裡裝文化,披着文化的外衣施行自己娛樂化的目的。人人都說馮小剛好,對,他确實很好,他是拍娛樂電影好,目的是為了掙錢,文化層面的東西一點沒有!天天‘裝洋蔥’,有什麼可裝的?等他到80歲的時候回頭看,可能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拍出什麼有文化的電影!”

孫海英的言辭非常犀利,毫不留情面,何止是罵馮小剛,更是罵了整個電影圈。面對圈内的辯白,朋友的規勸,孫海英偏偏不信邪,化身“孫大嘴”,越戰越勇不惜與各大名人唇槍舌戰。

他炮轟了同志之間的戀情,順便将著名導演李安數落了一遍。直言不承認李安是藝術家,而且從來不看他拍的電影。

他還“罵了”風頭正健的女星範某冰的“馬震戲”。他說,“馬上不太合适,這個不能亂搬,馬也不是床,床也不是馬,這個事不合理”。

他連在洛杉矶留下榮耀手印的黃曉明也炮轟不誤:“自欺欺人,演員應該拿作品說話”。

他和馮小剛更是大戰三個回合。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嚴格說來,孫海英的本意是善意的,他的這些話放在十多年後的今天看,很多批評也是不無道理。包括他怼過的導演們,後來對自己的電影無論是主題還是形式都有相當清晰的矯正。

更有甚者,當年不可一世的馮小剛,天下無兩的範某冰貌似也都走到了事業的盡頭甚至是反面。

但是,一腔熱血仗義執言的孫海英為何并未蒸蒸日上再現輝煌,反而江河日下銷聲匿迹終于也混成了“路人甲”?

答案是三個字:戲過了。或曰“入戲太深”。

“石光榮”是孫海英的爆紅之作。而石光榮是什麼人?度娘裡有一段影評非常到位——

石光榮,一位鐵骨铮铮的中國軍人。出生貧寒,受益于人,為了活命,參軍入伍。他的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拼命精神、感恩精神和執著精神,為人坦蕩、忠誠、正派而剛直不阿。面對敵人,英勇頑強;面對同志,忠心赤膽;面對親人,滿腔柔情。他所展現出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能讓人對中國軍人産生一種深刻的認識和敬畏。

OK!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石光榮”。喜歡這部劇的人,無不喜歡石光榮。當年,這部充滿了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電視劇,風靡了整個中國。後來的十幾年,甚至是時至今日,《激情燃燒的歲月》都是一座難以超越的巅峰之作。

而石光榮的成功正是緣于扮演者孫海英的“入戲太深”。“深”到什麼程度?孫海英直接把女主角的扮演者呂麗萍娶回家了。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有人說是孫海英個人的經曆與性格和石光榮高度契合,才有了這個角色的光芒。我倒覺得這個光芒更多來自孫海英對這類人物的精神世界,包括生命價值的深度認同感。

孫海英出神入化的成功演繹引發觀衆的強烈共鳴。這在當時滿屏皆是宮廷戲、偶像劇,商業化娛樂化賀歲片當道的時代絕對是石破天驚的現象級事件。同時,對于孫海英本人,這個角色給他帶來巅峰式的榮譽與“舍我其誰”的自信。

應該說成也“石光榮”,敗也石光榮。孫海英與觀衆對石光榮的認同讓他沉浸其中不願自拔,以緻開始在現實中“對位生活”。

看看石光榮的品質和性格,後來的孫海英簡直就是“如出一轍”。

比如他對演戲的拼命,對觀衆的感恩,對道理的執著;他給人更強烈的印象是坦蕩、忠誠、正派和剛直不阿。尤其是,他面對親人家人,可謂專心緻志滿腔柔情。他把呂麗萍的兒子視如己出,親爹張豐毅不願出面,孫海英則義無反顧為孩子主持婚禮。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他似乎是在延續石光榮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以一己之力讓現實中中國軍人能夠繼續赢得廣泛的認同與深刻的敬畏。他是不是有時候會産生一點幻覺:我就是石光榮,我的所思所想所言所為就是正确的,正義的,正當的?

當然,這都是我個人的推斷和猜想。

不幸的是,孫海英自信而神聖的沉浸的确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起初是麻煩,現在已經成為傷害。非常可惜的是,從孫海英對“撿垃圾”事件的回饋可以看出,對所有的這一切,他都照單全收,無怨無悔。他說“要你們管,我過得很好,不後悔。”

他真的不後悔嗎?不一定。作為一個視戲如命,大器晚成幾乎就是如日中天的實力派明星,遠離圈子,落寞寡居是他初衷嗎?不一定。至少,熱愛他的觀衆大都希望看到他更多傳世的角色。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是石光榮把孫海英帶偏了嗎?還真不是。除了正直,石光榮還有實事求是,勇于修正自己錯誤的優秀品質。不然怎麼解釋他的屢立戰功和廣受擁戴的事實呢?

假如,孫海英能夠實事求是、換位思考影視圈的種種現象,與時俱進、開放思維建設性地給出意見和建議,那情況一定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比如,中國的電影要不要走向世界,要不要嘗試大片,沖擊國際是市場?“賀歲片”之類的商業化題材與操作對于日漸蕭條的電影市場是不是一種積極而又可行的探索?看似無聊荒誕的娛樂主題是不是隐含了對現實的諷刺與批判?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是不是應該多一些對多元文化生活方式的包容與解析?等等。

顯然,孫海英的思考是比較個體的,片面的,感性的。而他的表達卻是激烈的,率直的。後果可想而知。

更不幸的是,受到抵制和批判的孫海英又将這種率直演繹到極緻,成了固執。他和夫人呂麗萍“抱團取暖”,在異國他鄉“入鄉随俗”似地以更加激烈偏頗的言辭為自己辯駁。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人們說這已經是“為老不尊”,“倚老賣老”了。的确,作為老藝術家,作為充分享受了中國改革開放紅利的文化人,有些言行已經徹底背離了他們曾經爆紅的角色,突破了他們曾經引以為榮的三觀底線。

這些強烈的反差,加之美麗國對中國崛起的全方位全流域的絞殺、對抗,讓活在美麗國,呼吸甜美空氣,住在大house,開着百萬級大卡的孫海英夫婦的形象更加尴尬。

這時候,人們常常會想起那個一腔熱血的石光榮,想起那個憤世嫉俗的孫海英,想起他關于“美國好萊塢電影是神話,是藝術的最高境界,而中國電影就是人話,人話包括假話、大話、空話、瘋話、謊話,想使假話變成真話,分明就是自欺欺人。”的種種逆天言行。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不可思議的是,日前,在孫海英的動态中,強烈反對人類研究和制造人工智能,認為人類是上帝創造的,智慧和意識也是來自于上帝,而人類研究人工智能,就是想跟上帝平起平坐,想做造物主是不對的,是在挑釁上帝的權威。

你能相信這是那個石光榮嗎?不過在美麗國生活了幾年,孫海英幾十年的信念與追求就徹底颠覆了。

這讓人感到後背發涼:美麗國文化的同化能力。

另一個與新近發生美麗國相關的事情也令人“毛骨悚然”。

上海的一位劉姓大爺早年偷渡至美國,将自己的妻子和女兒留在國内,執着于“美國夢”。但到了美國以後,卻發現連溫飽都無法解決,隻能流落街頭,颠沛流離了整整32年。

直至美國上海同鄉會的“愛心人士”,發現了睡在大街上的劉大爺,出于同情和憐憫,湊錢幫着劉大爺回國和妻女相認。被妻女拒絕相認的要求後,開始與妻女争奪價值百萬的房産。

最奇葩的是,音訊全無32年,劉大爺此次回來相認“是為了照顧身體不好的妻子”。而遠在大洋彼岸的“愛心人士”竟幫着他咨詢律師,為他出謀劃策,想方設法地為劉大爺謀求一份保障。

呵呵,美國人的普世文化的能量有多強大,孫海英的變化也就不難了解了。

還有一個與美麗國相關的現象值得一提。

近日,網友上傳視訊,北京和上海部分簽證中心隊伍超長。尤其是美國駐華大使館等地,申請者排出的長隊已經跨越馬路。而在部分地區的美國簽證中心,面簽預約已經排到了7月底。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美國駐華大使館簽證中心官網顯示,選擇上海簽證辦理點,美國的B1商務簽證和B2旅遊簽證面試預約申請已經排到七月。在上海、廣州這兩處的美國簽證辦理點,截至7月31日都顯示沒有空餘名額,八月九月暫時不能預約。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另一個資料是,美國國務院近日公布了2022年的簽證情況,從簽證總數來看,各國赴美簽證都已經恢複到疫情前的水準,但是中國赴美簽證的資料“慘不忍睹”。

北京大使館+上海、廣州、沈陽總領事館準許的非移民簽證總共才12萬出頭,而疫情前的2019年準許非移民簽證總數高達121萬,也就是說,2022年準許的12萬+非移民簽證,僅為2019年的10%!

想起王朔的一本書,書名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石光榮是怎樣變成“孫海英”的?

END

邁道傳媒榮譽出品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冒犯,即刻删除

值班編輯:财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