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明王朝的覆滅歸根結底還是涉及到官員的腐敗,文官貪财,武将怕死,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發,又值小冰河世紀,諸多原因結合,最終導緻大明王朝的覆滅。
但我想說的是,以上這些原因可能導緻明朝的滅亡,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起碼不是腐敗、不是天災、 更不是外敵!
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大明王朝滅亡,和一個我們熟悉的近現代國家十分相似,這個近現代國家就是蘇聯。
它們覆滅的本質,都是低效與高強度的中央集權,曆史上越高度的集權對應的則是更強的低效。 腐敗其實很難導緻滅亡,明朝如此,前蘇聯亦是如此。甚至從很大程度上來說,美帝要比蘇聯腐敗多得多。
講回明朝,論腐敗和反動,大明王朝顯然沒有滿清王朝腐敗和反動的;論武力,大明王朝更是比滿清王朝武德充沛,軍事動員率我更高。
可它又為何滅亡了?事實上到了明王朝晚期,整個帝國從上至下已經是麻木的狀态,沒有人知道帝國到底屬于誰,老朱家的?士大夫家的?還是誰的?已經徹底僵化了。
當然,這是一個權力的遊戲,我的分析不一定好。明朝早期皇帝權威正盛,依賴自己的勤勉依舊就拿一個掌控朝堂,可随着時間的推移,後世的皇帝懈怠了起來,朝臣逐漸抓權,試圖替代皇帝執政,皇帝為了不讓自己不至于被架空又讓宦官參與執政。直接拉宦官下水,朝堂沖突也從單一沖突變為多方沖突。當然若僅僅隻是為了讓他們争鬥,互相制衡,其實也算是一個良性平衡。可是大臣是代表地方參與執政,那錦衣衛和宦官呢?他們代表什麼?代表皇帝?最終導緻權力失控,高度集權和低效,徹底僵化。
過高的中央集權,以及朱棣遷都北京後,又留下了陪都南京,造成了南北分裂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皇權的合法性逐漸消亡,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宦官、士大夫鬥的死去活來,無人關心這個帝國到底怎麼了。
這也是為何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缺乏政治經驗,卻能一路高歌猛進直達北京城下,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帝國不是自己的,換誰當皇帝都一樣,無非今天跪朱家人,明天跪李家人罷了,頭還是一樣磕,隻不過對象不同而已,僅此而已!
不過,李自成還是比較可惜的,明明可以問鼎天下,可是卻在自己問鼎天下麼關鍵時刻,将所有骨幹戰将派駐河北南部,無一人留駐山西老巢,要知道河南北部、山東北部之地無險可守,這是李自成犯下的失誤,這也導緻了最終與滿清的決戰被人一推到底,讓滿清得了天下。
雖說在滿清王朝的末期和大明王朝一樣遇到了過高中央集權制帶來低效與僵化問題。不過滿清王朝的勳貴至少在意識形态上還是清楚的知道這個帝國是屬于自己的,而且他們清楚的知道又或者說将關内大部分民族定義成敵人,總的來說“腦子”還算清楚。
反觀,大明王朝從嘉靖朝開始,上層結構的所有人逐漸演變出帝國不屬于自己的想法。皇帝覺得認爹認不成、出門出不了、換繼承人換不了,自己還要天天被大臣們噴,自己真的是這個帝國皇帝麼?
官員們覺得大明的江山姓朱,好壞與我何關,最重要的是還有東廠西廠的那些太監和錦衣衛,天天對自己起壞心,到處找自己的把柄,随時拖自己下水,自己為官一任不過幾年光陰,這塊地又不是自己的,那麼上心幹嘛。而且自己薪水還低,升遷也不一定公平,特别是萬曆那個糟老頭子還不批補缺的,簡直不要太喪心病狂。
軍官就更不用說了,打仗刷人頭,還不一定有用,自己還要天天被那個遭瘟的書生彈劾,妥妥的邊緣人物,難道這江山是我的?那麼上心幹嘛!
朱家的藩王們就更是無所謂了,後期的他們沒兵沒權,唯一可以守望的便是那傳說中的那幾百萬畝地,可實際上他們又什麼時候查驗過自己那些地呢?最後都是折銀計算,至于參政議政更是想都别想,你很難想象福王竟然是大明朝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派人去檢視自己食邑的藩王,隻不過出門還沒多久就和地方官打了起來……經過朱棣靖難之役,大明的宗室被限制的死死地,這也不能、那也不能。
至于平民和士兵就更不用說了,至于想讓他們保家衛國,難!沒有人會覺得這個帝國是自己的,應該為之奮鬥和守護。
說到底,明朝的捏造與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一樣,誰都無法解答這個帝國到底屬于誰。甚至明朝晚期的皇帝都不完全覺得大明帝國是他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時的大明帝國雖然依舊強大,但它已經屬于一個僵化的理念,又或者說像被虛構出來的一樣,夢幻又不真實。就如同蘇聯一樣,蘇聯的少數民族覺得自己被俄族欺壓,而俄族又覺得自己被瘋狂放血供養其它少數民族,什麼狗屁的為了全人類,這所謂的“全人類”特麼是誰?
要說腐敗,大明王朝還沒有爛到底,比之美帝遠不及,隻要他們有人能解答這個帝國到底屬于誰,哪怕最終不是站在人民群衆一邊,也能再堅持一段時間,就像清王朝一樣?就像古代西歐,許許多多的封建貴族家族統治一個地區,都輕松超越中國王朝300年的周期定律;甚至是唐代以前的世家,他們對地方的掌控力可以輕松超越王朝一樣。因為它們清楚的知道,這片土地是他們的。哪怕他們壞的多喪心病狂,哪怕是本土的抵抗者都被自己的屠光了,他們依舊可以再弄一堆流民過來。
當然,除去這個最基本的原因還有就是階級沖突激化、軍事失敗、天災、決策失誤等,隻不過這些歸在上文的主原之下。上下五千年來除了夏商周這樣的奴隸制王朝,自秦大一統以來,沒有那個王朝超過三百年,(至于西漢、東漢,他們除了祖宗相同,都是劉邦外,其實和兩個朝代沒什麼太大差別)。
究其原因,除去沒人可以解釋這個帝國到底屬于誰,就是農業國人口數量上升與土地承載力之間的平衡關系。人口增長的速度超過了經濟發展的速度,社會資源的不平衡配置設定,高度集權和低效導緻沒有人站出來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再高的的大廈也會轟然倒塌。
如果我們把社會資源比作一塊蛋糕,想吃的人越來越多,而這塊蛋糕就那麼大,又沒有新的蛋糕,沖突自然無法調節,這個時候再加上一些意外因素,政治動蕩依然無法避免應。在不改變生産力的形勢下,爆發的趨勢必然一發不可收拾,大治之後必有大亂這是鐵的規律。
哪怕今天的我們有上帝視角,也無法規避這一問題,就算解決了低效與僵化,無法解決日益突出的階級沖突,最後還是會有新的問題産生,最終沖突激化還是無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