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貴的寺廟,價值高達50多億,據說花費28億修建,而地價更是達30億。坐落于号稱“魔都”的鬧市中心南京西路,周圍摩天大樓鱗次栉比。
白天,這裡有來自五洲四海的各種膚色的遊人,商場裡人聲鼎沸,大街上車流滾滾;一到夜晚,古典建築、現代高樓的頂部和立面燈火璀璨,流光溢彩,傳統氣質與現代化的摩登氣息交相輝映。在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中,在這最繁華的南京西路上,在這喧嚣的商業中心,在這寸土寸金的鬧市,竟有這樣一座莊嚴、金碧輝煌的寺廟存在,它就是綿延了一千七百年的傳說的靜安寺。真是“一開門萬丈紅塵,一關門山水之間”。
如果說上海的百年曆史看外灘,那麼千年曆史就要數靜安古刹。其曆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靜安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内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早于上海建城。
靜安寺久經風雨,也不知建了多少次,毀了多少次。“文革”時期,靜安古寺難逃厄運,住持持松法師遭到迫害,所有佛像、法器悉被搗毀,僧衆被迫還俗,整座寺宇被改為工廠。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逐漸落實,1984年,上海市佛教協會成成立靜安寺修複委員會,按曆史原貌進行修複,直到1990年,靜安古寺修複工程基本完成。
靜安寺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香火鼎盛的靜安寺,每天都在上海的黃金地段迎接虔誠信衆的拜訪。如今這裡依舊是上海的鑽石地段,不僅因靜安寺得名,更是在诠釋古代先賢追求的境界”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