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索沃為什麼有那麼多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究竟是什麼關系?

作者:油兔一号

科索沃小資料

位置:巴爾幹半島國家,夾在塞爾維亞、北馬其頓、阿爾巴尼亞、蒙特内哥羅中間。

面積:約1.1萬平方公裡

人口:約190萬

首都:普利斯提納

主要族群:阿爾巴尼亞人

人均GDP:5,355美元(2022年資料)

科索沃為什麼有那麼多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究竟是什麼關系?

科索沃隻有1.1萬平方公裡,比北京市還小五千多平方公裡,但它比整個美國還複雜。簡單說,科索沃是兩個部族的故事,亦即塞爾維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雙方都堅信科索沃理應屬于自己,而對方已經長期迫害他們;雙方都試圖以各種史實與迷思支援自己的狂熱(通常也毫無理性)信念;雙方都像二十小時沒吃沒睡的嬰兒一樣平靜理智。

試圖分辨誰對誰錯就像面對一具死屍,同時有兩個人拿着沾血的刀子站在旁邊,互相指控對方是兇手。兩名嫌犯都極具說服力,他們會丢給你一大堆資料,指稱對方是在說謊。你該相信誰?他們乍看之下都很誠實,但你憑直覺就意識到他們并沒有給你完整的故事。哪邊是事實的終點,哪邊是謊言的開端?你可能要累積鐵證如山才能徹底擊碎科索沃的諸多迷思,解開這個令人困惑的曆史懸案。

科索沃為什麼有那麼多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究竟是什麼關系?

在開始之前,讓我們先明确定義這些族群。在二○二一年,科索沃的居民有大約百分之九十五是阿爾巴尼亞裔,其餘多數是塞爾維亞裔。一位阿裔科索沃人和一位阿爾巴尼亞人之間沒有任何語言或文化差異,一位塞裔科索沃人和一位塞爾維亞人(尤其是南部的塞爾維亞人)之間也沒有任何實質差異。是以與其使用像“阿裔科索沃人”和“塞裔科索沃人”這種贅詞,我們姑且就直稱他們為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反正他們通常也是那樣稱呼自己。

東歐人極端執着于先來後到的順位。其實大多數人類也會在乎這點,這是個非常普及的信念,我們甚至将它應用于日常生活。試想今天你如果走入一間咖啡廳或電影院,指令某人讓座給你,或是要求一位露營者撤除自己的營帳、讓位給你,我們的文化不會接受這種行為,因為自古以來就有一條未成文規定,賦予先來者地主權優勢。人類從動物身上學到這種習性,獅子會在一個區域撒尿,告訴其他獅子:“這是我的地盤,我是先來的,是以别惹我。”人類也會在自家四周撒尿,告訴鄰居:“老兄聽好,凡是跟我一樣臭的東西就是屬于我的。”

問題是人類不像多數動物,他們還喜歡将這些特權移轉給子嗣,是以我們得以繼承前輩的權利、土地與财産,而多數動物的後代則得從頭開始。東歐人(以及許多其他民族)就是喜歡死命追求這種薪火相傳的邏輯,他們不僅會跟自己的祖父輩牽線,還會尋找一些沒見過的遠古祖宗,即使他們之間的基因或文化淵源很薄弱或根本不存在。如果這些線條可以無限延伸,你就能走進一間咖啡廳,告訴某人:“離我的座位遠一點,我的玄祖父曾經在此坐過。”

阿爾巴尼亞人就像巴爾幹地區的多數民族,會為誰先來的問題鑽牛角尖。希臘人、馬其頓人、阿爾巴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都會關心這種議題。阿爾巴尼亞人要求希臘人償還他們奪走的領土,但希臘人卻說我們占據了他們曾經擁有的土地!”

科索沃人甚至會提起你壓根未想過的遠古曆史。例如當我問法特米爾對塞爾維亞人有何看法時,他非但沒有談到現代的塞爾維亞人,反而開始扯曆史:“這個嘛,他們都是奴隸的後代,他們從俄羅斯跑過來,到現在還在學習适應這塊土地。”

說得一副好像塞爾維亞人是最近才移民過來的,然而他們已經在巴爾幹地區待了一千五百年,你究竟要待多久才能被視為本地人而非境外移民?況且那有任何意義嗎?不幸的是,這在巴爾幹地區意義很重大,尤其是科索沃。科索沃人可以為幾千年前的事情争論到面紅耳赤,彷佛那些事情昨天才剛發生過,很少有東歐人像他們對古早曆史這麼執迷。是以為了徹底了解科索沃,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它的曆史,尤其是人口曆史,并非因為這真的有任何實質意義,而是因為它對科索沃人而言很重要。

塞爾維亞人的來源比阿爾巴尼亞人清楚。二○○六年,《人類遺傳學期刊》分析了二十個斯拉夫族群的D N A,将他們最早的定居地标記于烏克蘭的聶伯河(Dnieper)盆地中央1,斯拉夫人在大約西元六五○年出現于巴爾幹地區。阿爾巴尼亞的來源不明确,不過他們有可能在塞爾維亞人來臨之前就已在此地漫遊奔走。歐洲人這麼喜歡強調族群變異真是很諷刺,在所有大陸闆塊中,沒有任何一個比歐洲更具有基因同質性。

塞爾維亞人常說科索沃是他們的“文明搖籃”,。他們最早期的王國是起源于科索沃的北方和西北方(現今的塞爾維亞南部和黑山),年代可追溯至十一世紀。等到塞爾維亞将權力中心移至科索沃時,他們已經離開搖籃超過三百年了。這個已成年的塞爾維亞在科索沃建立中古王朝,度過了光榮的兩百五十年,在此建設修道院和教堂,留下他們的足迹。是以,雖然科索沃并不是塞爾維亞的文明搖籃,但學者普列卓.席米奇(Predrag Simić)也将它稱為“塞爾維亞之民族認同得以升華之地,就像耶路撒冷之于猶太民族。”

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為何這麼多?

科索沃為什麼有那麼多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究竟是什麼關系?

一方面而言,科索沃人口變化的原因很單純:很多塞爾維亞人離開了科索沃,而且阿爾巴尼亞人的生育率比剩下的塞爾維亞人高。另一方面,這兩項事實背後都有個不是那麼單純的故事。比方說,當時阿爾巴尼亞的生育率雖然相對較高(現在也是),但并沒有許多巴爾幹人宣稱的那麼高。在一九五三年,科索沃每一千人會産下三十八點五名活嬰,馬其頓和波士尼亞的數字是三十五,黑山是二十八,在其餘共和國則是二十三。到了一九八八年,幾乎所有地區的出生率都已經降低将近一半,除了科索沃以外,它隻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五。為什麼?

首先,嬰兒的死亡率在科索沃是最高的。當其他共和國都把嬰兒死亡率降低了大約九成,科索沃卻隻降低了大約六成,部分原因是科索沃的醫師人口比率在全南斯拉夫排名最低。在一九五三年,連馬其頓的醫師比率都比科索沃高兩倍,其他共和國更是比它高四到五倍。到了一九八八年,幾乎所有共和國(包括馬其頓)的醫民比值都至少是科索沃的兩倍。

在南斯拉夫的計劃型經濟體系下,科索沃人自然會責怪貝爾格勒沒有配置設定更多醫療人員到他們的區域。再加上科索沃的經濟是全國最落後的,鄉村比例又最高,就像多數未開發的鄉村地區,人們的生育率自然會高于平均。今日科索沃仍然是以鄉村為主,跟鄰國相比也是發展緩慢,這可以部分解釋生育率為何依舊偏高。

事實上,一九五○年代科索沃的塞族人口成長率(百分之二點七)比阿爾巴尼亞人(百分之二點一)還高,部分原因是他們的嬰兒死亡率較低。在一九八一年,那裡的塞爾維亞人平均會生三點四個子女,阿爾巴尼亞人則平均生四點七個。鄉鎮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平均六點七個小孩)跟市區的阿爾巴尼亞人(二點七個)也有很大差距。最後,塞爾維亞人的堕胎率也比較高。一九八九年有百分之六十八的塞爾維亞孕婦接受堕胎。至于波斯尼亞和科索沃這些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的堕胎率則不到百分之五。

總之,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群之是以會在一九七○年之後暴漲,生育能力确實是其中一項因素,但由于巴爾幹人天性喜愛誇飾,這個議題也被過度膨脹。近年科索沃的生育率已持續下降,它在二○二一年的生育率是二,雖然略高于其他歐洲國家,但也沒達到世代更替水準(二點一),是以族群之間生育率的差異并不能解釋一切。

塞爾維亞人為何離開科索沃

科索沃為什麼有那麼多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究竟是什麼關系?

在《塞蒙兩族遷離科索沃與梅托希亞》這本書的前言中,塞爾維亞的作者估計從一九六一至一九八七年共有大約十萬名塞族人離開科索沃。這是個合理的數目,他們的出走有兩點原因:第一,無法忍受騷擾。阿爾巴尼亞人通常會否認這點,而且可能會提出一項一九八○年代的民調來反駁它。根據那次訪查結果,不到千分之一的塞爾維亞人把自己離開的原因牽拖在阿爾巴尼亞人身上,這些結果很可笑,顯然有失偏頗。

話說回來,這種議題實在很難找到客觀公允的民調資料。塞爾維亞的理科學院曾在一九八○年代通路國内五百戶家庭,試圖了解他們為何會離開科索沃:大約百分之四十一說阿爾巴尼亞人的“間接施壓”是個因素,另有百分之二十一說自己曾被直接施壓(例如言語攻擊、财産損害和個人傷害)。真實情況大概落在上述的兩個極端例子之間。有一項名額可以說明族群沖突确實存在:有三分之二的塞爾維亞移民是來自族群混雜的地區,那些區域自然會比單一族群地區容易發生紛争。然而多數的騷擾行為都不是重罪,南斯拉夫政府的官方資料顯示科索沃的強奸和謀殺犯罪率都低于全國平均值。

塞爾維亞人大批遷徙的另一個原因是科索沃被困在石器時代。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科索沃一直都是南斯拉夫的遲緩兒,其他共和國都得捐獻資源,幫助科索沃跟上進度,科索沃每位國民平均獲得的外援比波斯尼亞、黑山和馬其頓都多四倍。即使有多方支援,科索沃依然與衆人有光年差距。

比方說,斯洛維尼亞的人口向來都跟科索沃差不多,但它在一九八八年的産業輸出量卻比科索沃高十八倍。科索沃在一九○○年的失業率比克羅地亞高四倍,也比斯洛維尼亞高六倍。斯洛文尼亞在一九五二年的人均生産總值比科索沃高三倍,在二○二一年則比它高将近六倍。一九五三年,斯洛文尼亞隻有百分之二點四的人不識字,科索沃的比率則是驚人的百分之六十二點五,直到現在都還有百分之八的人不識字。或許到了今年,科索沃的識字率會終于跟上一九五三年的斯洛維尼亞。

當電視在一九七○年代普及,科索沃人終于發覺自己究竟有多落後。凡是有能力往北遷移的人都離開了,對一個塞爾維亞人而言,在文化上過渡到貝爾格萊德、薩格勒布或諾維薩德并不像阿爾巴尼亞人那麼困難,是以塞爾維亞人離開科索沃的機率自然較高。如果将此遷離現象完全歸咎于阿爾巴尼亞人的騷擾,就等于忽視了波斯尼亞在同段時期也曾經有人口外流的事實,那些外移的波斯尼亞人也是去了南斯拉夫經濟最繁榮的區域。科索沃的人口流失比率最高,因為它的經濟最弱。事實上,從一九七一到一九八一年也有四萬五千名阿爾巴尼亞人離開科索沃,大家都離開了科索沃,因為經濟實在太爛。

有些塞爾維亞人仍堅持阿爾巴尼亞人在鐵托時代曾經對他們進行“種族屠殺”。是以到底何者比較合理:(1)鐵托透過無所不在的眼線揭穿并碾碎了任何形式的民族主義和抗議行動,卻偏沒注意到阿爾巴尼亞人在某個角落欺負塞爾維亞人,而塞爾維亞人也沒向他抱怨此事,或是有人向他反映過,他卻置之不理,即使塞爾維亞是個遠比阿爾巴尼亞重要的政治基本盤?或是說:(2)塞爾維亞人是主動離開的,因為科索沃的經濟太糟糕。換個角度來看,如果科索沃的經濟很好,那些人還會離開嗎?假若科索沃的環境優于南斯拉夫其他區域,塞爾維亞人(搞不好斯洛維尼亞人也會)反而會搬家去科索沃。

科索沃能教我們什麼

*心懷感恩。審視自己的人生,你應該感謝哪些事?哪些人?記得向他們表示自己心中的感激,并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即使那看似不多。

*樂觀人生。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可說是樂觀到瘋狂,隻有挪威和瑞典比他們在二○一○年的蓋洛普樂觀名額拿到更高分。最可貴的是科索沃人如此窮困潦倒,經濟環境又如此惡劣,但他們卻由衷相信人生很美好,而且每天都在進步。請戴上玫瑰色的太陽眼鏡,一切都是在你的頭腦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