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作者:文學報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文學報 · 此刻夜讀

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入閱讀的記憶世界。

文/劉梅花

刊于2023年

3月2日《文學報》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回溯一個遠古的蘇幕遮舞會,舞姿搖曳,歌聲高亢,鼓點急促。那些已經從時光中消失了的印象,讓人想起河西走廊的曆史浩大遼遠。”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所有的印象都會消失。”

那也不一定。所有的藝術,就是為了留住印象。

河西走廊,那些層層疊疊的舊光陰,被壁畫、木簡、羊皮經卷、莎草紙、絹書、碑刻、木俑陶俑——拓在牆壁,藏于流沙。在千年後的時光裡,漸次與後世人遇見。

喏,這是你們的過去。敦煌壁畫說。天梯山大佛說。涼州木簡說。西夏石碑說。胡騰舞俑說。舊光陰顯現在紙上,牆壁上,雕塑上。它是真實的,亦是虛幻的。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敦煌壁畫

河西走廊,千年前的太陽和今天的太陽一樣,熱烈,直白,把中原詩人的衣袍曬幹。風逃到沙漠,不吹。詩人們一邊寫涼州詞,一邊看大街小巷踏舞而歌的人群。

那時候的我呢?是涼州小巷裡燒火的小丫頭?是酒泉酒肆裡打酒的夥計?也許,有可能還是敦煌洞窟裡的畫師呢。反正,都不一定。

但是,無論怎麼樣,二月初和七月初的河西走廊,我們都在跳“蘇幕遮”的舞蹈。什麼是“蘇幕遮”呢?

敦煌文獻記載:“粟三鬥……二月八日郎君踏悉磨遮用。”意思是參加“蘇幕遮”的男兒能得到粟米三鬥,或者說,粟米換酒,給踏舞者飲用。喝了酒,跳舞才能狂放。天大地大,任憑我恣意舞蹈。

叫“蘇莫遮”或者‘飒磨遮’都行,我們可不管那麼多,隻管跳舞。白天頂着太陽跳,夜裡打着火把跳。跳蘇幕遮,跳胡騰舞,跳西涼舞。時光深處,文人又記下一筆:“七月,民間于盛暑以水交潑乞寒之歌舞戲……男女無晝夜歌舞。七日乃停。”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莫高窟壁畫《舞樂》

大街小巷擠滿人,擂鼓的,奏樂的,呐喊的,跳舞的,潑水的。彪悍的男人戴着“大頭仙人”面具——臉大,深目,高鼻子,頭頂椎發,耳垂大環,踏舞高歌。女人戴着“蘇幕遮”帽,身姿婀娜,衣袂飄飄。

那時候的我,除了跳舞,還要一趟一趟背水,背着“渾脫”取水。我的“渾脫”是羊皮做的,柔軟,堅韌。過河時我騎“渾脫”渡河,打牛奶時用“渾脫”灌奶汁。當然,也拿“渾脫”灌水。

如果你稍微想一想,就明白“渾脫”是羊皮做的囊袋,是我們河西走廊人家的水皮胎,羊皮筏子。那年張骞出使西域,路過河西走廊,渡河時就是騎“渾脫”到對岸。他給我們留下了一些植物種子,叫蔓菁,叫茄連,叫蕪荑。他是個植物獵人。我們叫他張大人,把他留下的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都叫“張大人花”。

人聲鼎沸。鼓樂聲,舞步聲,嬉鬧聲。“蘇幕遮”舞步粗犷奔放,跳躍騰踏,急促旋轉,充滿力量感。我在鼓钹鈴齊鳴的歡騰中,把懷中的水囊掄起來,一囊清水潑向載歌載舞的人群。如果我逃得慢,也會被别人潑水。我們的“蘇幕遮”也算是潑水節,彼此潑灑嬉戲。

跳舞的女子,塗了胭脂,點了紅唇,青黛畫眉。被清水灑潑,女子的衣裳被潑濕,妝容被潑濕,臉上的水珠滴滴答答。于是,她們戴上“蘇幕遮”繼續跳舞戲水。“蘇幕遮”是一種塗了油的寬檐笠帽,擋住劈面潑來的清水。這個帽子的名字,成了舞會的名字。

光陰漫漫,這樣的印象投到木簡上,投到莎草紙上,詩人寫下四個字:“潑寒胡戲。”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那麼“蘇幕遮”舞會跳個什麼意思呢?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一《蘇莫遮冒》雲:“亦同‘蘇莫遮’,西域胡語也,正雲‘飒磨遮’。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或作獸面,或像鬼神,假作種種面具形狀;或以泥水沾灑行人;或持羅縮搭鈎,捉人為戲。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戲,七日乃停。土俗相傳雲:常以此法禳厭,驅趁羅刹惡鬼食啖人民之災也。”

但是我想,古人僅僅就是想找個由頭跳舞。驅鬼時跳,祭天時跳,過年過節也要跳。古人心裡藏着萬水千山,不跳舞就不足以表達似的。他們的身體在舞蹈,靈魂在舞蹈,聲音也在舞蹈。李端詩雲:“胡騰身是涼州兒,肌膚如玉鼻如錐。桐布輕衫前後卷,葡萄長帶一邊垂。”

那時候,涼州七裡十萬家。如果我不潑水,就在駱駝巷裡跳蘇幕遮。我梳了半翻發髻,發髻高聳如翼,向一邊傾斜。我穿什麼好呢?和敦煌壁畫裡的那些女子們一樣,圓領緊身窄袖衫,長裙披帛,腳穿烏靴,都很好看。

“路上灌水相潑,鼓舞跳躍而索寒。”這場狂歡中,我也一定有“蘇幕遮”帽的,也許跳舞跳得比誰都好,會得到獎勵。我堅信,千年前的河西走廊有一個重複的自己。

在語言和文字無法表達之時,就用舞蹈來呈現。做夢穿越到千年前的蘇幕遮舞會,我在夢中哈哈大笑,在人群中踏歌而舞,騰挪跳躍,懷裡抱着“渾脫”,一隻手還牽着長角山羊。我的“蘇幕遮”帽子呢?我的拽地長裙是什麼顔色呢?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真實的或者虛構的印象,直至在睡夢裡都連續不斷的印象。”醒來後讀到這句話,想了好久。是蘇幕遮在我的夢裡,還是我在蘇幕遮的夢裡?或者這個世界是虛幻的?為什麼千年時光,夢中瞬間即可抵達?

敦煌文獻《丙寅年牧羊人兀甯狀并判憑》記載:“定興郎君踏舞來白羊羯壹口。”966年正月,定興一戶人家的少年郎參加了蘇幕遮踏舞,領得白羯羊一隻。這少年郎,一定跳得特别出色,雄健灑脫,剛毅奔放。正月的蘇幕遮,大概和社火差不多吧。涼州的“攻鼓子”一定是為了給蘇幕遮助威而遺留下來的鼓樂。

“蘇幕遮”從西域傳入河西走廊,後來成為唐朝的教坊曲名,宋朝的詞牌名。範仲淹的《蘇幕遮·懷舊》:“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寫這首詞時,範仲淹正在西北邊塞,宋朝和西夏的交界之地。文字一旦出現,印象便不會消失。“記憶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它使真實與虛構的人,夢幻與曆史互相對應。”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為什麼要想起千年前的蘇幕遮,追溯那久遠的時空呢?因為舞蹈啊,舞蹈。春天了,稻草人在田野裡舞蹈,鳥群在湖泊裡舞蹈,小獸在山頂舞蹈。千年後的我們在廣場裡舞蹈。

想起先祖,他們在哪裡舞蹈?他們的胡騰舞,西涼樂舞,面具舞,是以怎樣的舞步踩出河西走廊的煙塵?我沉浸在想象裡,沉浸在一個遠古的蘇幕遮舞會裡——那點着火把的夜色裡,舞姿搖曳,歌聲高亢,鼓點急促。這些已經從時光中消失了的印象。河西走廊的曆史浩大遼遠,單單是想一遍蘇幕遮就想累了。

我們接受到先祖的資訊,是文字,是壁畫,是雕塑,是木刻陶俑。這些東西是一種感覺,傳遞着失去的印象,折射出時光的某一刻,一個切面。

一群人的舞蹈,就是為了打破獨自一人的孤獨感,把内心感覺到的情緒,通過肢體表達出來。聽,那些破空而來的古涼州歌謠:“日月空中轉,亮光地上留。河水漫土地,牲畜膘肥胖。君子住涼州,歌聲揚四方……”

新媒體編輯:何晶

配圖:攝圖網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

一夢千年,她們随舞姿搖曳的長裙至今窸窣響動 | 此刻夜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