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屬中國統治的蒙古國,稱呼國人為“胡紮”?聽完你還想去嗎?

作者:村花不出門

“蒙古”一詞之于我們大衆的第一感覺可能就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又或者是叱咤風雲的蒙古大汗鐵木真。總而言之,蒙古和遊牧民族分不開。

不過,人們前往蒙古旅遊的目的大多是為了那片夢中的草原,對探尋遊牧民族的曆史是沒有太大興趣的。

曾屬中國統治的蒙古國,稱呼國人為“胡紮”?聽完你還想去嗎?

對于大多數遊客來講,大草原的風景更令人神往。然而,如果您的旅遊僅僅是眼前的風景,而忽略了旅遊本身帶給您的見識,那麼可以說這樣的旅遊很顯蒼白。

是以,在旅遊中了解曆史,增長見識才是旅遊的深遠意義所在。好比我們今天所談及的“蒙古”,它除了有美麗的大草原,其實還有着一段與中國淵源深遠的曆史。

外蒙古“前生今世”

相信朋友們都知道蒙古國曾經是大陸領土的一部分。上個世紀初,即大清帝國瀕臨亡國之時的1911年,蒙古國毅然宣布獨立。彼時的國際社會正處于動蕩不堪之時,是以對于蒙古國的獨立并沒有引起國際社會的認可。

當然,我們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此蒙古國和大陸的内蒙古是不同的兩個概念。這裡的蒙古國指的是今天的“外蒙古”。

曾屬中國統治的蒙古國,稱呼國人為“胡紮”?聽完你還想去嗎?

翻閱史料可以知道,蒙古并不是一開始便如今天這般“強悍”,它其是也曾經是比較弱小的民族之一。其先後受到多個遊牧異族的輪番統治,比如匈奴、鮮卑、突厥和契丹等都曾經蒙古的“主人”。

當然,蒙古大汗鐵木真改寫了蒙古的曆史,也至此讓蒙古走向了世界“鼎盛之颠”。

曾屬中國統治的蒙古國,稱呼國人為“胡紮”?聽完你還想去嗎?

史料中的蒙古國疆域極其遼闊,一度至今天的東歐都是其“囊中之物”。不過。蒙古國的輝煌起源于其強大的騎兵,即冷兵器時代,而火器時代來臨,它也随之走向了衰亡,“疆域活動”也縮回到了今天大陸的内蒙古草原一帶。

“外蒙古”與“内蒙古”

在大陸封建社會的大清鼎盛時期,也就是公元17世紀,整個蒙古國都隸屬于納入大陸版圖。彼時的蒙古由兩部分組成,即被沙俄控制的“外蒙古”和如今大陸的“内蒙古”。

曾屬中國統治的蒙古國,稱呼國人為“胡紮”?聽完你還想去嗎?

時間來到東歐劇變後,蒙古國内部爆發了民主化革命,并于1992年正式頒布新法——實行多黨制,正式定國号為蒙古國,這也是曆史上的外蒙古“獨立”。不過,獨立後的“外蒙古”似乎日子并不好過。

我們先來說說“外蒙古”的人口。可以說,“外蒙古”看似一個國家,但除了國地面積略大内蒙古,人口數量卻與内蒙古無法比拟,可以說連内蒙古人口數量的零頭都不及。

曾屬中國統治的蒙古國,稱呼國人為“胡紮”?聽完你還想去嗎?

接下來再來看看“外蒙古”的經濟發展。蒙古國之是以獨立,當裡有一個強大的後盾——沙俄,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沙俄竟然在不久的将來解體,也是以,蒙古國隻能“咬碎了牙往肚裡咽。

然而,靠蒙古國自己的力量走向市場經濟那是相當之難,直到現如今全國還有很大一部人仍然在從事着遊牧工作。而内蒙古卻已經在我們國家的扶持下奔向了小康!

國人眼中的蒙古國

随着近些年來旅遊的熱門,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接觸蒙古國,其國家首都烏蘭巴托更是讓很多國人“耳熟能詳”。

曾屬中國統治的蒙古國,稱呼國人為“胡紮”?聽完你還想去嗎?

烏蘭巴托是蒙古國内最大的城市。來到烏蘭巴托,您便可以常常聽到當地人稱呼中國人為“胡紮”,這也讓很多中國人不解:這是什麼意思?

原來,“胡紮”這個詞可是一個帶有強烈貶義的詞,從詞源史料中可以找到,“胡紮”一詞是由山西話的“夥計”演變而來,他們稱呼中國人為“胡紮”,完全是出于對中國人的蔑稱。

曾屬中國統治的蒙古國,稱呼國人為“胡紮”?聽完你還想去嗎?

蒙古人如此對待中國人讓人很不能了解,但查找資料找到淵源後不禁又讓人釋然。原來,在大清統治他們期間,他們地位卑微,是以經常會遭受中國山西和河北省等地區的漢人欺負。

于是,他們口中便有了一個對“無惡不作”的漢人的的“形容”——“胡紮”,并延用至今。想必今天這一稱呼可能早已經沒有了原來的意思了吧。

曆史之是以是曆史,便是因為它早已經成為了過去。是以,今天的蒙古國和中國不應該再有偏見的存在。

我們相信,國與國之間有了友好合作,才能走向共赢。通過旅遊去讀曆史,透過曆史去了解世界,用發展的眼光看未來才能讓我們走的更久更遠更強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