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作者:南海風雲談

曆史往前追溯到幾百年前,古北韓其實是起源于華夏民族,并且在華夏民族的曆史當中一直都有他們的身影,可是作為我們的一個分支和藩屬國的北韓半島,為何最後從地圖當中被劃分了出去,是曆史的必然還是文化的抛棄?

北韓半島的割裂究竟意味着什麼樣的曆史事實呢?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古北韓

古北韓發迹史

傳統意義上的古北韓指的是公元前108年之前所建立的北韓半島北部的早期國家的統稱,這一時期的古北韓并不屬于南韓或者是北韓的曆史範疇當中。

它是屬于我們華夏民族的地方政權,是以血統上是歸屬華夏民族的血統,此時的北韓也被稱為箕子北韓和衛滿北韓。

隻不過當時的北韓人并不贊同這一說法,他們認為自己的王朝起源于檀軍北韓。

這是在神話傳說當中所出現的一個朝代,傳說當時的天神檀君來到了北韓半島地區,遇到了一個由熊幻化成人形的美女,兩人結合之後生下了第一批北韓人民,随後在這裡建立了屬于北韓王朝的曆史。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古北韓

不過這一個說辭在曆史上并不能站穩腳跟,沒有任何的曆史依據,純粹是神話傳說罷了,真正有曆史可考的則是箕子北韓和衛滿北韓。

箕子北韓在史料當中存在于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

其建立者是夏商時期商纣王的叔父,由于他不願意歸于周武王于是帶着一批商代人民來到了北韓半島發家緻富,後來他被推崇為當地的國君。

他用商朝時的一些禮儀制度作為管理經驗管理國家,并且在當時得到了周天子的認可,而這一時期則被稱為箕子北韓,這時期的北韓半島民族成分主要是華夏民族以及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商纣王

他們的首都在如今的平壤地區,到公元前195年漢出的燕國人衛滿成功地推翻了箕子王朝的統治,然後将其都成功憲最終自立為王,創造了新的政權,後來被稱為衛氏北韓或者是衛滿北韓。

多數史書當中都有對這兩個王朝有記載,最多隻是時間上的出入問題罷了,可以說是有證可考的最古老的北韓曆史。并且在考古當中也發現了大批量商周時期的石器和石斧,石刀等這些極具中國龍山文化特色的考古發現,也印證了當時的說法。

并且在箕子北韓時期也形成了北韓半島最早的立法《樂浪北韓民犯禁八條》。

所謂的樂浪其實就是漢武帝統治時期對于箕氏王朝所統治區域的一個代稱。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漢武帝

後來箕子王朝被衛滿王朝所取代,在衛滿北韓的努力發展之下,其力量不斷壯大,嚴重地影響到了漢朝地區的發展,最終招緻了漢朝衛滿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95年,滅亡于公元前108年。

《漢書·地理志》“玄菟、樂浪,(漢)武帝時置,皆北韓、穢貂、句麗蠻夷”。

這一時期可以明顯看出高句麗和古北韓并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且古北韓和高句麗當中也沒有從屬關系。

北韓的位置大概是北韓半島的中北部地區,直到後來漢武帝設定漢四郡,對于古北韓進行管轄。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箕子

北韓半島的民族發展

早在箕子王朝出現之前,其實北韓地區就已經有了一部分的原住民,隻不過這一時期人口稀少,他們的活動範圍也相對局限,主要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

但是這一部落并不能代表着他們所謂的檀君北韓政權的存在,因為這個部落并不能夠形成統一的制度體系和應有的文獻記載。

到了商周時期,商朝人來到北韓進行了生産活動,進而帶來了一些較為先進的文化制度,促進了該地的政權發展,也促進了當地的民族形成。

到了衛滿北韓時期,主要族群還是華夏族群,後來則出現了北韓半島上的辰國部落聯盟。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箕子雕像

這個部落聯盟後世認為存在于公元前四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的北韓半島南部地區。此時辰國的北部是箕子王朝,辰國則被認為是後來三行政權的發展前身,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部落聯盟,也與衛滿王朝長期并存。

雖然他們曾經想要突破衛滿王朝的局限,實作整個北韓半島的統一,可惜他們的實力不允許。直到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人出征衛滿朝,現今一年時間就将衛滿,北韓給滅亡了之後的辰國則進一步分裂成了三韓。

《後漢書·東夷傳·韓傳》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凡七十八國,……皆古之辰國也。

這一時期在北韓半島上面的民族分布主要是來自中國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民族,他們也被稱為濊貊。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箕子

最早在戰國時期,他們因為燕國和趙國的崛起,是以被迫遷往東北,到了燕昭王時期,這一民族的人又到了遼河以東的地區,到了戰國末年還有秦漢時期,這些地區的人則進行了分支,先後出現了扶餘、高句麗、沃沮等新的稱謂。

他們當中也有一部分依據到了北韓半島江原道地區這一時期,這個部落和陳竹部落以及箕子北韓衛滿,北韓都是用零散分布的格局存在,可以說這一部落是北韓半島的原住民之一。

那麼在後來的曆史演進過程當中,他們又是如何退出了曆史舞台呢?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燕昭王

古北韓的文化融合

在漢武帝成功地剿滅了衛滿北韓之後,他便在北韓半島北部和中部設立了四個郡縣進行管轄。到了公元前82年,漢朝又将這些郡縣進行了合并。

由于在東漢以後,這些郡縣受到了北韓半島原住民的威脅,于是他們選擇向遼東地區進行合并,魏晉時期還保留了樂浪郡和玄菟郡。可以說在很長的一段曆史時期當中,北韓半島都是生活在中原王朝的統治陰影之下。

《資治通鑒》“魏晉時期,高句麗攻樂浪郡,因不堪長期孤軍與高句麗、百濟作戰而投靠慕容廆。”

後來這漢朝是逐漸退出曆史舞台之後,對于北韓半島的管控也随之滅亡。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漢武帝雕像

加之這一時期中原地區格局動蕩,也無心管理這些北韓半島上的局限,于是北韓半島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喘息,以他們為主的民族政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比如高句麗新羅百計這些政權的發展壯大,這一時期中原地區的人民也不打算繼續向北方拓展,因為對于中原地區的百姓來說,他們更注重的是土地肥沃的地區。

對于像北韓半島這種常年嚴冬無夏的季節氣候,而且不利于農作物生産的地方,他們是不屑一顧的,是以中原文化的回遷也讓北韓半島的政權有力的喘息的機會。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北韓半島

加之北韓半島地區是屬于易守難攻的類型,在大陸曆史上也有多個朝代向他們發起過攻擊,實際上到了隋朝開始,隋朝對于北韓半島的征戰加速了它的滅亡。

唐朝時期雖然能夠讓他們歸順于我們的管理,但是我們也不會對這些小國多加幹涉。

明朝時期北韓地區得到了朱元璋的封賞賜名,也算是成為我們的藩屬國,但是基本上中原地區已經不再将北韓半島作為自己的版圖規劃範圍當中。

這裡的民族發展也進入到了自由發展模式,他們的生活習慣也與中原地區有了較大的差異,加持他們的經濟發展實在太過緩慢,于是便慢慢地淡出了公民政權的視野當中。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朱元璋

結語

古北韓和古代中國的關系還是非常密切的,畢竟其曾經是我們管轄的行政區劃,後來北韓半島上的民族政權不斷發展壯大,并且形成了威脅中原的勢頭,才會遭到漢武帝的圍剿,最終形成了後來的政權分割形式。

從這也可以看出來,中原地區的政權其實對于這些偏遠地區的發展并不在意,隻要他們的發展不會威脅自身。

那麼我們也沒有興趣往這些環境惡劣的方向去發展經濟和文化,加上中原地區崇尚是農耕文明這種本身環境惡劣的場所,也不是中原地區老百姓最理想的安家聖地。

起源于華夏民族的古北韓,為何在北韓半島消失,沒納入中國版圖?

漢武帝雕像

是以不會将過多的精力投放在這些地區之上,之是以古北韓會慢慢地淡出我們的民族體系當中,一方面是由于農耕文明的發展唾棄了那些很難跟種出植物作物的區域,另一方面是他們在不斷地曆史演進過程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

對于這種既沒有礦産資源又沒有物質資源的地區,我們是不屑于占有的,是以北韓地區也就慢慢地被中原地區所遺忘,最終成為中原政權的一個附屬品和藩屬國。

它們也不會對中原地區造成太大的影響,加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從曾是華夏民族的一份子到如今隻能成為我們的一個鄰國,有着自己的發展軌迹,其實也是經濟發展的使然。

參考文獻

《後漢書·東夷傳·韓傳》

《漢書·地理志》

《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