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作者:史海觀複

印度和希臘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可以說這一切都是從衆神開始的,大多數希臘神都住在奧林匹斯山上,而印度的神靈則住在岡仁波齊山上。希臘神話中的 豕草和印度神話中的花蜜是衆神賜予飲用者永生的飲品。

太陽神騎着一輛由七頭公牛拉着的金色戰車穿過天空,印度教神蘇裡亞騎着他的火焰戰車穿過由七匹馬拉着的天空。許多細節都能窺探出古印度和古希臘之間的曆史聯系。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印度與希臘的文化聯系

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 5世紀,希臘遠征波斯導緻希臘人來到印度。他們以商人的身份來到印度,并與科羅曼德的馬拉巴爾海岸進行貿易。他們入侵了印度河和恒河、德幹高原和古吉拉特邦的海灘。

他們引進了工業技術,幫助發展了天文學,并幫助建立了偉大的犍陀羅雕塑流派。印度天文學打動希臘人創新了十二生肖。這些暗示可以從摩诃婆羅多和穆罕默德的古典印度文學中得出。

尤加古拉那的加爾吉·薩姆希塔被認為是希臘人的天文學大師,而 阿裡亞巴塔則将黃道十二宮歸于希臘人。

根據希臘的天文學傳統,印度為星期的命名和一年長度的精确計算做出了貢獻。梨俱吠陀大約寫于公元前 1700 年至公元前 1100 年,其中包含希臘天文學家感興趣的天文文獻。

印度文明和希臘文明互相借鑒,促進了各自的科學進步。希臘科學家将天文學方法轉化為理論科學。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在《帕塔馬哈西達斯》中,“希臘人的細節反映了亞裡士多德和巴比倫觀念的相當混亂的混合,這些觀念被托勒密之後被遺忘的各種早期希臘化理論所援引。

印度天文學家将這些概念與他們天文學傳統中的其他參數和技術相結合,産生了宇宙學和計算

阿雅巴塔第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介紹給希臘人,地球與特定恒星的計算和自轉為二十三小時五十六分四十一秒和一年的長度是 365 天 6 小時 12 分 30 秒,正好是一年中的 3 分 20 秒。這種計算稱為恒星年。

古希臘的發現對天文學的貢獻很大。阿那克薩戈拉(公元前 510-428 年)首次解釋了月球因反射陽光而發光。地球自轉歸功于菲洛勞斯。

然而,随着亞曆山大入侵印度,我們将希臘人在印度的作用聯系在一起。曆史學家提到,在通過興都庫什山口入侵印度時,亞曆山大了解到許多來自大夏的希臘人已經在俯瞰印度河谷的肥沃山區定居。

曆史文獻還提到,大夏希臘人統治着亞曆山大不知道的印度部分地區。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早期希臘人抵達印度大約比亞曆山大來到印度早兩個世紀。他們的旅行路線仍然沿着連接配接印度、波斯和小亞細亞愛奧尼亞城市的貿易路線。

曆史學家認為,希臘諸神狄俄尼索斯和赫拉克勒斯的遠征故事美化了這些旅程。希臘遠征印度的美化傳奇故事激發了亞曆山大來到印度尋找偉大的海洋,他相信海洋将世界帶到了興都庫什山脈以外的某個地方。

古希臘和梵文文獻可以證明印希臘互動發生在亞曆山大大戰之前很久的說法。梵文文學表明這些人是令人敬畏的戰士,并且精通土著人民所陌生的科學知識。

古代印度-希臘互動的曆史叙述可以在尤加古拉那、摩诃婆羅多和佛教文學等經典印度文學中找到。希臘人在古印度被稱為“雅瓦納”。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在尤加古拉那中詳細闡述了希臘人在烏德抵抗斯凱塔的軍事行動,以及吞并恒河和朱姆納之間的潘查拉斯。卡利達薩創作的劇本“馬拉威卡尼米特拉”表達了希臘人在基督誕生前不久在印度中北部的軍事行動。

雅瓦那國王,巴加達塔,在摩诃婆羅多中被提及。佛教文本“米林達潘哈”,即“米南德 的問題”,提到了米南德國王,他是征服印度北部大部分地區的希臘雙峰王德米特裡烏斯的繼任者。

米林達潘哈是 米南德和佛教聖人長濑那之間關于佛教的哲學争論。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在阿育王統治時期,印度各地都建造了佛塔,佛塔上有輪子、空寶座、一對腳印、菩提樹等标志,表明希臘對印度雕塑的影響一直持續到笈多王朝時期。

希臘人以其在印度雕塑中對佛陀的創新和拟人化表現而聞名。希臘人雕刻佛像的創舉日趨成熟,并成為佛教肖像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犍陀羅藝術和雕塑學派在白沙瓦和馬圖拉地區周圍的喀布爾河谷下遊和印度河上遊地區蓬勃發展。大多數印度動态政權認為佛像的展示起源于德裡南部的馬圖拉。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在白匈奴國王米希拉庫拉統治下的白匈奴王朝期間,印度的希臘-佛教藝術傳統戛然而止。修道院被摧毀,僧侶被屠殺,他們的屍體被留在教堂的廢墟下。

前希臘城市的遺址被遺棄,他們的雕塑被毀,藝術家要麼被殺要麼被驅散。這結束了希臘的影響。然而,在一個希臘人從未統治過的印度地區,即克什米爾,直到公元十世紀,仍然以退化的犍陀羅風格建造帶有科林斯式柱子的寺廟的遺迹 。

卡尼什卡時代的硬币被認為是希臘文字的傳說,描述了希臘神學。是以,帶有巴克特裡亞傳說的硬币以及庫夏納人的伊朗語和希臘宗教信仰都被相應的伊朗語所取代。

修改後的希臘字母寫在所有貴霜硬币上,代表貴霜和卡尼什卡的文字。

希臘對印度藝術、文化和哲學的影響不容忽視。其根源可追溯到 2500 年前,人們隻能想象它對這兩個國家的影響程度。

從天文學到數學,從藝術到雕塑,人們很難評估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影響止于何處。兩種文明都擁有豐富的遺産和獨特的方面,它們互相增值。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羅馬與印度的貿易往來

盡管印度-羅馬貿易始于公元前 1 世紀,但真正成熟是在公元 1 世紀和 2 世紀。阿拉伯、小亞細亞和非洲東北部的地理位置有助于建立南亞、西亞和歐洲之間的貿易聯系。

就印度而言,這種貿易最早的證據是在南部半島,尤其是喀拉拉邦。印度-羅馬貿易在海上和陸地上進行。

海運貿易由薩卡斯和薩塔瓦哈納斯控制,而陸運貿易則由庫沙納斯控制。

據信,為了促進對外貿易,卡尼斯卡統治者使用羅馬金币的标準來為自己發行。薩卡人和薩塔瓦哈納人之間的政治緊張關系至少在一段時間内确實影響了這種貿易。

同樣,薩卡人和帕提亞人之間的争奪也成為陸路貿易的主要障礙。為了克服這個問題,羅馬皇帝奧古斯都鼓勵商人走海路,并給予他們保護。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有一本名為《赤色海上的佩裡加》的文字,是一位不知名的希臘水手所寫的指南書,是重建這項貿易曆史的主要來源之一。

印度-羅馬貿易主要是奢侈品,羅馬帝國用羅馬金币支付這些費用。除絲綢外,中國商品首先被運往印度,然後運往羅馬帝國的東部邊境。絲綢沿着絲綢之路直接運往歐洲。

老虎、獅子、犀牛、大象和蛇等印度動物也構成了印度出口的一部分,這些動物被用于馬戲表演以娛樂羅馬人。象牙和龜甲也出口,用于鑲嵌家具。羅馬女士特别喜歡來自印度和波斯灣的珍珠。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不同種類的藥草、香料、靛藍,巴魯克或古老的布爾古卡查市以出口小麥和酥油而聞名。

與珍珠一樣,鑽石、瑪瑙、紅瑪瑙、瑪瑙、紅玉髓、水晶、紫水晶、蛋白石、貓眼、紅寶石、綠松石和石榴石等寶石和半寶石在羅馬人中也很受歡迎,尤其是女士們。

在從羅馬進口的商品類别中,葡萄酒位居榜首。它被稱為瓦魯尼,因為它是用專門設計的稱為 雙耳細頸橢圓土罐的載體從海上運來的。在印度半島的許多地方都發現了羅馬雙耳細頸瓶,包括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内瓦薩。

由于羅馬人不得不用黃金支付印度産品的費用,是以他們的經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公元 1 世紀統治的羅馬皇帝提比略試圖阻止羅馬黃金的外流,但無濟于事。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西南季風的發現歸功于一位名叫希帕盧斯的希臘航海家,他可能生活在公元前 1 世紀。然而,一些學者認為,甚至在公元前 1 世紀之前,水手們就知道這些風。

從羅馬到印度西海岸的海上旅程大約需要 16 個星期,船隻從贻貝港開始逗留,恰逢冬分。

一些羅馬商人将從米奧斯·霍爾莫斯或貝勒奈西(在埃及)開始他們的旅程。紅海口的奧塞利斯是商品交換的終點,因為阿拉伯人不允許印度商人走得更遠。

盡管有此限制,但大部分印度-羅馬貿易仍處于印度商人的控制之下。

巴巴裡庫姆(可能是現代卡拉奇附近的一個港口)是這條航線上的一個重要港口,船隻就是從這裡前往索拉斯特拉海岸,然後從那裡前往古吉拉特邦 納爾馬達河口附近的布爾古卡查或現代巴魯克。

之是以做出這樣的安排,是因為巴魯克附近的海域多岩石且陡峭,難以航行。船隻将首先前往索茹阿施陀羅海岸,國王手下的漁民将從那裡引導船隻前往巴魯克。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羅馬與印度的文化交流

羅馬-印度貿易也見證了幾次文化交流,這些交流對文明和其他參與貿易的人都産生了持久影響。

埃塞俄比亞的阿克蘇姆王國參與印度洋貿易網絡,受到羅馬文化和印度建築的影響。印度影響的痕迹出現在羅馬的銀器和象牙制品中,或出現在用于在歐洲銷售的埃及棉和絲綢織物中。

印度人在亞曆山大的存在可能影響了文化,但關于這種影響方式的記錄很少。亞曆山大的克萊門特提到佛陀在他的著作中,其他印度宗教在那個時期的其他文本中也有提及。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在雙邊貿易下降後很久,來自羅馬的基督教和猶太定居者繼續居住在印度。在印度各地發現了大量的羅馬硬币,尤其是在南部繁忙的海上貿易中心。南印度國王在損壞硬币以表明其主權後,以自己的名義重新發行了羅馬硬币。

印度的 泰米爾桑加姆文獻記錄了對商人的提及。[38]其中一個這樣的提及寫道:“雅瓦納建造精美的船隻帶着黃金而來,帶着胡椒回來,穆茲裡斯回響着噪音。”

結論

在羅馬-波斯戰争之後,波斯薩珊王朝的科斯羅一世占領了羅馬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地區。

阿拉伯人在阿姆魯·伊本·阿斯的帶領下,于公元 639 年末或 640 年初進入埃及這一進展标志着伊斯蘭征服埃及的開始以及亞曆山大港等港口的衰落,使用確定自托勒密王朝以來希臘羅馬世界與印度的貿易。

印度與希臘羅馬世界之間的文化聯系

貿易下降導緻南印度轉向東南亞進行國際貿易,對當地文化的影響大于對羅馬的影響。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十五世紀征服了君士坦丁堡,标志着土耳其開始控制歐亞之間最直接的貿易路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