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作者:光明網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底氣從何而來?關鍵之一,就是科技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大陸科技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世界知識産權組織釋出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連續十年穩步提升,位列第11名,比2012年提高了23名。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這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員乘組入駐空間站三個月來的第二次太空漫步。過去的一年,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如期完成“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四号兩個航天員乘組首次在空間站進行在軌輪換,6名航天員首次在中國的“太空家園”留下太空合影。中國空間站開啟了長期有人駐留模式的新階段。中國空間站的全面建成正是中國科技自主創新、自立自強的生動寫照。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中國航天受國外封鎖六十多年,是以大陸要發展載人航天,建造國家太空實驗室,開展大規模的科學實驗,隻能依靠我們國家自己的科技力量,獨立自主來進行建造,我們的關鍵核心技術都是擁有完全知識産權,我們每一台産品全部是國産化,我們的核心元器件百分之百國産化。

過去的十年是中國科技實力不斷增強的十年。據初步測算,2022年大陸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到3.09萬億元,是2012年的3倍,穩居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1.91%提升至2022年的2.55%,超過法國、荷蘭等創新型國家,接近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準。大陸研發人員總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居均全球首位,“高被引論文數”居世界前列,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創新成果不斷湧現。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作突破,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資訊、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大陸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正在加快跻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中國科技之是以取得曆史性的成就,快速發展,對世界創新版圖的一個深刻改變,背後是總書記深刻地認識和把握了科技創新發展的規律,在把握規律、把握大勢的基礎之上又把它轉化成了一系列戰略部署。

中國科技實力的快速增強來自十多年前的戰略選擇。當時中國經濟經過幾十年的高速增長,依靠要素驅動、依靠資源和環境消耗的發展方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急需轉換發展方式。同時,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科技競争的形勢逼人,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衡量國家綜合競争力的重要标志。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競争的版圖,誰能夠占領科技制高點,誰就能夠赢得下一步發展的主動權,當時黨中央正是看到了這個重要性,是以及時地做出了把發展轉換到以創新為動力的軌道上來的重大決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上司下,從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提到新發展理念首要位置,到依靠創新驅動的内涵型增長實作高品質發展,再到把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創新在大陸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顯。如何謀劃科技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着眼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目标,從頂層設計出發,提出了“四個面向”的戰略方向。那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這“四個面向”所提出的都關乎國家實作中國式現代化,四個關鍵的方面,是以也就成為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這就解決一個方向問題,聚焦重點,真正在搶占未來制高點上,可以更加集中力量來進行攻關。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位于上海的中國商飛總裝制造中心,工廠中的房間裡的勞工們正在最新一架C919飛機前忙碌着。在過去的2022年,國産大飛機C919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獲頒型号合格證,傳遞全球首家使用者,開啟驗證飛行,踏上了市場化、産業化發展的新征程。研制國産大飛機,正是黨中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作出的重大決策。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大飛機研制成功帶動了大陸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的叢集式突破,這背後是有全國20多個省市1000多家企事業機關、30多萬科技工作者協同參與研制,這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起發力的結果。如何在“四個面向”的戰略方向上取得突破?總書記指出,要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準研究型大學和科技領軍企業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要實作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很重要是要有關鍵的力量做支撐,特别是當面對激烈的國際科技競争的時候,需要一支能夠去打大仗、打硬仗、打勝仗的戰略科技力量作為支撐,是以總書記明确提出了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要求。

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技領軍企業在創新鍊條中具有“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作用。總書記一直強調要突出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把科技領軍企業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構成,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創新。把企業作為創新的組織者,創新成果的轉化者,這個作用就進一步凸顯出來了,通過它來解決過去長期科技經濟之間脫節的問題。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位于武漢光谷的華工科技雷射裝備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科研人員正在生産的是他們最新開發的國内首台雙雷射器弱化裝置。雷射器弱化裝置用于汽車儀表闆的精密加工,是保證安全氣囊正常工作的關鍵裝置,被稱為駕乘人員安全背後的“隐形守護者”。以前這項關鍵核心技術隻有海外一家企業掌握。

華工科技是湖北省重點培育的科技領軍企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任務是什麼?總書記指出就是要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作科技自立自強。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過去的5年,華工科技引進高精尖人才,投入5000多萬,經過聯合攻關,終于成功掌握了這項“卡脖子”技術。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隻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斷提升發展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總書記還強調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獨特作用,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健全新型舉國體制。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新型舉國體制的顯著優勢是能夠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能更加高效地配置創新資源、更加有力地強化協同攻關,迅速形成競争優勢、赢得戰略主動。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在總書記的指引下,過去十年,從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到先進制造,從5G、人工智能到工業軟體、工業網際網路,從醫療器械、儀器裝置到新藥疫苗研制,一批重要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科技強則産業強、經濟強。有了自主核心技術支撐,中國高鐵、第三代核電、載人航天、北鬥導航、新能源汽車等産業進入了全球領先行列。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4.9萬家增長到2022年的40萬家,為建構現代化産業體系注入強大活力。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總書記格外強調創新在企業中的作用。在全球化時代,我們要去建構新發展格局靠什麼?要靠高品質發展,而高品質發展需要一大批高品質的企業占據産業鍊中高端,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多少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

在科技創新全鍊條上,一頭是企業,一頭是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在貴州平塘被稱作“中國天眼”的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上個月,這裡傳出好消息,“中國天眼”發現的脈沖星已超740顆,成為自其運作以來世界上發現脈沖星效率最高的裝置。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所有技術問題的總開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科研院所和大學,非常關心基礎研究。在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強調,基礎研究地基打得牢,科技事業大廈才能建得高。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很多颠覆性創新來自原始創新積累,通過在基礎研究上不斷突破,有可能在一些新領域、新的賽道上打造新的動能和新的優勢,才有可能使中國在科技領域占領越來越多的制高點。

焦點訪談丨新思想指引科技強國之路——中國底氣

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都離不開高水準的創新人才支撐。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新征程上,如何進一步謀劃科技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實踐表明,隻有以科技實力的持續提升為奮鬥基點,以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為奮鬥目标,我們才能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支撐和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程序。

來源: 央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