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拟化技術概要之VMM結構
Posted on
2013-09-03 16:03
天高地厚-GNU
閱讀(1915)
評論(0)
編輯
收藏
舉報
1. 概述
目前主流的 VMM (Virtual Machine Monitor)
實作結構可以分為三類:
宿主模型 (OS-hosted VMMs)
Hypervisor 模型 (Hypervisor
VMMs)
混合模型 (Hybrid VMMs)
2. 宿主模型

該結構的 VMM,實體資源由 Host OS (Windows, Linux etc.) 管理
實際的虛拟化功能由
VMM 提供,其通常是 Host OS 的獨立核心子產品(有的實作還含使用者程序,如負責 I/O 虛拟化的使用者态裝置模型)
VMM 通過調用 Host OS
的服務來獲得資源,實作 CPU,記憶體和 I/O 裝置的虛拟化
VMM 建立出 VM 後,通常将 VM 作為 Host OS
的一個程序參與排程
如上圖所示,VMM 子產品負責 CPU 和記憶體虛拟化,由 ULM 請求 Host OS 裝置驅動,實作 I/O
裝置的虛拟化。
優點:可以充分利用現有 OS 的裝置驅動,VMM 無需自己實作大量的裝置驅動,輕松實作 I/O
裝置的虛拟化。
缺點:因資源受 Host OS 控制,VMM 需調用 Host OS
的服務來擷取資源進行虛拟化,其效率和功能會受到一定影響。
采用該結構的 VMM 有:VMware Workstation, VMWare
Server (GSX), Virtual PC, Virtual Server, KVM(早期)
3.
Hypervisor 模型
該結構中,VMM 可以看作一個為虛拟化而生的完整 OS,掌控有所有資源(CPU,記憶體,I/O 裝置)
VMM
承擔管理資源的重任,其還需向上提供 VM 用于運作 Guest OS,是以 VMM
還負責虛拟環境的建立和管理。
優點:因 VMM
同時具有實體資源的管理功能和虛拟化功能,故虛拟化的效率會較高;安全性方面,VM 的安全隻依賴于 VMM 的安全
缺點:因
VMM 完全擁有實體資源,是以,VMM 需要進行實體資源的管理,包括裝置的驅動,而裝置驅動的開發工作量是很大的,這對 VMM
是個很大的挑戰。
采用該結構的 VMM 有:VMWare ESX Server, WindRiver Hypervisor,
KVM(後期)
4. 混合模型
該結構是上述兩種模式的混合體,VMM
依然位于最底層,擁有所有實體資源,但 VMM 會主動讓出大部分 I/O 裝置的控制權,将它們交由一個運作在特權 VM 上的特權 OS 來控制。
VMM
隻負責 CPU 和記憶體的虛拟化,I/O 裝置的虛拟化由 VMM 和特權 OS 共同完成:
優點:可利用現有 OS 的 I/O 裝置驅動;VMM 直接控制 CPU
和記憶體等實體資源,虛拟化效率較高;若對特權 OS 的權限控制得當,虛拟機的安全性隻依賴于 VMM。
缺點:因特權 OS
運作于 VM 上,當需要特權 OS 提供服務時,VMM 需要切換到特權 OS,這裡面就産生上下文切換的開銷。
采用該結構的 VMM 有:Xen,
SUN Logical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