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輕管理

什麼是輕管理

輕管理是指一種為複雜的管理做減法的概念。通過輕管理理論,可以舉重若輕地、動态地選擇最适合、最簡單的管理方法,實作輕松管理的目的。

輕管理的核心觀點及内容

  輕管理從三個層面對管理進行了重新認識:

  一是管理理念上,輕管理的核心觀點是“管理的有限性”。

  管理的有限性包括管理範圍、管理職能、管理理論、管理技術、管理作用等等的有限性。

  二是在管理決策上,輕管理的核心觀點是“管理的層次性”。

  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的傳統觀點,由于具有太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在輕管理看來沒有太大的應用價值。輕管理認為由于管理成熟度、經營者、管理者、被管理者成熟度、企業文化成熟度等企業成熟度的不同,管理具有不同的層次性,隻要準确找到管理的層次,就能夠實作準确、可控的科學管理,而不是以“管理是藝術”為借口進行随意管理。随意管理展現出管理者未受過嚴格的管理訓練、缺乏嚴謹的管理邏輯、管理素養處于自發階段尚不成熟。

  三是在管理系統上,輕管理的核心觀點是“管理的階段性”。

  在企業初創階段的管理重點是實作高效管理,以規範管理和文化管理為輔,在輕管理決策模型中表現為正梯形的管理系統模型;在企業成長階段的管理重點是實作規範管理,高效管理是基礎,必須切實抓好,文化管理依然為輔,在輕管理決策模型中表現為不規則的管理系統模型;[1]

  輕管理決策第一步:管理定位

  1、确定管理在企業中的位置

  輕管理要為管理做減法,在實踐中就要首先确定管理在企業中的位置。輕管理首先要定位管理的職能,因為企業經營、上司、管理三種職能完全不同。

  經營主要是群組織外部打交道。第一步選擇經營目标。确定獨特的企業客戶群。第二步選擇經營方法。包括如何建構商業模式、經營模式、品牌管理、營銷管理、客戶管理等等。管理主要是群組織内部打交道。首先是組建什麼樣的團隊。第二是如何讓團隊發揮最高效率。上司決定企業方向。上司的職責是用人和出主意。上司水準的高低,首先是選擇他的左膀右臂,其次是出主意,确定如何選擇自己獨特的客戶群,提供什麼獨特的價值才能赢得客戶。

  輕管理的邏輯是先上司再經營最後管理。因為企業賺錢主要靠經營而不是管理,企業發展主要靠上司而不是管理。

  2、定位管理的元問題

  從組織生态學的視角來看,企業是一個有生命的組織,構成整個組織生态系統的三個重要因素分别是人、組織(活動)和環境。人、組織、環境(不同層次的)互相聯系,互相作用,共同構成一個複雜的複合生态系統。任何組織的存在都是一個能量交換的過程,沒有能量輸入組織就會死亡。

  企業要存在,必須有足夠的能量輸入。因為企業是由人組成的,而人聚合成組織,必須消耗能量。那麼,利潤、資源、顧客、企業使命、管理技能、人才這6項,哪些才是能量?毫無疑問,隻有物質性的東西才是最基本的能量,其他都是産生能量的基礎或者手段,最基本的能量就是資源的輸入,即企業利潤。

  在商業社會裡,企業消耗的資源是貨币形态的,是以要求其投入的資源也都可以用貨币形态來表示。這種情況下,企業生存最基本的要素是貨币。而貨币的來源一是外界的資源輸入,即原始的資本投入,但是這個投入無法維系組織長期的生存,組織要長期生存,必須自己産生貨币來進行閉循環的投入,維持組織運作。組織自己産生的貨币,就是組織的利潤。

  從組織生态學視角來看,組織靠輸入的資源大于組織運作消耗的資源來生存,是以組織生存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是要有利潤。是以,輕管理得出結論,利潤是企業存在的根本理由,企業進步的基本動機就是利潤最大化。

  3、定位管理的三個邏輯起點

  提高勞動效率是管理邏輯的第一個起點,企業對于管理的需求處于企業生存需求階段。解決不了效率,企業就不會有效益,企業就會在初創期死去。

  提高組織效率是管理邏輯的第二個起點,企業對于管理的需求處于企業尊重需求階段。因為企業經營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沒有規範的企業管理,企業不會有很強的市場競争力。

  提高個人效率是管理邏輯的第三個起點,企業對于管理的需求處于企業基業長青需求階段。尊重員工,發揮員工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塑造新的企業競争能力。

  輕管理決策第二步:管理分層

  借鑒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輕管理把組織生态化的企業需求層次觀點稱為企業需求層次論。

  企業需求三個層次中,弱小階段的企業,首先是赢得利潤,才能維持生存,是以采取的各種企業管理方法和經營的主要目的都是創造利潤,積累資本,期望把企業做大做強。這個階段企業的第一需求可以歸結為一個初創階段的需求——企業生存需求。

   小企業成為大企業後進入到企業需求的第二個層次——成長階段的需求——企業尊重需求,企業希望作為個人能力和身份的象征能夠得到社會尊敬。企業發展壯大後,對企業形象、内部員工、企業環境、雇主品牌、和諧管理等都開始關注,期望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當企業成長為具有較高美譽度的知名企業品牌和雇主品牌的優秀企業的時候,企業進入到企業需求的第三個層次——成熟階段的需求——企業基業長青需求。成熟階段的企業都希望能夠基業長青,永遠保持企業的競争力。成熟階段強大的企業同樣期望能夠基業長青,永遠帶領行業的發展的方向,企業也期望能創造出更多的輝煌,這種需求也是期望自我實作,并且常常是作為企業***個人自我實作的載體來自我實作企業***的追求和夢想。處于最高層次企業需求的企業,可能随着激烈的市場競争喪失上司地位,可能退回到企業尊重的需求層次和生存的需求層次。

  1、根據企業需求層次對管理的山坡進行分層

  前面分析企業的三個需求層次時,企業生存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企業長青的需求是由企業發展階段決定的,而企業在不同的需求層次,适用的管理方法也是不同的。

  為了形象化解釋企業需求層次決定的管理方式方法,我們把企業初創階段生存的需求層次比喻為管理的山腳,把企業成長階段尊重的需求層次比喻為管理的山腰,把企業成熟階段基業長青的需求層次比喻為管理的山頂。

  第一,企業管理的山腳階段。企業主要的任務是經營,在企業生存的需求階段主要靠經營和上司行為才能發展壯大,而不是靠管理來發展壯大。對管理要求較低,主要是高效管理的方式方法。

  第二,企業管理的山腰階段。随着企業的發展壯大,企業已經成為行業内具有一定競争優勢的企業,企業進入到尊重的需求階段,相當于企業管理已經發展到山腰,管理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管理體系,企業管理急需提升到科學化、規範化、标準化的形式。這時候主要需要的是規範管理方法。

  第三,企業管理的山頂階段。随着企業的成熟和壯大,企業已經成長為行業領軍企業,企業進入到基業長青的需求階段。這個階段對于管理的需求已經不再是普通的管理方式方法,外面也沒有企業可以學習的标杆,企業管理面臨的巨大挑戰就是因循守舊,無法跟上時代發展,如何突破自我,進行破壞性創新管理,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聰明才智,提高個人效率成為保持企業長期競争優勢的重要途徑。

  一旦企業生命周期進入衰退期,企業管理需求就掉下管理的山頂。如果企業經營困難,下跌到管理的山腳,企業管理就面臨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方法提高企業效率的第一需求。如果企業處于衰退早期,企業就僅僅下跌到管理的山坡,讓管理形成适合企業發展的管理新系統就成為企業的第一需求。這時候主要需要的是文化管理方法。

  2、根據管理山坡的層次對管理進行分層

  企業根據不同的管理層次,選擇不同的管理邏輯起點,采取三種不同的管理思路:

  第一,企業管理的山腳階段。提高效率是首要任務,管理方法中的計劃管理和目标管理等方法是核心,目标是企業實作高效管理。

  第二,企業管理的山腰階段。提高組織效率是首要任務,管理方法中的流程管理、制度管理、組織管理等方法是核心,目标是實作規範管理。

  第三,企業管理的山頂階段。提高個人效率是首要任務,管理方法中的戰略管理和文化管理等方法是核心,目标是實作文化管理。戰略管理即解決企業核心能力。企業自己需要審察經營的業務、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觀察市場需求和技術演變的發展趨勢,運用企業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識别本企業的核心競争力發展方向,并界定構成企業核心競争力的技術有哪些,這就是戰略管理需要回答的問題。

  文化管理即解決企業持續經營問題。企業文化決定了員工的行為與習慣,進而就是企業的競争力。企業文化最大的功能就是達成共識(合作),形成凝聚力,讓員工的價值觀變得有效。

  輕管理決策第三步:行動和改進

  1、從不同的管理邏輯起點選擇相應的管理方法

  輕管理認為企業不同需求層次上對管理的需求也是分層次的。企業生存需求階段的管理主要包括計劃管理、目标管理、時間管理等,其目的是提高勞動生産率,尋找資源來實作企業目标。

  企業尊重需求階段的管理是規範管理,主要要實作人與事關系比對的流程管理和權利與責任關系比對的組織管理的規範化、流程化,以及基業競争的戰略管理。

  企業基業長青需求階段的管理是企業文化管理,主要包括基業企業文化的戰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以上三個管理層次之間是遞增的關系,要求企業依次實作這些管理内容,不能颠倒、打亂,也不能隻管理好一個内容而忽略其他。

  當我們從不同的管理邏輯起點選擇最佳的管理方法後,就可以根據管理需求的最佳方法建立企業的輕管理方法系統。企業輕管理方法系統由三個層次組成,不同管理層次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2、根據不同的管理方法選擇最适合的管理工具

  有效的管理方法常常是一些常識。很多種管理工具可能實作的都是同一種管理方法。

  要科學有效地選擇管理工具,就必須依照管理目标和實際需要,綜合、系統地分析管理工具及其應用的相關因素,采用根據管理目标選擇管理方法和工具的辦法,選擇最适合企業需求層次的管理工具。

  3、根據不同經營目的動态完善管理系統

  不同管理邏輯起點具有不同的經營目的,動态調整企業的管理方法,逐漸完善企業的管理系統。

  第一個管理邏輯起點的經營目的是創造利潤。

  從曆史上看,企業發展曆史的外部環境決定了最初管理的邏輯起點隻是效率,其目的是創造利潤;同樣管理生存的需求層次決定了最初管理的邏輯起點隻是效率,其目的也是創造利潤。

  第二個管理邏輯起點的經營目的是創造顧客。

  管理邏輯的第二個起點的經營目的是創造顧客,這是工業化逐漸發達的經營環境決定的。

  當企業開始關注顧客的時候,企業的管理重心已經從對内效率和效果的管理轉移到同時兼顧對企業外部顧客的管理,這說明企業已經度過生存階段,開始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關注如何更好地為他人創造價值,企業的需求階段就發展到了尊敬需求的階段,企業經營已經開始不僅僅為了獲得利潤而工作。

  創造顧客階段的管理強調對顧客的挑選,認為應該明确厘清打交道的顧客和不想與之交往的顧客,隻和願意與之交往的顧客打交道才能提高利潤。

  第三個管理邏輯起點的經營目的是成為優秀的品牌雇主。

  利潤從何而來,是管理的邏輯起點。網絡社會裡,提高個人效率是管理邏輯的第三個起點,而這個起點企業的經營目的是成為優秀的品牌雇主。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做最佳雇主是一種可以帶來财務回報的投資,而不僅僅是一種法規或者可有可無的成本。這是由網絡社會透明的經營環境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