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約十餘億人患有高血壓,其中約四分之一在中國,特别是中國農村地區。近期就有一篇相關的文章,再次登上了《柳葉刀》雜志。
●《柳葉刀》(The Lancet)是一份獨立的綜合醫學期刊,是全球頂尖的臨床、公共衛生和全球衛生知識的可信來源,在全球所有全科和内科學期刊中排名第一。
3月2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内科孫英賢教授團隊承擔的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中國農村高血壓控制項目(CRHCP)II期結果:《非臨床醫師社群衛生保健工作者主導的強化降壓幹預政策在降低心腦血管事件中的效果:一項開放标簽、結局設盲、整群随機對照研究》再次線上發表于國際醫學頂刊《柳葉刀》(The Lancet)雜志(IF=202.731)。
● 該研究首次證明,在全人群中強化降壓治療(以血壓<130/80 mmHg為降壓目标)可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同時也為大陸農村及全球類似地區提供确切的高血壓控制政策和可操作方案。
這項研究表明, 采用多層面綜合幹預模式對非臨床醫生社群衛生保健工作者進行規範教育訓練和指導後,他們能根據簡易的标準治療方案在高血壓管理中發揮關鍵作用。該成果對于中國基層乃至全球其他資源不足地區的高血壓管理具有推廣借鑒意義。
近年來,國際上對高血壓降壓目标值這一重大科學問題存在很大争議。降壓目标不僅是全球心血管及高血壓領域學術争議的焦點,更是關乎全球十餘億(大陸近三億)高血壓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臨床問題。因缺乏充分證據,各國指南對降壓目标值的推薦差異很大,2017年美國指南等将降壓目标值确定為130/80mmHg,歐洲等高血壓指南将其定為140/90mmHg。
在以往發表的重大研究中,SPRINT研究證明,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強化降壓可進一步減少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發生;而STEP研究在60-80歲老年人群中證明,強化降壓可進一步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但對于大多數其他人群缺乏證據。
針對這一問題,孫英賢教授團隊開展了國際上最大規模的多中心随機對照研究(CRHCP)。經過3年幹預和随訪發現,在全人群中強化降壓可使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事件下降33%,心肌梗死下降23%,腦卒中下降34%,心力衰竭下降42%,心血管死亡下降30%,全因死亡下降15%,充分證明了強化降壓的有效性。
此外,CRHCP項目還對強化降壓的安全性進行了綜合評價,與對照組比較,盡管幹預組中低血壓的發生率有所升高,但症狀性低血壓、損傷性跌倒以及暈厥的發生風險在兩組間均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既闡明了該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充分證明以130/80mmHg為目标的強化降壓方案可以在全人群中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又解決了一個重要的技術難題,證明以非臨床醫師社群衛生保健工作者為主導的多層面幹預措施可以有效管理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進而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發生。
本項目為大陸乃至世界高血壓防治提供新的确鑿證據。
來源: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