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先講個你可能沒注意到的事,但挺值得聊聊:
前一陣《去有風的地方》熱播。男女主角的微網誌評論大相徑庭:
這是男主角李現的微網誌熱評:
幾乎都是誇贊。“寶,謝謝你演繹了最好的謝之遙。”
這是女主角劉亦菲的微網誌熱評:
“劉亦菲,你該進組啦,沒有存貨了。”
特像娛樂圈的海澱媽媽在雞娃。
這就是我今天想聊的,娛樂圈最焦慮的,不是男明星的粉絲,而是女明星的粉絲,“花粉”。(男明星粉絲叫“生粉”)
“花粉”有幾個共性:1、女性居多。2、對待女明星的事業極其嚴苛。
先不說這種“娛樂圈海澱媽媽式雞娃”追星是否應該,我更想說的是,為什麼女明星的粉絲如此嚴厲?如此焦慮?如此讨厭“歲月靜好”的叙事?
是對自己所處生活裡水溫的感覺。
二
我随便舉幾個常見的例子:花粉如何“催促”女明星。
要求女明星精進業務。
比如楊超越,粉絲留言幾百字提醒,“片場不要嘻嘻哈哈的。”“重點戲提前幾天找找狀态。”粉絲接近淩晨 12 點還在輸出。
花粉不是學表演的,但會做功課,研究張頌文怎麼記台詞,再回報給偶像。
怎麼笑——“多練習咧嘴甜甜自然地笑。”
眼睛怎麼亮——“改善眼白紅血絲,太多影響顔值了眼睛也不亮。”
見不得女明星業務下滑。
批評絕不嘴軟。
還是楊超越,“皺眉瞪眼三件套,幾年了怎麼還是這樣。”
批評譚松韻,“餅爛是事實,也不怪粉絲破防。沒必要說隻要她演什麼都行,萬事總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倒退可不是好事。”
印象最深的是楊幂。有一陣楊幂電視劇口碑撲街,粉絲坐立難安。大家換成統一頭像,劈頭蓋臉地質問:
“你還想當人民的女演員嗎”(楊幂自己之前說的職業目标)
“姐姐,請問你未來有規劃嗎?”
也有打感情牌:
“寶貝我們都希望你好。”
“姐姐,最近我覺得我越來越不認識你了。”
怕楊幂看不到,或假裝看不到,直接線上下活動舉牌。怼到你面前,你總要看幾眼吧?
有個熱詞是,“花粉人均事業心”。但這件事在“生粉”上,就沒那麼凸顯。
男明星休息一陣不工作,一組帥照或一支生活 vlog 營業也能過去。但女明星不行,粉絲對女明星更嚴厲——
不能停、不能松懈、不能退場。
三
對于戀愛這件事,花粉很“嫌棄”。但與其說“嫌棄”,我覺得可能是“擔憂”,甚至“害怕”。
沈月當時傳出疑似戀愛的消息,底下有兩條評論很有意思:
——“搞事業和談戀愛不能一起嗎?”
——“您可真是綠茶天使,你讓她去談戀愛呗,看有戲拍嗎?沒安好心。”
批評沈月也挺狠的,“一邊賺錢一邊戀愛是以就安于現狀了嗎?”“剛有點成效就擺爛了嗎?”
不要陷入戀愛,就像“公約”一樣被維護。馬思純和張哲軒官宣戀情時,爆掉的熱搜詞條是,“尊重祝福”。不是真祝福,粉絲帶着氣。還有“恨鐵不成鋼”的“恨”,覺得她把一手好牌打爛。
是以女明星會在不同的場合表态:
會工作。會努力工作。
馬思純甚至自己在粉絲群裡解釋,自己不是戀愛腦。“我不是不拍,是身體不行。”
評價女明星有一條非常嚴苛的線,大家都有共識: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就要被嘲。沒有好的狀态,就要緊張起來。
劉詩詩和吳奇隆結婚後,有一陣工作量減少。“劉詩詩還沒出來拍戲”,這件事就成了粉絲心中的一根刺。同齡人有了新作品,年輕一輩也開始長出來,實在太焦灼。現在劉詩詩已經回歸拍戲了。
劉詩詩有一部古裝戲,粉絲在國術指導老師的微網誌下面留言,請嚴厲點。
“老師,不要放過劉詩詩好嗎!!!她沒問題的我替她決定啦!!!”
“不要放過自己”—— 是大家的共識。
四
不知道你看花粉的評論感受到了什麼?我感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焦慮。
花粉中最欣賞一種女性:狠、不被掣肘、不被拖拽。
趙麗穎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趙麗穎離婚時,直接沖上熱搜第一。粉絲們喜悅之情難表,開始抽獎。當時資料顯示,離婚 2 小時後,她微網誌漲粉 16 萬。
關于趙麗穎的婚姻生活,大家知曉不多。但大家喜歡看一個女明星不要被孩子家庭老公綁着,喜歡看她不被任何東西拖拽。
趙麗穎的成長,完全符合這些苛刻的标準:
她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年 365 天,在劇組待過 300 天以上;
她幾乎沒有讓生育影響到工作。把工作安排在懷孕前後,確定手裡有存貨;
*懷孕期間她憑此劇獲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她時刻繃緊了弦,即便是生産前 4 天,也還在忙着簽合同;
她離婚也很幹脆,“姐姐獨美”是大家誇贊她的一個詞。
今年登上春晚,大家更是稱贊。
這也是我感覺到的,花粉不喜歡女明星分享戀愛丈夫家庭孩子,甚至到有些極端。這和不喜歡男明星曬戀愛完全是兩碼事,背後是自身生存處境的焦慮。
一個挺有意思的例子,章子怡曬自拍照,說自己陽了。熱評第一是:
“姐快點拍戲好嗎”
章子怡還回了對方,“不關心健康嗎?”
還有條留言說,“姐你(暫時)不拍戲的話,cover個女團舞給我看看呗。”
我當時看到确實有些驚訝,以前章子怡被說野心寫在臉上,現在粉絲要把她野心寫在她臉上。
實在不行讓她跳個舞。
我在想這條留言的意思也許是,要章子怡始終在場。不管怎麼樣,你要在場,你要被看見,你要被讨論。雖然章子怡是我視野裡事業心很強的女星了。
我還在另一個女明星評論區看到一句話:
“别想着歲月靜好!”
五
因為沒有“歲月靜好”可言。
站在領獎台上的熱依紮金光閃閃,眼含熱淚。但拍那部讓她獲獎的《山海情》時,她的孩子還在哺乳期。是職場上的背奶媽媽,一度為照顧不好孩子流淚自責。
沒有站在閃光燈下的女演員在等待機會。
一場電影展閉幕上,當一個男演員為自己争取機會:“以後有好的項目,青年導演們不要忘了,這裡有一個又便宜又好用的演員。”
當一個女演員為自己争取機會:“親愛的年輕導演、著名導演、制片人,我們是一群非常熱衷表演的女演員,我們一直在堅持。”
“最後我想說,我們足夠專業,我們首先完成導演定向,然後才是角色。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們更多機會!”
一個女性要保持不退場,背後往往意味着輪軸轉的工作,一刻不停的作息和反複切換的身份。多一層身份,就多一層辛苦,但一旦退場,會更難辦,更痛苦。
是以才會倒逼出如此嚴苛的規則。
一條皺紋的浮現,足以将你踢出女主的行列;
一場生育時間的缺席,留給你的生存空間窄之又窄;
一次角色選擇的失敗,會直接将多年積攢的口碑清零。
太多生存經驗告訴她們:一旦“出錯”,一旦缺席,一旦停步,冒的風險和代價都非常大。
趙麗穎在 25 歲時寫過一篇部落格,标題叫,《每天對自己說努力、奮鬥、為明天!》。裡面有句話:
“一想到未來我會在哪裡,是什麼位置,是否笑得美麗又不羁,我就明白當下我該怎樣取舍。”
最後她鼓勵自己,力求堅強。
28 歲時,她參加節目,會羨慕别人掉眼淚。她說自己“不太會哭了”。
“強悍太久,讓我軟弱很難。”
她們不會哭了。
撰稿:周七
責編: 丁丁
希望你的世界,
天空海闊,任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