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作者:BOSS外傳
“開城門、迎闖王,闖王進城不納糧。”

這是明末農民軍領袖李自成在起兵反明的過程中,沿途城池中流傳的童謠。雖然不知是何人所做但是可以看出這位自号“闖王”的農民軍首領有多受歡迎。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伴随着這首童謠的傳唱,攻入紫禁城。明末帝崇祯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缢而死,國祚不滿三百年的大明王朝随之轟然倒塌。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一個王朝的滅亡總是伴随着諸如感慨和歎息之類的情緒,但是明朝的滅亡還有更多的因素在其中。

在這場關系着無數人命運的皇城守衛戰中,朱由檢斷絕一切後路誓與皇城共存亡,李自成明明勝利在望卻要派人與崇祯帝和談。這令人感覺十分詭異的行事作風,不禁讓人疑惑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與國家共存亡的崇祯帝

公元1627年,朱由檢從其兄朱由校手中接過皇帝的寶座即位稱帝,是為明末帝崇祯帝。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此時的大明已然是大廈将傾,早已不複當年的榮光,外有後金也就是後來的清朝軍隊不斷的騷擾和劫掠邊關,内有因連年天災而無路可走的農民軍勢如破竹。

不過大明雖然已經顯現敗勢但還沒有到最後關頭,雄心勃勃的崇祯帝希望可以采取措施中興大明,“扶大廈于将傾”。

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崇祯帝這第一把火矛頭直指魏忠賢,他采取了緩兵之計,對于魏忠賢一派閹黨的恩寵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與日俱增,起初魏忠賢等人十分害怕朱由檢即位就會來一個“秋後算賬”,但在這些恩寵之下,魏忠賢等人漸漸地就開始麻痹大意起來。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朱由檢看到時間逐漸成熟,便借口魏忠賢一派中的官員接連受到彈劾為由,開始不斷打擊魏忠賢等人。

又當着魏忠賢的面宣讀了彈劾魏忠賢的十條滔天罪狀的奏疏,把那個不可一世的“九千歲”,吓得“三魂沒了兩魂半,七魄沒了六魄”。隻能眼睜睜的看着崇祯帝以極刑處死自己。

不過雖然朱由檢鏟除了魏忠賢這一心腹大患,又勤于政事,任命信任的官員組建内閣,又相繼派遣諸如洪承疇之類的大将鎮守關外抵抗清軍。

或許是“人算不如天算”,朱由檢使出換身解數,想要力挽狂瀾,然而這一切都無法阻止大明王朝滅亡的腳步。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此時的大明不僅外有清軍虎視眈眈,就等着大軍入關,推翻大明。其内也因為當時處于小冰期許多地方連年天災,甚至于一些地方數年竟然沒有一個豐年,旱災、蝗災、饑荒、寒冬各類災難輪番登場。

被逼的退無可退的大量饑民紛紛揭竿而起,明末農民運動就這樣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朱由檢在平定農民運動的過程中,政策制定有所失當,雖然招安、剿滅了許多叛亂,但是對于這些農民軍沒有進行妥善的安置。

農民迫切需要的糧食等物資沒有獲得根本解決,紛紛再次揭竿而起,農民軍勢如破竹,甚至将明朝的“龍興之地”都給占領。朱由檢雖多方補救,奈何無力回天,大明已步入日薄西山的最後時刻。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而在這些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中,“闖王”李自成乃是後起之秀,一路上招募了大量的饑民和謀臣武将,一路高歌猛進,揮師北上目标直指紫禁城。沿途的明朝守軍或是被殲滅或是投降,也就是在這種大明的存亡關頭,南遷都城的提議也漸漸開始被大臣們不斷提出。

臣子們紛紛勸谏朱由檢,雖然大明此時已經是内憂外患了,但是起義軍以及清軍的勢力範圍大都集中在北方,而大明還有着廣闊的南方疆域,而且曾經的都城南京也還尚在大明手中。

如果此時能夠遷都南京,而後徐徐圖之。憑借着大明數百年的底蘊基業以及朱由檢的努力,恢複大明昔日的強盛也并非毫無可能。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退一萬步講即便是中興無望,但依靠長江天險和南方之富庶,效仿前朝宋朝,與李自成和大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也是可以的。

畢竟“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可是朱由檢在幾番思索之後,還是毅然決然的拒絕這個提議。不僅如此他還殺掉了自己的幾個孩子和妃嫔,以此來告訴臣子和百姓,他要與這座紫禁城、這個江山社稷共存亡。

讓人疑惑的點來了,一邊是可以保住身家性命、部分江山的“光明大道”,另一邊是社稷傾覆、自身難保的死路一條。朱由檢不應該如此的“認死理”,為何執意要“一條道走到黑”呢?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因為朱由檢明白固然“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但是大明的狀況并不像臣子們所預料的那般樂觀,此時的大明内憂外患、天災人禍不斷上演,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

大明現在如同一個行将就木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一味地打強心劑,選擇用南遷都城的方式苟延殘喘的話,不過是回光返照,根本無力恢複昔日的榮光。

而朱由檢也會像是喪家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終日,不僅整日惴惴不安,還會失去作為君主應有的氣節和尊嚴。

再加上因為吸取了前朝教訓,朱元璋曾留下遺命,告誡後世子孫“不得割地、不得賠款、不和親”,朱棣将都城遷到更加靠近邊境的北京也是有着這種目的在其内,以用“天子守國門”的方式來保住祖宗留下的江山。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是以朱由檢在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之後,無論如何都不能也不可以允許遷都的提議。

如果說朱由檢這至死不願南遷的舉止還有“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的顧慮,還有着一些自己的長遠考量與理智思考的話。

那作為作出另一個詭異舉止的主人公李自成,其行為之反常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李自成出現了大腦當機?李自成究竟做了什麼讓人驚詫不已?

明明隻差“臨門一腳”,李自成為何“突然變卦”?

說完了此時端坐于皇位之上,準備“君王死社稷”的朱由檢,我們再來說彼時正騎着高頭大馬,準備攻入紫禁城的這位,也就是号稱“闖王”的李自成。他的起義曆程真不愧這個名号,乃是一點一點“闖”出來的,可謂是既看過高山也來過低谷。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明天啟年間李自成因為在家鄉無法償還巨額債務,再加上犯了大案在身,不得已逃離家鄉去往别處投軍。

豈料“屋漏偏逢連夜雨”,原本在軍營中有所名聲的李自成又遇到了上司克扣軍饷。處處受阻的李自成不得已與其他人一起揭竿而起,後來幾經輾轉之下,李自成來到了老闖王高迎祥的麾下,做了一名“闖将”。

後來老闖王兵敗被殺,李自成就接過這杆大旗,成為了新闖王。率領着屬下四處征戰,攻下許多城池,終于引起了明朝的關注。

明軍以十萬之衆,輔以“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政策,将農民軍分别包圍。這個政策十分有效,李自成遭受嚴重打擊,帶領着殘部17人“惶惶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在群山之中輾轉逃命,眼看就要全軍覆沒。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不過或許是李自成命不該絕,就在這個時候遠在關外的清軍再一次騷擾邊關,大舉入侵。臣子們有的建議朱由檢先穩住清軍,集中力量剿滅李自成等農民軍,之後再抵抗外敵。

但是朱由檢在這個關鍵時刻再次決策失誤,搖擺不定,緻使延誤戰機。不僅邊關再次遭到損失,李自成也得以有了喘息之機,決心厲兵秣馬,以圖東山再起。

李自成不久以“均田免賦”的口号召集到大量流民參加自己的農民軍,很快李自成就恢複了實力。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前文所提到的童謠開始在百姓之中流傳開來。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李自成聲勢浩大,再加上明軍忙于應對張獻忠等人,李自成率領部下如入無人之境,一路上高歌猛進、勢如破竹,接連攻下衆多戰略要地。

李自成不僅率部四處征戰、攻城略地,而且還殺掉了包括皇叔朱常洵、山西總督孫傳庭在内的衆多要員。不久李自成攻克陝西全境,并在古都西安建立大順朝,李自成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大,隻剩下最後一個重要目标,那就是大明皇城—紫禁城。

李自成在率領大軍向皇城進發的過程中,不僅連戰連捷,還招降了許多明朝官員。就在李自成已然攻入都城,距離皇帝寶座隻差“一步之遙”,就連在皇城的朱由檢都做好了“君王死社稷”的準備之時。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李自成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十分疑惑的舉動,他命大軍于皇城之外駐紮暫停,并在夜晚派之前投降的太監秘密進入皇城與朱由檢談判。

李自成派人入城與朱由檢密談,許多人都認為這是李自成想要向朱由檢逼宮,迫使他不戰而降,或者是以好言相勸,讓朱由檢禅位于他,避免都城百姓生靈塗炭。

但是其内容據記載卻讓人直呼出人意料,李自成竟然是派人與朱由檢以交換條件的方式,進行一種類似于和談的談判!

李自成派人向朱由檢說出了自己的條件,表示自己坐擁雄兵百萬、兵強馬壯,隻要你能把西北封給我,我便可以裂土稱王。然後我就幫你對内剿滅各地農民運動,對外把那些清軍趕回關外去,保你大明江山永固。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但可惜此時的朱由檢已經心生死意,也明白不論是遷都還是與李自成達成協定,都無法力挽狂瀾,阻止大明滅亡的腳步,于是斷然拒絕。

李自成做出如此意料之外的舉動的真正原因,恐怕隻有李自成自己知道,但是我們不難從一些曆史記載中推測一二。

李自成此舉或許是明白,即便自己能夠成功入主皇城,但是自己畢竟得位不正,難以長久。如果可以裂土稱王,那最起碼還可以保留眼下的大好局面。總好過之後雖然入主京城,但不斷兩個月就在倉皇出逃的過程中被誤殺而死要好得多。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當然李自成或許并沒有那麼深謀遠慮,因為在李自成知道談判破裂之後,并沒有再次進行談判,而是直接揮師攻城,徹底終結大明王朝。

李自成談判的舉動可能隻是效仿前人,要有一個“師出有名”的理由罷了。這樣一來無論成與不成自己都沒什麼損失,還能獲得一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

朱由檢與李自成的詭異舉動,更為明王朝的滅亡添加了幾分悲壯與神秘色彩。朱由檢雖然看似愚不可及,但那或許是因為他看出苟且偷生不過是将明朝滅亡延後幾年而已,并不能實作自己中興大明的夙願。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李自成的這個決定表面看去就是優柔寡斷、難成大事的表現,但或許背後也有自己的長遠考量在其中。

人生就像是一張試卷,上面有許多選擇題,雖然很多時候我們都應該選擇最符合題意以及有利于自己的“選項”,但有的時候,或許也需要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

朱由檢此舉是剛愎自用也好,是還抱有幻想也罷,但也有可能正是明白個中道理之後,才明知最後隻能在煤山自缢,也不願苟延殘喘、毫無氣節的活着。

人生這張卷子不僅有選擇題,還有一些閱讀了解題,如果隻看表面沒有一些深思熟慮的話,最後要麼是總是差那麼一點,要麼幹脆就是文不對意,滿盤皆輸。李自成此舉看似多此一舉、詭異異常,但也許其背後的道理十分簡單,個中目的也是另有深意。

明朝滅亡24小時前,發生了兩件事,至今都讓人覺得詭異

面對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如果隻是看中眼前利益沒有長遠考慮,亦或者淺嘗辄止而沒有深謀遠慮的話,很多事情都難以成功,這個時候不妨停下來,冷靜的思考一下,或許一切都會變得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