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要買車的人請注意日本車開始衰敗

作者:科技良言

日本的家電、電子産品都已經被中國打趴下了,2022年日本電子産品貿易逆差,連日本國内電子産品市場都被外國占領。汽車行業會在什麼時候趴下,日本國内的汽車市場被外國品牌瓜分?

中國國内,我們再看看比亞迪一家單挑日系的出色成績、比亞迪2022年總銷量成績非常出色,12月銷量22.3萬台。

要買車的人請注意日本車開始衰敗

而5家上榜的日系車,老大豐田系合資隻有比亞迪的90%。比亞迪一家的銷量都占到日系的60%。雖然2022全年看,日系銷量仍很高。

大家要清晰,比亞迪全部都是新能源汽車,将日系新能源汽車拿出來跟比亞迪對比,大家都會以買比亞迪為榮、買日系車為恥。

2023年,日系車将會追随韓系車覆轍,灰溜溜地滾出中國嗎?

幾年内日系必定衰敗吧?

特斯拉比亞迪在股市、銷量的風光,其實是工業強國在賭國運。

要買車的人請注意日本車開始衰敗

中國、德國的GDP中,狹義汽車産業占比10%以上,美國略低,日本更高。汽車産業占日本制造業的45%以上,日本世界500強企業裡,有60%以上都是生産汽車或零部件,帶動1000多萬人就業,而日本總的就業人口也才8000萬。而豐田是日本唯一營收超過2000億美元的。

日本的汽車産業一旦衰敗,精日和漢奸将會絕迹吧?為什麼日本的汽車産業會如此快速衰敗?

日本國防不能自主,産業受美國控制,從1990以來,美國讓日本不斷點錯科技樹。

日本在30年的時間裡,竟然連續6次搞錯了發展方向,哪怕日本企業蒙對一次,都能讓日本走出經濟停滞的泥潭。

第一次點錯科技樹,是沒有趕上網際網路時代的潮流。

搜尋引擎:谷歌,百度;

社交網絡:推特臉書,騰訊;

電商平台:亞馬遜,淘寶京東,日本什麼都沒有?

盡管淘寶快速關鍵資金來自日本軟銀,但日本網際網路就是點錯科技樹。

第二次是顯示産業液晶和等離子,日本企業選擇了等離子,而現在隻有中國笑到最後。此外還有新能源汽車的氫能與電動車之争、5G通信技術領域,雲計算領域,光刻機“幹”“濕”之争,智能手機領域,日本都走歪了道路。

此外,日本最近30年,資料造假成風也是點錯科技樹的一種劣質國民品行補救。

我們回到新能源汽車産業,這個攸關國運的話題。

中國、美國、德國、日本等汽車大國誰點對了科技樹?

如何判斷誰對誰錯?怎樣才能找到一個最優的科技樹枝?

中美目前都選擇了純電動車,其背後的邏輯是純電動車電能轉換效率高。

純電是不是最優的呢?還有沒有更優的科技樹?

科技樹的選擇,可以使用類似自動控制優化調節的PID調節、遺傳算法、路徑最優算法和旅行推銷員問題等算法計算出來。通過使用這四種算法,合理的工程技術名額群組合。得到了一個最優科技樹。

在這四種工程算法中,都涉及一個評判标準的問題。為此,設定一個标準是借助“油井-車輪”(WTW)效率理念。提出“STS”即solar to service。即太陽能轉換為服務人們生産生活的有用功。STS的包含了多個次元的評價,選擇最重要的5個:整體系統太陽能轉換效率、整體系統太陽能利用總量,機關能源(千瓦時)成本,機關能源利用裝置成本,被服務使用者感受。

以前、所有的研究者都隻着眼于單個環節的。如提高光伏發電效率、提高汽油發動機熱效率。未曾将從太陽能到有用功當成一個系統研究。

晶矽、薄膜、鈣钛礦結構等等光伏技術,聚光光熱技術、锂電池、锂硫固态、氟陰離子、氫氧燃料等電池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研究者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

但是、研究人員未曾認識到一個可怕的事實,那就是不管他們多麼努力,方向選擇錯了。即便他們的電池技術、汽車技術達到所有的理論上的最大值。

他們研究出來的技術都會是昙花一現。

我們利用四種不同算法找尋到了一個相同的結果:就是新能源汽車上安裝一個發電電動機。

要買車的人請注意日本車開始衰敗

如上圖,是四個電動機的新能源汽車,其中一個電機是發電電動機。新能源汽車上也可以是一個發電電動機,既負責驅動車輛,也負責給電池充電。

通過PID調節、遺傳算法、路徑最優算法和旅行推銷員問題等四種算法計算出來,得到的結果是這是最優的科技樹,能有效解決交通能源、移動裝置能源的用能補能問題。

我們看整體效率,如果汽車每天開100公裡,耗電14度。那麼發電機不需要啟動,太陽能從光伏轉換到汽車運動的效率将會高于20%。這将會是所有系統中最高的。如使用液态陽光作為燃料,其效率會在10%以上。而使用化石燃料,相對于傳統燃油車的優勢也會高于30%(比亞迪的混動為例)。

再看整體能源總量,不考慮工業應用,汽車是服務個人的最大功率處理單元,達數百千瓦。将發電電動機作為能源進行中樞之後,形成的能源處理能力非常巨大。中國有3億輛汽車,以平均1輛有15KWe的發電能力,中國有45億千瓦的發電功率,而2022年中國裝機功率才25億千瓦,考慮汽車發電電動機的可利用小時數達10小時以上,該發電裝置的可發電量,将是中國目前的3~5倍。作為一種備用能源,即便太陽熄火1個星期,中國也不會缺電。

機關能源成本:最低的能源成本是光伏發電直充電動車電池,光伏成本已經低至0.1元每度,即便使用了95#汽油,其度電成本也不過1.5元每度。

機關能源利用裝置成本:一個發電電動機+高效燃油/甲醇發動機的成本比幾萬塊的新能源電池低一個數量級。作為交通能源裝置,其成本已經展現在車輛使用價值,而額外的發電功能讓其價值得到延展。

服務使用者感受:比燃油車更省心,隻需要停車插電,就能實作電能的充電、發電回報電網等。而且電車更安全,多電機確定不會抛錨,燃油/甲醇燃料補能充能量隻需要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