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少女,有什麼深層原因?

作者:黃鹂談曆史
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少女,有什麼深層原因?

中國古代時期,由于社會發展落後和思想保守等原因,女子大多數都被打上“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标簽,以至于很多女孩小時候不能受教育,隻能在家裡學女紅,或者跟着母親學習相夫教子的規矩,等到了十一二三就被嫁了出去。

曆史上還有很多著名的皇帝迎娶妃子的案例,而大多數都是十一二三的花季少女。比如漢惠帝在張嫣11歲的時候,在呂後的逼迫下,把她立為皇後;隋朝時期的獨孤皇後,在14歲的時候就嫁給楊堅,而唐朝時期,李世民迎娶了13歲的長孫。這樣的在十三四歲就家人的花季少女,在曆史上還存在很多,甚至在唐朝時期,國家還推出了一項“女子14歲必須嫁人”的規定。

那麼為何古代男子,尤其是皇帝,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花季少女?是因為古代本身成家就早,還是因為有其他方面的深意?

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少女,有什麼深層原因?

以上舉的一些皇室家族的例子,但也隻是冰山一角,其實不止是皇帝,就算是平民百姓娶妻,也都是十三四歲的少女,然而在如今社會,迎娶十三四歲的少女可是觸犯了社會法律,屬于犯罪,在古代時候,為何又變成了正常現象呢?這其中有一些原因。

其一,社會動蕩,人口因素。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當中,經曆過十幾個王朝的更新疊代,每一次更新換代都伴随着戰亂、軍火、數以萬計的死傷。而古時候的醫療水準落後,而且技術也十分落後,人口死亡率本身就很高,再加上出生率又低,本來人口就少,更别說古時候還經常經曆戰亂,每一次戰亂都意味着人口驟減。

為了保證人口,古代人就形成了結婚早的習慣。其次也就是古人的壽命平均都短,不像如今技術進步帶來的醫療裝置,可以保證人們平均壽命在七十歲左右。最混亂的那幾個時期裡,人們的平均壽命甚至連二十歲都不到,而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也才四十歲左右。醫療的落後、社會的不穩定、人民生活的困苦等各方面的社會環境因素,都是古代結婚早的原因。

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少女,有什麼深層原因?

其二,花樣年華,轉瞬即逝。對于古代女子來說,青春年華十分重要,一般十三四歲才是女子一生中最美的時刻,這時候她們正是朝氣蓬勃、青春洋溢的花樣年華,而正是這樣美好的年紀,才是古代皇帝喜歡的最主要原因。

縱觀中國曆代皇帝,大多都是迎娶十三四歲的妃子,這樣的小女孩被送進宮裡,還未長成,性格和思想觀念尚在形成中,最容易讓皇帝把她們培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不僅如此,如果按照标準對這些被納進宮的女子進行培養,就更容易對其控制和管教,也便于她們日後更好地服侍皇帝。衆所周知,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坐在九五至尊的位子上,享有的一切待遇都十分講究,必然都是精挑細選,而且還要經過嚴格審查。

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少女,有什麼深層原因?

古代選秀的女子就是這樣一批經過精挑細選,還得仔細“打磨”的美玉。衆所周知,古代的選秀程式十分複雜,首先得滿足年齡條件,也就是十三歲到十六歲之間,其次得滿足長相條件,得長得五官端正,不能歪瓜裂棗,甚至對于身形體态都有明确要求。前面提到漢惠帝立11歲的張嫣為皇後,那隻是呂後為了鞏固政權使出的卑劣手段,大多數古代皇帝的秀女年齡都在十三四歲。

其三,鞏固皇權,早日理政。中國古時有很多皇帝都是被太後或者朝臣扶持的“傀儡皇帝”,這些皇帝在年幼時期就被迫登上帝位,不過隻是頂着一個皇帝的名頭,坐在朝堂的龍椅上,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懂什麼朝政,都是背後的推手想要控制權利做出的舉動。

而有時候掌握實權的人為了進一步鞏固權利,還會把與自己有親緣關系或者有利益關系的女兒嫁給皇帝。最知名的案例還屬呂太後與漢惠帝。當時呂太後把握朝政,一時間權勢滔天,扶持了傀儡皇帝——漢惠帝登基。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呂太後甚至把漢惠帝的小侄女,年僅11歲的張嫣嫁給他當皇後。這樣有悖人倫的事情卻隻是為了滿足自己鞏固權利的目的,可想而知古代皇室的可悲可歎。

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少女,有什麼深層原因?

而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皇帝在位時間久了之後,慢慢明事理、知是非,這樣的皇帝用俗話說就是“翅膀硬了”,等皇帝明白過來自己處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上後,自然要把權利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但身後掌握一切的人自然也不肯輕易就放手。

此時皇帝通常采用的辦法就是通過“立後”來鞏固地位。本來皇帝的年齡就沒多大,總不能給人找個二十幾歲的,是以也就形成了古代皇帝迎娶的都是十三四歲的花季少女的現象。

其次,除了要鞏固權利,皇帝迎娶妃子通常也是為了結盟和鞏固統治。比如曆朝曆代都會存在“聯姻”的現象,具體就是指皇帝與一些偏遠地區聯姻結盟,以達到國家穩定的目的。比如清朝時期就有皇太極為了跟科爾沁結盟,就迎娶15歲的哲哲;再比如康熙時期,為了與重要大臣索尼結盟,康熙就迎娶了11歲的赫舍裡氏。

這些女子的年齡都不大,都被拿來當做聯姻或是鞏固統治、又或是鞏固政權的工具。而曆史上存在一個最小的六歲皇後,也是為了鞏固皇帝的政權所結成的一樁同盟,就是上官桀的孫女與漢昭帝的婚姻,當年漢昭帝11歲,而上官皇後不過六歲。

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少女,有什麼深層原因?

其四,為了綿延子嗣,讓皇位或者家族後繼有人。有一句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自古以來就根植于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古人總覺得隻有後人才能把家族延續下去,這種觀念長期以來都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以至于最後還形成了“重男輕女”的觀念。雖然現代社會這種思想觀念有所改善,但也不可否認古時候這種觀念确實常見。

古時候平民家庭的男性都如此重視繼承問題,更不用說需要繼承皇位的皇家。自古以來,皇室家族都對子嗣問題十分重視,從夏朝開始實行的世襲制,更是需要皇位“後繼有人”才可以。

而且古代認為,多子多福,是以皇帝的孩子一般都會有很多,而後宮的妃嫔自然也很多。上文提到,古代的平均壽命很短,中國曆代皇帝的壽命也不過三四十歲左右,如此短壽,自然需要更早地考慮繼承人的問題,而考慮繼承人就必須要娶妻生子,因為為了對付古代醫療水準落後帶來的短壽問題,古代皇帝通常結婚很早,趁着青春時期,多綿延子嗣。

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少女,有什麼深層原因?

前文也提到過古代醫療水準落後,是以導緻女子生孩子就是在鬼門關裡走一遭,而且當時的生活水準也不像現在如此高,孩子生下來後是否能夠存活也是問題,這種種問題都導緻了人口數量遲遲無法提高,而為了提高人口基數,就不得不在年紀小的時候就結婚,然後才能夠多生子。

而且除了年齡這個因素,還有身體上的因素,古人認為,年齡小的時候出嫁,就可以多生子,而生理上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女子在十三四歲的時候正處于發展快速時期。古人認為這個時期的女子身體正處于發育期,是以是生育孩子的最佳時期,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身體健康,不易生病,那麼就有能力順利把孩子生産下來,況且按照古人的觀念來看,如果母親身體好,那麼孩子的品質也就好。

如果是太年輕的女子呢,身體還沒有發育完成,不能生育,但真等到年老色衰的那一天,女子生育的風險高,很有可能造成母子雙亡的現象,是以也不會讓女子在太晚的時候結婚生育。

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少女,有什麼深層原因?

其實随着現代科學的發展,很多理論得到證明,古代人的觀念大多都是民間的主觀臆斷,十三四歲的少女身體正處于發展期,在這個時期生育孩子會讓女孩元氣大傷,并不有助于女孩的身體健康,是以古時候的觀念不可取,還是要順應時代和科學的發展,祛除古代的糟粕觀念。

其五,為了更有利于自己的統一。前文提到古代皇帝有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與大臣“聯姻”,當然,還存在皇帝把自己的女兒嫁出去,與其他地區聯姻的現象。

這類做法通常是要與偏遠地區,也就是古時候的匈奴,達成結盟關系,進而讓他們少進犯中原做出的舉動。古時候的皇帝自然不會考慮自己的女兒是什麼想法,隻知道這樣做有利于國家和人民,也有利于他的統治。

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少女,有什麼深層原因?

曆史上常見的被皇帝嫁出去的公主通常也都在十四五歲,有了這一層聯姻的關系,兩個區域之間自然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親緣”關系,也就能保皇帝的江山社稷長期穩固。

通常出嫁的公主都在十幾歲,一方面是因為局勢所迫,公主也等不到長大;另一方面還是因為當時社會觀念的影響,如果公主在太大年紀還沒被嫁出去,就會被老百姓恥笑,有損皇家的臉面。

是以曆史上大多數出嫁的公主都在十幾歲的花樣年華裡,比如館陶公主出嫁時才15歲,而固倫敖漢公主嫁去蒙古的時候,也才13歲,乾隆的女兒嫁給和珅的兒子時,也不過13歲。

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少女,有什麼深層原因?

總結,總而言之,古代男子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女子,一方面是因為古代社會的影響,還有因為古代思想觀念的影響,還有就是身在皇族的迫不得已以及身不由己,然而随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更加進步,這種觀念也逐漸被時代摒棄,對于古代的一些觀念,我們也不能一味地批評,隻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順應各個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