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悲情的李斯

作者:花姐曆史說

或許說到李斯,更多的人想到的是他與秦始皇的狼狽為奸,為了自己的利益,殘害同門,然而卻極少有人感受到,那狠絕手段下包藏的雄心壯志。有人因為想到他撺掇秦始皇焚書坑儒(當然,也有人說焚書坑儒其實是秦始皇弄的,李斯還儲存了很多的書)而憤怒:他自己也是讀書人啊,也是儒家弟子,這樣的行為,與禽獸何異?又或許想到的是他的雄才大略,是他的才華:勸說秦始皇吞并六國,一路輔佐,最後成功了,又創了新的字型,全國推行,統一了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是秦國著名的丞相。在秦始皇創不世大業之時,可以說,李斯功不可沒。

悲情的李斯

公元前247年,李斯來到秦國,帶着滿腔的抱負與才華,最初拜在呂不韋門下,依靠着自己的才華,一步一步靠近政治中心。

公元前237年,受鄭國事件影響,秦國貴族趁機大肆攻擊諸侯國的客卿,秦始皇下令逐秦國之外的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在被逐途中,李斯寫下了著名的《谏逐客書》,被秦始皇采納,召回,不久升職為廷尉。

之後便是大展身手,一展宏圖,燃燒自己的青春,發光發熱,在史書上狠狠的刷了一把存在感。

魯迅曾評價李斯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矣”。在曆史的長河中,秦代能夠找到有著作流傳于世的文人,僅李斯和呂不韋二人。

他還自創了小篆,小篆在大篆的基礎上簡化而成。友善了人們的書寫,也友善了推行。

到了後來,李斯的兒子都娶了公主,女兒都嫁了公子。或許,不久就會成為秦朝大家族。然而,前208年,李斯三族腰斬于亂市。

悲情的李斯

司馬遷《史記》裡,有著名的李斯五歎,其中,有兩歎給我的感觸最深。

一個是李斯為默默無名的小吏時,有一次看到廁所裡面的老鼠,吃的是大糞,看到有人靠近,便飛快的受驚而逃;而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大米,有人走近,卻熟視無睹,無動于衷。聯想到自己的身世,李斯歎曰:“人之賢不肖臂若鼠也,在所自處耳!”或許那時,權欲的種子便已埋下。看《天行九歌》時,李斯與韓非告别的情景,不知怎的讓我對李斯生出許多仰慕。大概是他的那種毫不掩飾的雄心壯志。于是也便不難了解為什麼勸秦始皇吞并六國的人會是李斯:因為他本來就有着不甘于人下的抱負,也有着大幹一場的雄心。或許當年兩人的告别是兩人悲劇的開始,然而無疑,在權力這條李斯自己選擇的路上,他走得非常成功。而當時讀到李斯此歎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似乎很似能感受到李斯的傷感,或許是更強烈一些,悲憤。一種看透現實的涼薄與冷清。也正是因為看透了,便也多了一份理智。便也能在混亂的時代,看準秦國,并在之後,為之奉獻自己的一生。

悲情的李斯

還有一個是李斯腰斬于市之前,對他的兒子說:“吾欲與若複牽黃犬,輿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時二世二年七月,一代丞相李斯,晚年弄了個晚景凄涼的結局,大兒子李由因為戰死,反倒得以安葬老家,其餘三族之人,皆身首異處。有人說他是自食惡果。早年,他的兒子勸其回家養老,李斯沒有同意。或是不舍其富貴繁華,畢竟位及顯赫,富貴極矣;或是放不下其雄心壯志,不願田園終老;亦或是,還未來得及抽身離開,便身陷鬥争旋渦。當年的激流勇進,是他一生的驕傲,後來的未能抽身離開,也成了他無力改變的遺憾。隻是一步錯,步步錯。李郎拼盡一生,最終并沒能掙到一個好點的結局。雖然,他有着衆多的貢獻流傳于世。誰又能說這樣的李斯,不是悲情呢?

#曆史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