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拱火”和綏靖,美西方真的很雙标

作者:小眼睛侃大世界
“拱火”和綏靖,美西方真的很雙标

俄烏戰争爆發後,我們常聽到“拱火”這個詞,就是說美西方不想讓戰争結束,不停的唆使烏克蘭繼續戰鬥的意思。

但美西方這些邪惡的國家,并不是對所有的沖突和戰争都采取“拱火”的态度,也有“綏靖”的時候,簡直就是無恥雙标的代表。

1931年9月18日,一名日本軍官在上級的授意下,用一枚小型炸彈,在中國奉天(今沈陽),一座日本人所有的鐵路橋下引爆,造成橋體輕度受損。日本當局指責中國當地抵抗組織制造了這次爆炸,日本關東軍于次日對該地區的所有軍事目标展開了襲擊。擁兵20萬的愛國将領張學良,訓示部下不得抵抗,一路撤退到關内。

“拱火”和綏靖,美西方真的很雙标

1932年2月5日,不到半年時間,日軍占領東北三省全境。1932年3月1日,僞滿洲國成立。

3000多萬同胞成為亡國奴,一百多萬平方公裡領土,成為日本後來入侵中國腹地的基地。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國民黨政府第二天即向國際聯盟提出控告。需要提示的是,當時的國際聯盟主要話語權掌握在英國和法國手中。

1931年12月10日,國際聯盟通過決議,決定由英國人李頓爵士率英、美、法、德、意等五國代表組成調查團,實地調查“九一八”事變情況。國聯調查團在東北進行了為期6周的實地調查,起草了14多萬字的《李頓調查團報告書》。

1932年1月7日,美國國務卿史汀生照會中國和日本,宣布日本對中國東北的軍事行動是侵略行為,是對中國領土和主權的侵犯,違反了凡爾賽和約,美國政府對此不予承認。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軍第一遣外艦隊海軍陸戰隊分三路突襲上海閘北,一·二八事變(即淞滬抗戰)爆發。駐守上海的國軍奮起抵抗,給日軍以迎頭痛擊。随後張治中率中央軍第五軍增援上海,雙方陷入僵持。2月28日,英國、法國、美國三國公使介入調停。5月5日,中日雙方簽署《淞滬停戰協定》,規定中國國民革命軍不得駐紮上海,隻能保留保安隊,日本取得在上海駐軍的權利,6月,日軍全部退回日租界。

1933年1月1日,日軍開始進犯山海關,把侵略矛頭指向了華北,遭到中國軍隊抵抗。5月31日,中日簽署《塘沽協定》,規定中國軍隊撤出長城以南,将熱河和冀東大片地區劃為“非武裝區”。日本打開了通往華北的大門,并開始實施全面分離華北,将華北變為“第二個滿洲國”的計劃。

“拱火”和綏靖,美西方真的很雙标

1933年1月15日,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向各國發出美國不承認滿洲國的通告,表達出對日本的強硬态度。

1933年2月24日,國際聯盟大會通過了《李頓調查團報告書》,并指出:東北主權屬于中華民國;日本違反國際聯盟的盟約侵占中國領土并使之獨立;“九一八事變”日軍行動并非自衛;“滿洲國”不是出自民族自決的運動,而是日本參謀本部策劃組織,由日本軍隊執行而存在。并建議中日兩國軍隊都撤出東北,東北三省由西方列強共同管理。國民黨政府表示“原則接受”,而日本卻不滿國際聯盟的譴責而宣布退出國聯。

雖然國際社會普遍贊同美國的立場,但并沒有采取實質的行動遏制日本的對華侵略。

蘇聯為了避免與日本發生沖突,多次向日本申明重視維護和鞏固與日本關系,對日本侵華保持中立立場。蘇聯的态度使日本消除後顧之憂,客觀上助長了日本的侵華野心。

國民政府曾将希望寄托于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然而西方政治家們此時主要精力集中于歐洲,未向中國伸出援手。

國聯的綏靖态度使日本對國際社會不再心存忌憚,它向日本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号,嘗到了甜頭的日本,從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把亞洲人民拖進了戰争深淵。

如果蔣介石在天有靈,看到美西方對烏克蘭拱火,不知道會不會罵一句:娘希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