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海軍有多奇葩!(非脫口秀,真實事件)

作者:五行火焰山

印度海軍戰績輝煌,不僅炸過從俄羅斯租借過來的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連自家最新研發的首款戰略核潛艇也差點搞沉。

在印度海軍的作戰序列中,驅逐艦、航空母艦都能夠買買買或造造造,但潛艇部隊就有些特殊了。正常潛艇還好說,但核潛艇作為二次核打擊的關鍵性武器,全球幾個核大國都禁止對外出售核動力船隻。印度自身沒有建造核潛艇的經驗,憑空建造不現實,買又買不到。要如何才能發展自己的核潛艇?這時印度将目光放到了蘇聯身上,畢竟蘇聯是印度最主要的軍事合作夥伴和武器供應國。既然買不到,那花錢租賃總可以。于是在1982年4月,印度花高價從蘇聯租用了一艘查理級670型攻擊核潛艇,并改名“查克拉”号,印度語中查克拉,意思是戰神,可見這艘核潛艇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

在此次租賃協定中,印度的超能力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蘇聯甚至同意向印度轉讓部分核潛艇技術,印度這才得以啟動自己的核潛艇計劃。隻不過印度人的計劃向來是說變就變。

90年代初期,印度核潛艇的發展方向一直是攜帶正常巡航飛彈的攻擊核潛艇,然而随着死對頭巴基斯坦的核打擊能力逐漸增強。印度政府着急了,迫不及待的想把印度計劃中的攻擊核潛艇改造為能攜帶核彈頭、具備核打擊能力的戰略核潛艇。是以,在1998年,印度将已經研發的差不多的攻擊核潛艇強行修改為戰略核潛艇。這或許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由攻擊核潛艇改為戰略核潛艇的潛艇了。

最終,這一計劃發展出來的便是印度第一款核潛艇殲敵者級。殲敵者号排水量僅6000噸左右,這意味着其是世界上最小的戰略核潛艇。

該型潛艇從整體上來看接近攻擊核潛艇,可卻攜帶了彈道飛彈。

在殲敵者級的研發階段,印度就同步開始了與之配套的潛射彈道飛彈的研發工作。這次印度人卻一反常态的沒有選擇冒進,畢竟彈道飛彈一旦發生事故,那威力可不是鬧着玩兒的,是以他們選擇研發一款小型的隻能攜帶單枚核彈頭的輕型彈道飛彈,來裝備自家的首個戰略核潛艇,而這款飛彈就是如今,該級艇上裝備的K15潛射彈道飛彈。

相比大國家動辄六千千米起步的滿載射程,K15飛彈在滿載狀态下的射程僅有短短七百五十千米,這個距離隻能勉強威脅到巴基斯坦的幾個大型城市。對于那些海岸線更長、戰略目标更多、戰略縱深更廣闊的潛在對手來說,K15飛彈基本上起不到什麼戰略威懾。

世界主流的戰略核潛艇标配都是要求核潛艇排水量在1萬噸以上,并搭載射程超過一萬千米的潛射彈道飛彈。美國的俄亥俄級、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級都滿足這一标準,6000噸級的殲敵者号距此差之甚遠。同時,這些核潛艇攜帶的飛彈數量也不是殲敵者号可以比的。以俄亥俄為例,可裝載288枚核彈頭,射程高達一萬兩千千米。而殲敵者号滿載狀态下僅12枚K15飛彈,并且不到一千千米的短射程會使殲敵者号面臨一個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不得不非常靠近對方的海岸線進行活動,這使其更容易被敵方提前發現。除此之外,殲敵者号上搭載的壓水反應堆功率僅為80兆瓦,是所有同類型核潛艇中功率最低的。

核潛艇最大的優勢就是,不受燃料限制,能夠長時間在大洋深處的秘密地點執行戰略巡航,美俄等國的核潛艇執行巡航任務一次,往往都是長達數月,而印度雖然也曾大張旗鼓的進行了戰略巡航,但卻僅僅持續了20天,原因正是殲敵者号的心髒,也就是核反應堆出了問題,其配備的核推進動力包存在嚴重的耐用性問題。是以,殲敵者号的出航維護周期要比一般的戰略核潛艇更加頻繁,同時航速也難以達到當今主流核潛艇的水準。其最大水下航速僅為24節,而前面提到過的殲敵者号需要貼着敵國的海岸線才能夠得着打擊目标,這大大增加了其被發現的機率。而一旦被發現,僅憑那24節的水下航速,根本逃不出反潛艦艇和飛機的次元。手短腿又瘸的雙重作用下,殲敵者号被譽為最弱核潛艇都不為過。

不過雖然其性能弱,但好歹也是印度舉國之力打造的首款戰略核潛艇,前前後後共耗資30億美金。然而就是這麼一艘印度的驕傲,卻在印度官兵的操作下差點原地沉沒。

2017年,殲敵者号核潛艇正式進入印度海軍服役,然而就在同年2月就發生了進水事故,差點沉沒。按照印度官方給出的說法。當時該艇正在港口内息泊,進行日常的維護保養工作。但不知是哪個沒腦子的水兵把潛艇的後艙蓋錯誤的保持打開狀态,大量海水直接湧入了體,關鍵還一直都沒有人發現,于是艙門就這樣一直開着,海水就這樣一直灌着,潛艇就這樣一直在水裡面泡着。

等發現時為時已晚,海水直接泡壞了核反應堆和艦上的大量電子器件。不過幸好當時事故發生在港口内部,及時關閉了核反應堆,否則後果無法想象。

當然,對于印度軍方這樣的說辭,有人表示懷疑,因為潛艇停在港口,說明殲敵者号當時并未處于下潛過程,除非印度人把艙門修在水線以下,否則并不會出現大量海水倒灌入核潛艇内部的情況。是以,有專家認為該艘核潛艇進水。可能是因為沒有關閉海水管路或者水箱的檢修門,進而導緻海水大量湧入,再加上緊急時刻又沒有應急處置成功,最終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結果。不過,無論真相到底是什麼,都反映出印度海軍官兵那低下的訓練水準。

當然,印度海軍潛艇部隊的災難史不止這一件。

2012年,印度從俄羅斯租借了一艘阿庫拉級971型攻擊核潛艇,該艇排水量超過12000噸,最高航速30節。雙方合同為期十年,共計10億美金,可以說印度又一次,憑借超能力鞏固了與俄羅斯的深度友誼。

但誰知道後面等着俄羅斯的卻是個大坑,印度将其拿到手後便取名為查克拉二号,開開心心在海底兜了幾年風後,竟在2017年把它給撞了。事故發生地還是在該艇進出母港時所走的航線附近,往往這片海域附近的水文資料都是屬于潛艇官兵最為熟悉的部分。縱觀其他國家海軍在進出港階段的航行事故。基本都是船與船的碰撞事故,在家門口怼到航道上造成損壞的案例着實罕見。這次碰撞海底導緻查克拉二号的聲呐裝置受損,印度自己又修不了這進階貨,沒辦法不得不讓俄羅斯專家維修,經過六個月才修好。

不知前去維修的俄羅斯人心裡什麼感受?相當于你借給别人的車,雖然對方花了錢租用,但出了門就給你撞了個稀爛,這心情就像吃了蒼蠅一樣惡心。

不過你認為這樣就完了?印度人表示,當然不,這艘潛艇租期十年,原本是2022年4月歸還俄羅斯,但印度卻在2021年6月提前給送回去了。

俄羅斯此時心底感到隐隐不安,這租期還沒到,怎麼就匆匆的要還回來?該不會又出了什麼岔子?

這不查不要緊,一查。簡直要了老命了,原來查克拉二号在2020年四月份的一次巡邏任務中,一個布置在非耐壓間隔與耐壓間隔之間的高壓罐發生了嚴重爆炸,導緻艦身與魚雷發射系統嚴重受損,可以說是最緻命的打擊。該起事故的認定依舊是人為因素導緻的。

在印度專家考察後認為,借自身技術很難完成修複,而如果再邀請俄羅斯專家前來修複,所需修複的時間至少為一年,花費可能要大于七千萬美金,而查克拉二号攻擊核潛艇的剩餘租期還有兩年,在歸還前付出這麼多實在不劃算。經過綜合權衡後,印度海軍做出了可進行簡單修複,力保在水面航行不是沉沒的狀況下,提前十個月歸還俄羅斯的決定。

不得不說,印度這算盤打的可真精,隻是不知道這次俄羅斯人心裡是怎麼想的。不過反正印度有超能力,隻要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因為在發生事故的2019年,印度與俄羅斯簽署了一項價值30億美金的協定,繼續租用另一艘阿庫拉級核潛艇,合同期限同樣是十年。

30億美金是什麼概念?一艘阿庫拉級核潛艇造價也就17億美金,同樣價錢至少可造兩艘。碰上印度這麼個大金主,舍得花如此大的價錢租借俄羅斯的核潛艇,即使撞沉了又怎麼樣?老子拿着錢再建一艘就是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