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齊向東:社會對網絡安全建設的了解仍停留在“有病治病”

作者:南方都市報

近年來,網絡安全問題屢見不鮮。從西北工業大學遭受境外網絡攻擊,到Facebook使用者賬号密碼被洩露,資料洩露、網絡攻擊等問題頻頻發生。有資料統計,2022年全球多個國家頻繁發生資料洩露事件,資料洩露事件總計超過20000件。

如何預防網絡安全問題再次發生?進入5G時代之後,數字安全面臨着哪些新挑戰?全國兩會期間,南都記者就此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

齊向東指出,大陸政企機構的數字化系統長期缺乏網絡安全營運與維護,導緻漏洞較多,容易遭到黑客攻擊,已經成為資料洩露的主要源頭。

專訪齊向東:社會對網絡安全建設的了解仍停留在“有病治病”

01

網絡安全要遵循“零事故”标準

南都:今年是你第一次履職全國政協委員,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齊向東:今年兩會,我聚焦民營企業發展和國家網絡安全能力提升兩大方面,提了五份提案。其中兩個提案是《關于網絡安全要遵循“零事故”目标的建議》和《關于資料安全任重道遠,需要有決心、恒心和信心的建議》。

去年,奇安信作為北京冬奧網絡安全官方服務商,創造了奧運“零事故”的世界紀錄。這場大型實戰的勝利啟發我們,網絡安全“零事故”是可以實作的目标。是以,我建議以“零事故”為目标築牢大陸的網絡安全防線。在資料安全保護方面,需要政府部門堅定決心,加快推進網絡安全合法合規落地;網絡安全廠商堅定恒心,以“零事故”為目标提升資料安全保障水準;全社會堅定信心,從我做起,建立縱深防禦的内生安全系統。

南都:如何了解這裡的“決心、恒心和信心”?

齊向東:具體來說,政府主管部門層面,建議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細則,強化網絡安全工作一把手責任,對瞞報、漏報網絡安全事故依法追究責任,倒逼企業機構加大網絡安全投入。建議财政部明确要求在新增IT預算中10%用于網絡資料安全建設。

網安廠商層面,建議網絡安全廠商以“零事故”為目标,持之以恒地開展高強度科技創新,重點骨幹科創企業應連年保持15%以上的研發費用收入占比,用先進技術跑赢“網絡犯罪”。

政企機構層面,要承擔資料安全主體責任,當涉嫌踩資料安全紅線時,能通過技術手段自證清白,自覺接受安全審查。建議政企機關要加大網絡資料安全系統建設的投資,安全系統占IT投資比例要達到10%以上。

02

政企機構是主要的資料洩露源頭

南都:奇安信是網絡安全的領軍企業。在你看來,目前大陸網絡安全行業有何特點?面臨哪些挑戰?

齊向東:目前大陸的網絡安全行業已經進入高速增長階段,競争激烈,發展空間廣闊。在我看來,網絡安全行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網絡安全理念落後。社會對網絡安全建設的了解仍停留在“有病治病”的階段,片面認為網絡安全就是簡單的網絡防禦,對網絡安全應付了事,網絡安全防護手段落後。

其次是政企機構缺乏應對全球網絡戰的能力。俄烏沖突爆發說明網絡戰場已經與熱戰戰場緊密關聯,網絡防線關乎現實戰局。絕大多數政企機構在面對強勢網絡攻擊時隻能被動挨打。

最後是多數政企機構缺乏資料安全能力。現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政企機關的資料量激增,資料存儲、加工、使用和交換安全問題突出,因為事發突然,政企機關普遍缺乏安全能力。

南都:如何才能提升政企機構的安全能力,保障政務資料安全?

齊向東:近幾年,大型資料洩露事件時有發生。其中最主要的洩露源頭,就是政企機構的數字化系統長期缺乏網絡安全營運與維護,導緻漏洞較多,容易遭到黑客攻擊。

保障政務資料安全,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有資料安全态勢感覺能力,達到“三個知道”:知道有沒有攻擊,知道有沒有罪犯進來,知道有沒有資料丢失。二是要防外部攻擊。資料安全難,難在資料的應用廣泛,不能鎖在保險櫃裡,内部人在用、外部人在用、還有App調用,外部攻擊就隐藏在其中,識别難、防護難,解決辦法是建系統。

三是防内鬼。網絡安全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問題,更是人的問題——據統計,資料被盜90%以上和内部人有關。“防内鬼”的重點對象是“三員”:技術員、管理者、操作員。解決辦法是用零信任架構和特權賬号管理來牽引資料安全體系建設。

南都: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有觀點認為,健康碼應該完全退出,涉疫資料也應盡快銷毀。對此,你怎麼看?資料“善後”的過程中,有哪些安全問題值得注意?

齊向東:我認為,健康碼的資料需要删除或者做匿名化處理,因為當中包括諸多個人資訊。如果要使用,也得在使用者自主同意後才能使用。

在這個過程中,有關營運部門需要及時公開資料的流向、删除或者匿名化的有關情況,并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如果被利用到其他地方或牟利等非正常途徑,每一個公民都有權利拒絕。

03

大陸網安産業還在初期成長階段

南都:你曾提出,5G時代,傳統安全防護将完全失效。5G時代的數字安全面臨哪些新挑戰?如何建立全新的防護機制?

齊向東:5G時代資料流通速度更快,接口更多,每一個資訊接口都是一個風險點,帶來了很多安全風險。首先是終端裝置種類多數量大,防護“盲點”激增。其次是新技術廣泛應用,安全風險層出不窮。

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建立完整的内生安全體系。2020年,我們提出“内生安全架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将内生安全理念落地,真正轉化為體系化的網絡安全。我們将安全能力融入到業務場景中,從源頭端做好安全建設、安全監控,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風險。

南都:産業界對于增加網絡安全投資的呼聲一直很高。據你觀察,目前大陸對于網絡安全行業的投資和重視程度如何?

齊向東:有資料顯示,大陸網絡安全産業每年有15%-25%的高速增長。政企機關對網絡安全體系建設的投資和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不論是硬體、軟體還是網絡安全服務的市場都是在穩步擴大。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處于初期成長階段。

一方面,政企客戶網絡安全建設預算過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比如,根據美國白宮公布的2023财年預算提案,非國防聯邦機構的網絡安全預算占IT預算比例達到了16.57%,而大陸的政企機構的網絡安全投資占比僅在3%左右,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另一方面,政企客戶的需求處在從買産品向買體系化服務的過渡期。網絡安全是攻防對抗行業,隻有以“零事故”為目标的體系化服務,才能不斷發現網絡資料系統的薄弱環節,進而産生擴大的市場需求。

采寫:南都記者胡耕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