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BI商業智能的“8大問”|一文讀懂大資料BI問題1:商業智能BI和大資料是什麼關系,如何選擇?問題2:什麼是大資料BI?什麼是自助式BI?和傳統BI有何差別?問題3:BI的多元資料模型和OLAP是什麼,實用價值在哪?問題4:商業智能BI在資料分析工作中的作用,是必要的嗎?問題5:BI如何選型,需要考慮哪些點?問題6:如何實施BI?問題7:做BI人的前景在哪裡?問題8:如何系統的學習BI知識?

關于BI,就從過往的了解,搜尋以及知乎的一些問答,大家困惑的點主要集中于大資料與BI的關系,BI的一些技術問題,以及BI行業和個人職業前景的發展。這裡歸納成8個問題點,每個問題都做了精心的解答,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問題1:商業智能BI和大資料是什麼關系,如何選擇?

BI(BusinessIntelligence)即商業智能,它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用來将企業中現有的資料進行有效的整合,快速準确的提供報表并提出決策依據,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業務經營決策。

大資料(Big Data)是指在可承受的時間範圍内用正常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資料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适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資訊資産。

兩者是不一樣的概念,BI相對于大資料更傾向于決策,适合支援經營名額支撐類的問題,大資料則内涵更廣,傾向于刻畫個體,更多的在于個性化的決策。

現今,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采用hadoop一類的大資料架構——資料倉庫——自己研發的報表、OLAP分析等,或者前端選用成熟的商業智能報表和BI分析軟體,像FineBI之類的大資料BI都能對接大資料平台。傳統企業,小型的公司沒有那麼多的業務分析的需求,大多尋求excel、業務系統的簡單報表功能或者專業的報表工具來解決問題;一般中大型企業資料量大時會建構資料倉庫,用BI在前端分析展現。當然很多傳統企業針對特定業務(比如使用者畫像、風控分析)采用大資料技術。

整體來講,選擇大資料還是BI依據需求來定,大資料元件大多開源,需要大量的人力開發。BI大多商用,需要一定資金和一定時間的項目實施。

問題2:什麼是大資料BI?什麼是自助式BI?和傳統BI有何差別?

大資料BI

大資料BI有這樣幾類特性:能對接hadoop一類的大資料平台,做資料分析;能處理大資料量(億級以上),響應速度快,比較考驗的是BI的資料處理計算性能和資料庫性能。

傳統BI &自助式BI

傳統BI重在于資料平台搭建,提供報表服務,以IT為主導;自助式BI重在于資料分析,以業務分析為主導。兩者的資料處理流程相通。

傳統BI:通常指企業内部大而全的統一報表或分析平台,代表性的老牌BI工具廠商如 IBM的cognos,Oracle的OBIEE,SAP的BO等均包含豐富的功能子產品,比較适合于打造一體化的大而全的統一平台。傳統BI一般面向IT研發人員,他們多集中在企業的技術部門,傳統BI的打造方式基本如下:

關于BI商業智能的“8大問”|一文讀懂大資料BI問題1:商業智能BI和大資料是什麼關系,如何選擇?問題2:什麼是大資料BI?什麼是自助式BI?和傳統BI有何差別?問題3:BI的多元資料模型和OLAP是什麼,實用價值在哪?問題4:商業智能BI在資料分析工作中的作用,是必要的嗎?問題5:BI如何選型,需要考慮哪些點?問題6:如何實施BI?問題7:做BI人的前景在哪裡?問題8:如何系統的學習BI知識?

自助BI:面向的是不具備IT背景的業務分析人員,與傳統BI相比更靈活且易于使用,而且一定程度上擺脫對IT部門的大幅度依賴。不同于以往“IT主導的報表模式”,轉而向“業務主導的自助分析模式”發展。自助BI通常的應用場景:

關于BI商業智能的“8大問”|一文讀懂大資料BI問題1:商業智能BI和大資料是什麼關系,如何選擇?問題2:什麼是大資料BI?什麼是自助式BI?和傳統BI有何差別?問題3:BI的多元資料模型和OLAP是什麼,實用價值在哪?問題4:商業智能BI在資料分析工作中的作用,是必要的嗎?問題5:BI如何選型,需要考慮哪些點?問題6:如何實施BI?問題7:做BI人的前景在哪裡?問題8:如何系統的學習BI知識?

問題3:BI的多元資料模型和OLAP是什麼,實用價值在哪?

試想一下分析業務資料時場景,經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業務的衡量名額。例如分析銷售資料,可能會綜合時間周期、産品類别、分銷管道、地理分布、客戶群類等多種因素來考量。這些分析角度雖然可以通過報表來反映,但每一個分析的角度生成一張報表,各個分析角度的不同組合又生成不同的報表,每嘗試分析一次,就得抽一次數,這會使得IT人員的工作量相當大。

而OLAP的作用就是盡可能将所有的次元條件及聚合值都準備好,供使用者在分析時可以按照任意次元來分析。

以BI的實際應用來講,拿到資料,可能需要下鑽到比較粗的粒度觀察資料,比如從日期時間次元、從地域品類次元來分析資料,對應到BI的操作上,就是拖拽次元、過濾排序、次元切換,鑽取等操作,cube或者資料倉庫就要響應這種操作,這就使用到了下鑽、切邊、切塊、轉軸等功能。

問題4:商業智能BI在資料分析工作中的作用,是必要的嗎?

在資料分析過程中,BI也算是一個工具,能自助取數,用于快速分析,制作分析報表。很多網際網路、零售、金融企業會有自己的資料分析團隊會專業的分析人員,使用的工具可能從SPSS、SAS、R、Python不等,這些工具能對準備好的資料做數理統計分析,取數的工作大多還是要交給IT人員去做。像目前的自助式BI因為上手很簡單,對于多元度的資料可以從各方面來展示,而且能及時生成資料報告,可在平台上管理報表和分析表單。是以是否有必要,因需求而異。

關于BI商業智能的“8大問”|一文讀懂大資料BI問題1:商業智能BI和大資料是什麼關系,如何選擇?問題2:什麼是大資料BI?什麼是自助式BI?和傳統BI有何差別?問題3:BI的多元資料模型和OLAP是什麼,實用價值在哪?問題4:商業智能BI在資料分析工作中的作用,是必要的嗎?問題5:BI如何選型,需要考慮哪些點?問題6:如何實施BI?問題7:做BI人的前景在哪裡?問題8:如何系統的學習BI知識?

問題5:BI如何選型,需要考慮哪些點?

BI工具可分為傳統型BI以及自助型BI。傳統型BI,國外以SAP BO、cognos、Oracle BIEE等為主;自助型BI,比如國外的Tableau、Qlikview,國内的FineBI、永洪bi等等。

站在産品的企業的角度,可以從領先能力、産品能力、服務能力以及價格能力去着手衡量。可通過海比研究給出的一套《BI選型名額體系》來判斷。

關于BI商業智能的“8大問”|一文讀懂大資料BI問題1:商業智能BI和大資料是什麼關系,如何選擇?問題2:什麼是大資料BI?什麼是自助式BI?和傳統BI有何差別?問題3:BI的多元資料模型和OLAP是什麼,實用價值在哪?問題4:商業智能BI在資料分析工作中的作用,是必要的嗎?問題5:BI如何選型,需要考慮哪些點?問題6:如何實施BI?問題7:做BI人的前景在哪裡?問題8:如何系統的學習BI知識?

1、領先能力=行業地位+領先性

比如公司在行業中的低位、市場占有率、公司在該領域的專注性以及技術的領先性。商業智能目前的市場格局不算大,可擴充到報表領域去衡量。

2、産品能力=公司産品線+核心産品功能+解決方案

一般來講,公司的産品線越完整,相關産品的整合能力越強,越好。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産品的功能是否實能解決企業最關注的的問題,是否能覆寫更多行業,BI解決的是行業通用性的問題,解決能力越強,産品越優秀。

3、服務能力=服務專業能力+維護能力

BI的實施很考察人員的專業性,過去由于國外IT巨頭的稱霸,很多産品的項目都承包給第三方實施,造成服務脫節。現在很多湧現的國内軟體公司一般都會有專業的實施團隊,本地化服務很占優勢,是以這一點不妨考慮本土産品。

4、價值能力=成功案例+成本效益

選型前可看看同行業的企業夥伴們用的是什麼類的BI工具,使用情況如何。包括從功能費用、項目實施費用綜合考慮來看的成本效益。

問題6:如何實施BI?

實施BI的前提,最重要的是基礎資料的統一。比如貨品資訊,客戶資訊,公司内部資訊。缺少的資料雖然可以臨時補,但是随着公司業務的擴充,這種資料化營運的方式需要不斷精細,資料管理的規範任務要落實到業務員的考察,如果得到上司的支援會更容易推動。有了這些齊全的資料,BI的實施才有保障。

然後是業務的統一。比如銷售模式,采購模式,結算方法,品質管理的統一。比如銷售模式不統一,有的分公司先結算後配送,有的公司先配送後結算,業務形式不統一,口徑不統一,就會造成資料的時間差。

其次是業務部署。每個公司的業務部署不同,有的是集中部署有的是分銷部署,如果BI是放在總部實施,需要将各地分散的資料統一起來,建立資料倉庫,保持基礎資料的統一,但其中,如何提高速度,如何優化配合方式,這點需要研究。

BI人才儲備是否足夠,需要業務人員和資訊人員的積極配合,這個效果才能夠比較良好的推動,而且還能夠持續的發展。為了讓技術和業務人員更好地貼合,要将技術和業務有效結合,最大效率的把報表和BI系統的功能發揮出來。

對于上BI,還有其他考慮,比如價格預算,比如是否用開源,比如後續開發和維護,這裡做個統一的解釋。

明确業務需求:強烈的業務需求,明晰的業務目标,能否抓住核心是一個項目成敗的關鍵。

“産品+定制+服務”的建設思路:是否要選擇開源的産品?如果你有很強的開發能力,可以考慮。但建議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工具來做,傳統企業不比網際網路企業,網際網路企業是以資料來驅動的,與傳統企業的模式不一樣,再說,後續維護也是成本啊。業務項目建設如果不借助比較成熟的産品工具,從技術代碼進行創新式的開發,不經過疊代以及檢驗很難規避風險,很難形成一個成熟的産品。如果覺得國外BI産品“龐大”,完全可以選擇FineBI這一類輕量化的工具。

最後,就是認清技術力量的現狀,不妨建議靈活開發、疊代開發和重構,注重技術和管理的配合。

問題7:做BI人的前景在哪裡?

剛入門BI這一領域的人,未來的職業發展可以走技術、走管理、走開發。

1、走技術方向:(按照技術路線進行劃分)

ETL,這塊是BI永恒的重點之一,需求也是一直持續,隻是相對來說,ETL會比較枯燥。在這一塊,掌握一兩款順應潮流的大工具,擁有相應年限的工作經曆,行業性要求不太高,可以找到一個不錯的崗位。DS、INFA、SSIS這些都是蠻有需求的。

資料倉庫,主要指的資料倉庫設計,架構設計等,一般來說LEVEL會比較高,薪水待遇也還行,屬于偏高端人才了,一般都會要有5年、7年或更多年限的經驗,對行業性經驗要求比較高。

前端應用,SAP BO、COGNOS、BIEE等工具的熟練應用,可以做甲方内部顧問也可以做乙方項目顧問。從前端切入去接觸到更多業務和需求,對提高自己的業務水準有好處。

資料挖掘資料分析方面,這塊個人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資料分析師的需求一直在增加,但和BI的背景不是非常貼合,要學資料統計學知識,R、Python語言等,學的東西很多。

2、走管理路線

管團隊管某塊業務,做項目總監,而後上升到CIO之類的,偏向管理屬性,對人的溝通交流尤其是與高層交流的水準較高,比較IT在企業大多屬于業務支撐部門,很多事情很難推動,同時還要思考如何提升IT在企業的地位,這個你隻要觀察自己的部門上司怎麼做的,慢慢摸索了。

3、走開發

第三方軟體開發公司了,比如SAP之類的公司(有點難度),或者國内帆軟、永洪等其他BI公司的軟體開發了,難度是要有一定的程式開發基礎,但是對業務的了解也能帶來一些幫助。再或者是去一些創業公司帶團隊做BI産品,現在做前端可視化分析的公司有很多,雖然不完全類同于BI,但有很多共通之處。

問題8:如何系統的學習BI知識?

這裡給出一個學習架構

1、學習資料庫知識, 掌握基礎技能SQL

2、技術選擇:資料倉庫 / ETL / 前端開發等等

3、 選擇技術工具:

資料倉庫-Oracle、SAP HANA、Hadoop都是主流;

ETL- informatica 、kettle;

自助式BI工具-Taleau、帆軟FineBI、Power BI

4、學習業務知識

5、實操資料分析工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