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一哈,新入如何優雅的跟老闆打招呼

又一個周五,總是讓人有些期待。

  

  今天說一下職場中第一次和老闆見面如何優雅的跟老闆打招呼。

  

  作為一個近幾年換過好幾個工作的老油條的人來講,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還是從今天的事情說起, 昨天leader說大老闆明天要來公司,具體是來幹什麼,咱也麼問,反正肯定不是特地來看我的。入職三個月,包括面試,都沒和這個所謂的老闆有過交集,是以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對我而言其實沒有任何波瀾。 我隻是好奇leader多次口中的老闆到底是誰,幹啥的,我所了解的老闆不應該是一個公司的實際出資人,或者投資人嗎? 作為上市網際網路公司我們更多聽到應該是XXO,什麼CEO,CFO,COO,CTO. 而作為從服務業轉到網際網路做技術的人來講,我比較在意和注意CEO和CTO. 因為CEO能決定一個公司能走多遠,也就是說我能靠他在這個公司吃多久的飯,而CTO則是決定着我在這個公司學到哪些有用的知識,或者如何快速的成長,很多最後靠技術還能在這個行業吃多久的飯。而所謂的老闆我其實我并沒有多少好感。有些公司老闆可能是行業精英,是以CEO的角色其實就是老闆;有也技術型公司老闆可能是CTO。但是很多公司的老闆隻是公司的實際出資人或者叫股東。是以老闆這個詞在我的腦海裡完全沒有更值得仰望的身份。而這次所謂的老闆其實隻是我們這個産品線上的一個頭頭,和上面我所說的XXO的還搭不上,而如此這樣一個人被稱為老闆,不知道被CEO或者真正公司的老闆聽到後會作何感想。也許這個隻是大家的一個稱呼,如果是這樣我覺得也算正常。

  

  快到點兒吃飯的時候,身邊的leader接了通電話,大概聽出了老闆在樓下,正準本上來,于是乎就上演了下面我們這幾個小喽喽的奇妙,歡快的對話。

  "老闆"來辦公室的時候待着口罩,不得不說從帝都回來的人衛生安全意識的确要高了不少,緊接着平時還算嚴謹的leader帶着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老闆"大概和我們見了一下面,這個大概一詞就是我沒聽清"老闆"吐出的任何一個詞,隻能看見leader和"老闆"細繩嘀咕。我懷疑他都不知道我們這幾個新人姓什名誰?依我的想法不應該是這樣的場面嗎?

  

  leader:"這是xxx,做雲原生開發的,現在負責宇宙空間站邊緣雲業務..."

  老闆:"xxx, 辛苦了,這一個月來感覺咋樣??"

  xxx: "感覺挺好,感覺氣氛很好,同僚們技術都很棒。。。"

  

  這些套路的場面完全沒有,哈哈。接下來就是老闆把leader叫到對面的小黑屋子裡,繼續嘀嘀咕咕,而平時這個時候早已去吃飯的小夥伴們都沒羅開自己的座位,對面的A小聲的對斜對面的B說,咱們去吃飯不? 要不要跟老闆打個招呼呢?隔壁隔壁的小C說,你去你去,叫一起去吃飯。可是看這架勢,老闆壓根兒沒想到要去吃飯更沒想過一起用午餐的情形。于是我首先起身,路過C的時候故意聲音比平時大了一點兒說:

  “老闆在,不會大家都不敢吃午飯了吧?”

  A說:“我先去趟洗手間。”

  

接着,A,B,C,D,E小夥伴都起身了,走廊上大家有說有笑,不知是誰說,“老闆來都沒主動大打招呼,不太好吧,老闆還在上面,我們就下來吃飯,會不會。。。”

  電梯口等電梯時,遇到A上洗手間回來,看了我們一眼疑問到:“老闆和leader呢?”

  

B說:"還在裡面談話呢?"

  A說:"要不咱們去打個招呼再去吃飯吧!"

  

這時候電梯來了,我們一群人壞着忐忑的心上了電梯,到了一樓,A從出口處很嬌羞的移到了大廳到旁邊,衆人不解,A說,要不我們在這兒等等吧,B,C也附和着,我就有些看不過去了,叫他們走,這時,D對A說,X哥,你的戲份真多。我們都一起笑了。當然這些都是玩笑話,路上他們繼續談論着老闆的一些事情。我心裡在想,如果"老闆"是技術出身,那這些的繁文缛節他根本就不會在乎,如果不是,或許真的會在意這些"細節", 可是一個部門的老大真的這麼注意形式,那他這個位置是如何坐上去的呢? 難道也是靠這些"細節"嗎?如果是,那不免有些擔憂上上一級,CEO的眼光...更擔心我還能在這裡吃多久的飯。

  

  對于初入一個新的公司打勞工而言,其實不必事事都那麼小心,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如何能在這個公司快速的成長,也應該适當關注一下公司的發展戰略,CEO決策,CTO技術革新能力,做一些深入思考,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态和職業發展方向。 隻有當你有能力的時候,你才能被獲得關注,而做技術的更應如此,而靠"細節"得到"成長"這條道路并非是一個合格的打勞工心态,即便有一天你成為真正的老闆,也不應以"細節"考量下面的人。 我們應立當做一個有靈魂,有技術,有骨氣的打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