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DE、SCSI、SATA、USB、并口和序列槽IDE、SCSI、SATA、USB、并口和序列槽

source: https://www.cnblogs.com/uptownBoy/articles/1734302.html

IDE、SCSI、SATA、USB、并口和序列槽

IDE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內建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內建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內建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資料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制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碟生産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産的控制器相容。對使用者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友善。IDE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相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碟無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碟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碟ATA-1,這種類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後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碟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屬于IDE硬碟。

SATA

   SATA的全稱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碟接口規範,在IDF Fall 2001大會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标準,正式宣告了SATA規範的确立。SATA規範将硬碟的外部傳輸速率理論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标準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約13%,而随着未來後續版本的發展,SATA接口的速率還可擴充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從其發展計劃來看,未來的SATA也将通過提升時鐘頻率來提高接口傳輸速率,讓硬碟也能夠超頻。

  SATA接口需要硬體晶片的支援,例如Intel ICH5(R)、VIA VT8237、nVIDIA的MCP RAID和SiS964,如果主機闆南橋晶片不能直接支援的話,就需要選擇第三方的晶片,例如Silicon Image 3112A晶片等,不過這樣也就會産生一些硬體性能的差異,并且驅動程式也比較繁雜。

  SATA的優勢:支援熱插拔 ,傳輸速度快,執行效率高.

SCSI 

  至于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其速度、性能和穩定性都比IDE要好,價格當然也要貴得多,主要面向伺服器和工作站市場。 在過去的幾年間,IDE進步得很快,Ultra DMA 33推出不到兩年,Ultra DMA 66就上市了。其實,SCSI的發展一點也不比IDE慢,隻不過我們較少接觸,對其了解不深而己。SCSI的标準從1980年開始實行,但到現在還未統一,各廠商對它的命名不相同,容易令人混淆是最主要的原因,下文介紹了SCSI接口的各個方面,希望對準備購買SCSI裝置的朋友有所幫助。

  一、概述

  SCSI是一種連結主機和外圍裝置的接口,支援包括磁盤驅動器、錄音帶機、光驅、掃描器在内的多種裝置。它由SCSI控制器進行資料操作,SCSI控制器相當于一塊小型CPU,有自己的指令集和緩存。要了解SCSI,必須先了解它的類型,以下是STA(SCSI Trade Association,SCSI同業公會)的标準分類。

  SCSI的類型,注釋:

  (1)點到點傳輸的總線長度

  (2)SCSI、Ultra SCSI或Ultra2 SCSI均是可選項

  (3)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分差動)沒有定義它的速度,在12米以内都能保持正常傳輸率。如果在總線内有一個裝置設定成單終結,整個總線也會切換成單終結。

  (4)單終結沒有定義它的長度

  (5)HVD(High Voltage Differential,高分差動)沒有定義它的速度 (6)在Ultra2之後,所有高速傳輸都是基于寬帶(Wide)模式。

  看到上述标準,是否覺得有點眼花缭亂,其實,對于一個新使用者來說,了解SCSI控制器和資料線的類型比接口類型更重要。在SCSI總線中,控制器也算一個裝置,

  即實際最大可連接配接裝置數目 = 理論最大支援裝置數目-1。

  二:SCSI連接配接器的類型

  SCSI連接配接器分為内置和外置兩種。

  内置資料線的外型和IDE資料線一樣,隻是針數和規格稍有差别,主要用于連接配接光驅和硬碟, 40針IDE線有40根導線,40針ATA66有80根導線,SCSI内置則分為50針、68針和80針。

  至于SCSI外置資料線,就有以下幾種規格,它們的密度均不相同,千萬别弄錯了。

  Apple SCSI,共有25針,分為兩排,8位,常用于Mac機和舊式Sun工作站。

  Sun Microsystem的DD-50SA,共有50針,分為三排。

  SCSI-2 ,共有50針,分為兩排,8位。

   Centronics,共有50針,分為兩排,8位,有點像并行口,它可以連接配接的裝置數目最多。

  SCA,共有80針,分為兩排。

  SCSI-3和Wide SCSI-2,共有68針,分為兩排,16位。舊式DEC單終結SCSI使用68針高密接口。

  三、SCSI ID和總線終結器

  相信許多SCSI使用者都有這種經曆,插上裝置之後,作業系統怎樣也不認,後來檢查總線,才發現是終結和ID沒有設定好。ID(identify)作為SCSI裝置在SCSI總線的唯一識别符,絕對不允許重複,可選範圍從0到15,SCSI主要制器通常占用id 7,即是說我們可以用在裝置上的ID号共有15個。總線終結器能告訴SCSI主要制器整條總線在何處終結,并發出一個反射信号給控制器,必須在兩個實體終端作一個終結信号才能使用SCSI總線。常見的錯誤是把終結設定在ID号最高或最低的地方,而不是設定在實體終端的SCSI裝置上。其實,SCSI裝置總是以鍊形來連接配接的,按順序就能分辨出哪一個是終結裝置。 終結的方式有三種:自終結裝置、實體總線終結器和自終結電纜。大多數新型SCSI裝置都有自終結跳線,隻要把非終結裝置的自終結跳線設定成OFF即可避免沖突問題;實體總線終結器是一種硬體接頭,又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兩種,主動型使用電壓調整器來進行操作,被動型利用總線上的能源信号來操作,被動型比主動型更為精确;自終結電纜可以代替實體總線終結器,也是一種硬體,它的價格非常昂貴,常用于兩個主機連接配接同一個實體裝置,如:兩個伺服器存取同一個實體SCSI硬碟。 通過檢查SCSI ID和總線終結器,我們可以找出大多數沖突現象的解決方法,這是SCSI裝置使用者必須重視的一點。

  四、IDE V.S. SCSI 在面對新SCSI使用者時,我最常聽到的一個疑問是:“究竟SCSI好,還是IDE好?”。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它包括了性能、價格、易用性、擴充性多方面因素。 從性能上說,SCSI當然要比IDE好,畢竟SCSI控制器上有一個相當于CPU的晶片,能夠處理大部分工作,減輕了中央處理器的負擔(CPU占用率)。同一時間推出的硬碟中,SCSI系産品的轉速、緩存容量和資料傳輸率均比IDE系高,要比速度,IDE怎樣也比不過SCSI。 在價格方面,SCSI是昂貴的代名詞,面向商業級應用,IDE則以低價格著稱,面向桌面式計算機。 易用性:使用SCSI的過程中,常會發生SCSI ID和總線終結器設定錯誤,導緻硬體不能識别的故障,IDE裝置僅有主、副之分,在同一資料線上隻有兩個裝置,隻要分别設定為Master和Slave就不會有沖突。 擴充性:能夠連接配接多達15個裝置是SCSI的優點之一,而标準PC的IDE接口,最多隻能連接配接4個裝置。 購買一樣産品之前,我們最主要的是考慮到自己的需求,憑着這一點,很容易判斷出哪個産品較适合你,僅說“好”與“不好”沒有太大意義。如果你用電腦來玩遊戲機、看DVD、上網,IDE硬碟己能滿足你的應用,SCSI僅會讓Quake 3增加幾幀,絕對劃不來。若是用計算機來視訊捕捉、影像編輯等要求大量磁盤輸入/輸出的工作,相信SCSI是你的上上之選,别為了省幾個金錢而買IDE哦,否則會得不償失的。

USB

    USB ,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的縮寫,而其中文簡稱為“通串線,是一個外部總線标準,用于規範電腦與外部裝置的連接配接和通訊。是應用在PC領域的接口技術。USB接口支援裝置的即插即用和熱插拔功能。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爾、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聯合提出的。 從1994年11月11日發表了USB V0.7版本以後,USB版本經曆了多年的發展,到現在已經發展為2.0版本,成為目前電腦中的标準擴充接口。目前主機闆中主要是采用USB1.1和USB2.0,各USB版本間能很好的相容。  

    USB接口可用于連接配接多達127個外設,如滑鼠、數據機和鍵盤等。USB自從1996年推出後,已成功替代序列槽和并口,并成為當今個人電腦和大量智能裝置的必配的接口之一。

 序列槽和并口串行接口                                    

     串行接口(Serial port)又稱“序列槽”,主要用于串行式逐位資料傳輸。常見的有一般計算機應用的RS-232(使用 25 針或 9 針連接配接器)和工業計算機應用的半雙工RS-485與全雙工RS-422。

     并行端口,又稱并口,是計算機上資料以并行方式傳遞的端口,也就是說至少應該有兩條連接配接線用于傳遞資料。與隻使用一根線傳遞資料(這裡沒有包括用于接地、控制等的連接配接線)的串行端口相比,并口在相同的資料傳送速率下,并口可以更快地傳輸資料。是以在21世紀之前,在需要較大傳輸速度的地方,例如列印機,并口得到廣泛使用。但是随着速度迅速提高,并口上導線之間資料同步成為一個很難處理的難題,導緻并口在速度競賽中逐漸被淘汰。目前USB等改進的序列槽逐漸代替了并口。

    序列槽形容一下就是一條車道,而并口就是有8個車道同一時刻能傳送8位(一個位元組)資料。但是并不是并口快,由于8位通道之間的互相幹擾。傳輸時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當傳輸出錯時,要同時重新傳8個位的資料。序列槽沒有幹擾,傳輸出錯後重發一位就可以了。是以要比并口快。序列槽硬碟就是這樣被人們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