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echTarget:超融合雲基礎概念解讀

在《超融合正在成為建構私有雲“基石”的主流方案,但其中關系你是否了解?》一文中,我們曾探讨了如何基于商用超融合産品進行私有雲 IaaS 層雲化改造,以及其融合部署、彈性的分布式架構和軟體定義模式帶來的獨特優勢。

TechTarget 執行主編 James Alan Miller 近期發文也探讨了超融合雲這一技術趨勢。James 認為,超融合與雲互為前提,相輔相成,必然推動超融合雲這一新型 IT 基礎設施的出現與應用。借助超融合,私有雲更具備快速擴充等雲特性,雲服務商也能按需擴充雲平台,與此同時,企業的多雲戰略也驅動超融合廠商不斷豐富其所提供的 HCI 産品特性。

以下内容,對 James Miller 的核心觀點進行了翻譯和整理:

TechTarget:超融合雲基礎概念解讀

超融合雲的基礎是什麼?

雲和 HCI 的關鍵是将資源虛拟化到承載各類業務的虛拟機,而對于私有雲,超融合可以簡化部署和管理,進而降低成本并節省資源。

借助混合雲,超融合可以更輕松地将私有雲、基于 HCI 的雲、标準的企業級 IT 基礎架構,與公有雲進行內建。對于雲服務提供商, 超融合雲能夠減少或消除資源使用幹擾問題,即一個租戶占用了其他租戶的資源。

超融合如何提高私有雲的成功率?

通過快速擴充,雲能夠及時響應商業需求,快速評估,并加速 IT 資源自助服務。然而,使用傳統資料中心架構的私有雲則很難實作這些優勢。超融合能夠使私有雲更像雲,實作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的快速擴充。

與典型的資料中心架構相比,通過 HCI,可以将建構私有雲虛拟化基礎架構的時間從數周縮短至數小時,這使企業群組織能夠從小規模開始迅速部署私有雲,然後按需擴充。

TechTarget:超融合雲基礎概念解讀

CSP 為什麼要在超融合平台上建構雲?

除了企業使用者,雲服務提供商也能利用超融合雲的優勢延長雲平台的服務壽命和盈利能力。

例如,CSP 可以通過超融合調整平台規模。由于伺服器叢集大小固定,雲平台太大則會難以實作盈利,太小則可能發生超載,是以雲平台規模很少能确定。但是,HCI 叢集規模是按節點擴充,能夠有效降低平台調整産生的一些風險。同時,當工作負載需求增長時,擴充小叢集超融合雲也會更加容易。

HCI 廠商如何更好地支援多雲環境?

超融合供應商通過幾種不同的方式來區分他們的産品。例如,叢集大小,節點大小和配置,存儲類型,虛拟機管理程式支援,容器部署,客戶支援以及不斷增長的多雲。

TechTarget:超融合雲基礎概念解讀

在過去的幾年中,使用兩個或多個雲計算服務的多雲已成為企業雲規範的一部分,推動 HCI 廠商改進産品,為多雲環境提供更多支援。

SmartX 觀點

與 James 觀點相同,我們認為,超融合和私有雲不是被替代的關系,恰恰相反,超融合産品讓 IaaS 層真正具備了分布式架構和軟體定義屬性,進而帶來存儲和計算資源的整合、按需擴充和按需投資的“雲”特性,而融合部署方式進一步簡化了 IT 基礎架構,并降低了系統的總擁有成本。目前,基于商用超融合産品進行私有雲 IaaS 層雲化改造正在成為主流方案。

以 SmartX 為例,SmartX 已和業内多家專業 CMP 廠商建立了生态合作關系,完成了雲管平台到超融合平台的對接。該方案已經在國有銀行和大型券商進行了部署,并具備以下獨特優勢:

  1. 按需投資:超融合和 CMP 平台,都可以從很小的規模開始建構,讓使用者更容易啟動轉型,真正實作 “Think big, Start Small, Move Fast” 的理念。
  2. 穩定:超融合和 CMP 平台,其核心都由國内專業廠商自主開發并分别經過了諸多行業頭部客戶生産環境檢驗,可以真正支撐使用者實作企業資料中心全面轉型;
  3. 開放:整套方案具備良好的開放性,使用者可以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分批進行超融合和雲管層面的建設,專業雲管廠商可以整合使用者原有的 VMware 系統,SmarX 超融合也支援多種虛拟化平台和伺服器硬體;
  4. 簡單:SmartX 超融合用最簡潔的方式實作了資源池化、分布式和軟體定義模式的改造,而相比 OpenStack 複雜的元件,CMP 平台使用更加簡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