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分鐘帶你看完中國博物館發展史

作者:小丁是隻熊

(跟着‬小丁‬學文博‬Day12)

19世紀晚期之前,博物館并不見于中國,但在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出現之前,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各類的公私收藏機構。

商代,貴族和王室已經開始重視文物的搜集和保護,殷商的文物多見于宗廟之中。

周代出現了專門的機構收藏文物并設有專制官員進行管理,即“天府玉府”,天府掌管祖廟之收藏,玉府掌管王之金玉。

春秋時期,魯哀公為紀念孔子建立的孔子廟堂,是中國最早的紀念性博物館。魯哀公為了紀念孔子的業績,傳播孔子的思想,将曲阜阙裡孔子故居中的三間房作為孔子廟堂,室内陳列孔子的衣冠琴書以及孔子坐過的車。孔子廟堂的出現源于華夏民族在遠古形成的祖先崇拜,自孔子廟堂建立起,曆代均有修繕。漢代文學家司馬遷曾參觀孔子廟堂,并将其見聞記錄于《史記》。至遲在宋代,孔子廟堂已經形成了我們今日所見之規模。

一分鐘帶你看完中國博物館發展史

孔子廟堂航拍圖

漢代,内府的典籍文物收藏于有名的“天祿”“石渠”“蘭台”“武庫”“大倉”等地。文物分别收藏于多地,可能和其屬性的判斷有關:如圖書典籍藏于石渠、蘭台,寶藏名物則藏于武庫、大倉等地。

自孔子廟堂後,在中國史上幾乎曆代都有紀念館出現。西漢漢宣帝建麒麟閣,懸挂11位功臣的畫像;東漢漢明帝建雲台,便有了著名的“雲台二十八将”;南陽的“諸葛武侯祠”;唐太宗建淩煙閣贊開國功臣24人;南宋嶽飛将軍昭雪後的嶽飛祠廟;明洪武年間建立的文丞相祠;鴉片戰争以後澳門人士修建的林文忠公祠……

從中國古代的紀念性祠堂到今天各類紀念性博物館,我們可以看到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紀念性博物館發展軌迹。

中國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始于19世紀。

徐繼畲在《瀛環志略》中介紹了一些國家的軍事博物館和曆史文物館;斌椿是1866年清政府第一次派出通路歐洲的官員,其遊記中記述了西方的“萬種園”和“禽古館”……

各國傳教士也開始在中國籌建博物館,如1868年法國天主教耶稣會士韓伯祿建立于上海的震旦博物館;1904年英國傳教士懷恩光建立的濟南廣智院;1914年法國傳教士桑志華于天津建立北疆博物館……

百日維新期間,維新派關于建立博物館的主張曾得到過光緒帝的支援,然而由于變法的失敗最終無疾而終。

1905年,張謇創立了中國第一座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開中國人獨立創辦博物館之先河,同時也是大陸第一座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第一座學校博物館。

一分鐘帶你看完中國博物館發展史

南通博物苑

中華民國時期,中國的博物館事業進入了初步發展階段。

1912年國立曆史博物館成立,1914年古物陳列所成立,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

抗日戰争時期,中國博物館事業受到重創。故宮等多家博物館文物的南遷西遷‬保留了文明的火種,内地少數地區也有博物館建立(如:四川博物館)

手動劃線:文物南遷西遷可看跟着小丁學文博Day5

解放戰争時期人民革命根據地建立革命博物館收藏展示革命文物,國民黨将部分南遷文物運至台灣并于1965年建立台北故宮博物院。

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博物館事業迎來了春天。

1949到1952年,主要是對原有博物館進行改造和整頓。

1952年後,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北京三大館的建立更是博物館事業迅猛發展的重要标志。

1982年後,全國博物館在數量,品質,類型上更是發展迅速。曆史類,民俗類,科技類,自然類各類均有;建立各類大型博物館(如:陝西曆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2003年國家博物館新館……)

一分鐘帶你看完中國博物館發展史

2008年博物館免費開放,更多的人開始走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

博物館本身就是一本立體的教材,博物館講述的是曆史,也是一個民族的信仰。博物館裡陳列的是束之高閣的文物,陳列的更是千百年的春秋冬夏。

一分鐘帶你看完中國博物館發展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