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思婕
2月24日,中控技術2022年業績快報出爐。報告期内,公司實作營業總收入66.21億元,同比增長46.50%;實作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7.96億元,同比增長36.77%;實作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6.65億元,同比增長47.87%。
同花順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2年,中控技術已經連續五年實作營收淨利雙增。亮眼成績的背後,是中控技術在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領域的高速崛起。不斷拓寬的産品矩陣、持續加強的行業競争力,中控技術是如何打開成長空間,探索新發展引擎的?
2月25日,《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中控技術董秘房永生,從産品核心競争力、拓展市場新進展、全面管理變革及未來戰略重點等多元度,揭秘流程工業自動化龍頭的崛起。
技術基礎與産品開發能力出衆
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創立于1999年的中控技術是國内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領域的領航者,其自主研發的硬核産品DCS(集散控制系統)打破了外企壟斷局面,連續11年蟬聯國内市占率第一位;工業軟體先進過程控制軟體APC連續3年位居國内市占率第一位。
“過去的30年,在創始人褚健老師的帶領下,公司不斷強化市場競争能力,提升公司産品的市場占有率。”房永生表示,目前,公司工業軟體産品及解決方案廣泛應用在油氣、石化、化工、電力、制藥、冶金、建材、造紙、新材料、新能源、食品等行業領域。
華安證券在研報中提到,從政策面來看,大陸石化産業自上而下的國産化程序正在不斷加速,未來較長時間内,相關供應商有望保持高活力。
“中控技術是兼具工業軟體、國産替代、智能制造和科技創新屬性的優質标的,擁有産品競争力領先的确定性、國内市場獨一家的稀缺性、下遊石化化工、電力等行業高景氣三大溢價,長期來看具有較大成長空間。”上述券商表示。
“工業客戶對于供應商提供的智能制造産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及可靠性要求極高,形成了天然的門檻。此外,涉及的問題大多是跨學科、跨專業、跨領域的綜合性問題,極大考驗供應商整體咨詢規劃的能力。”房永生如是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供應商而言,在産品研發階段,智能制造産品及解決方案細分産品和行業衆多,研發周期長,人力和資金投入大;在項目實施階段,實施周期長,貨款回籠慢;是以,供應商需要具備綜合技術與資金管理能力,才能保駕護航企業智能制造技術能力持續發展。
中控技術的“護城河”,是公司在智能工廠建設方面擁有豐富的技術儲備與應用業績,以及在通信技術、電子資訊、軟體技術等方面具有強大的研發實力,這都讓中控技術擁有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和産品開發能力。
“基于從現場裝置層的儀器儀表、過程控制層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到制造執行系統層的工業軟體完善的産品體系,公司能夠滿足下遊不同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這也是公司的核心競争力所在。”房永生自豪介紹。
積極拓展新市場闆塊
深度綁定行業龍頭客戶
除了在石化、化工等傳統優勢行業穩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外,積極拓展冶金、食品醫藥、新能源等新市場闆塊也推動了中控技術業績長虹。
憑借日趨完善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及專業的工業軟體研發應用實力,中控技術獲得了衆多流程行業頭部企業的信賴與合作。據悉,公司與萬華、湖北三甯、中煤、陝煤、中化、江鎢、久泰新材料、協鑫、普洛制藥等行業頭部企業簽訂智能制造建設項目,幫助使用者打造行業智能化标杆工廠,為相關産業的數字化更新轉型、綠色低碳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錢向勁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工業是大陸經濟的最大主體,也是耗費能源、資源,産生環境污染的最主要行業。當下,“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大力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必然能夠搶占科研項目和市場開發的創新先機。
新能源作為近年熱門賽道,中控技術的産品又是為何備受各行業龍頭公司青睐?
房永生向記者介紹,食品醫藥、新能源等行業的業務形态和傳統石化、化工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差異。從生産形式上來看,這些新賽道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屬于流程工業的範疇,公司的産品及解決方案可以很好地應用于這些行業。
“但與傳統石化、化工相比,新能源的行業特性導緻其必然存在生産工藝方面的差異,公司已經在風電、锂電、綜合能源等多個新能源領域有了豐富的項目積累,沉澱下來的知識與經驗不斷地推動公司産品技術和解決方案的更新疊代,并更好地服務客戶。”房永生表示。
對于如何取得龍頭客戶信賴,房永生認為,最重要的當然是先修煉好内功。“例如在锂電行業,公司引入專家團隊,不斷打磨完善,建立了能覆寫從原料開采到锂電池生産加工回收的锂電全産業鍊的行業解決方案體系。”
在與甯德時代、華友钴業等頭部客戶深度綁定,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後,自然也讓中控技術在新能源領域打響了名聲,持續擴大市場影響力。
房永生感慨,戰略目标清晰堅定,研發投入不遺餘力,才有了現在的中控技術。“最開始,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DCS等代表性産品,成長為國内領先的自動化産品供應商,建立了第一成長曲線;緊接着,在創始人提出的新戰略指引下,公司也很快确立了技術更新和商業模式轉型的新方向,順利開啟了第二成長曲線。”
錢向勁認為,當下國内企業經營和制造業服務也正在發生着深刻變化。“未來,中控技術要更加聚焦行業痛點和需求點,持續強化底層支撐、打造産品技術平台、創新生态模式,建構長期護城河,賦能更多企業使用者,全面實作數字化轉型更新。”
(編輯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