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季是養肝“黃金期”!再不養養,最好的季節可錯過了

作者:科普大講堂開講
春季是養肝“黃金期”!再不養養,最好的季節可錯過了

中醫認為“肝”屬木

對應春天

肝氣的疏通、調達和升發

能讓身體如春季般

萬物複蘇,生機盎然

相反

肝氣郁結,氣機不暢

則會讓人黯然失色

百病叢生

如何抓住春季這個好時機

來調養肝髒?

春季是養肝“黃金期”!再不養養,最好的季節可錯過了

本期專家

嚴紅梅

為什麼中醫認為春季适合養肝?

春天在五行中屬木

五髒之中肝也是屬木

春氣通肝,肝氣旺于春

春季也是肝病活躍的季節

春日養生以肝為先

及時采取相應的養肝措施

能讓我們獲得更好的健康

1

春季養肝的益處

春季是養肝“黃金期”!再不養養,最好的季節可錯過了

明目

肝開竅于目,如果能在春季養肝,能起到明目保健的效果。

改善情緒

肝主情志,春季肝經處于旺盛時期,很容易會情緒波動大,調理肝氣,補充肝陰肝血,可以改善情緒。

提高睡眠品質

春氣上升,體内的陽氣生發增加,夜晚的陰氣收斂受到阻礙,睡眠品質也會是以降低。

春天好好養護肝髒,有利于維持體内陰陽平衡,提高睡眠品質。

協助消化

春季肝氣過旺,容易出現脾運化失常,引發胃脹腹脹、食少便溏等腸胃不适。

是以春季養肝,有助于平衡肝脾功能,改善腸胃不适症狀,預防腸胃疾病。

2

春季養肝常吃這些食物

春季是養肝“黃金期”!再不養養,最好的季節可錯過了

1

五色入五髒

肝主青色,青色入肝,是以多吃些青色的食物可以養肝疏肝。

春天綠色的果蔬是最好的應季食材,如春筍、菠菜、西蘭花、黃瓜、絲瓜、芹菜、莴筍等。

2

五味應五髒

酸味食物入肝,會使肝氣更旺而傷脾胃;而春季是氣機生發的季節,酸味食物對人體有收澀的作用,過食酸味食物會阻礙陽氣升發。

是以,春季應該“少酸多甘”,适當進食一些蜂蜜、棗、山藥等自然口感偏甜的食物。

3

養陽食物

“春夏養陽” 不是補陽,要順應春升之氣,春季的養陽食物是指韭菜、香菜、蔥、姜、蒜等這些辛溫的食品,也具有發散作用,應适當補充。

同時适當配吃些清熱、甘涼滋陰以養陽的食物,如薏苡仁、菠菜、芹菜、莴筍、茄子、黃瓜、蘑菇。

4

春季飲茶

春季飲茶要注意柔肝護肝、疏肝養肝。

春天,可以酌情選擇氣味芳香的花茶,以振奮精神,驅散體内堆積的寒氣,促進陽氣生長;或選擇紅茶解決油膩幫助消化。

生活中比如菊花茶、枸杞茶、玫瑰菊花茶、蜂蜜紅茶、決明子茶等,都有養肝的功效。

3

春季為什麼容易發脾氣?

春季是養肝“黃金期”!再不養養,最好的季節可錯過了

中醫上講“肝陽,肝氣常有餘”這裡的“餘”,即多餘,人們容易肝氣盛、肝火旺。

春季萬物複蘇,是陽氣生發的季節,肝氣生發,也是肝氣活躍的時候。

肝主情志,一旦肝氣郁結或肝氣上逆,就會氣機不暢,出現情緒上的問題,脾氣也就比較容易暴躁,容易發火,怒最易傷肝。

是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力戒暴怒,忌抑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舒暢的好心态,同時要充分利用春季大自然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之機,做好肝的調護。

4

肝火過旺怎麼辦?

春季是養肝“黃金期”!再不養養,最好的季節可錯過了

如何判斷“肝火過旺”?

頭、目、耳、脅肋,都是肝經循行之處,是以肝火旺盛,這些部位會有不适感。

▶ 肝火旺盛,循經上擾,會導緻頭痛、頭暈、面色紅赤,耳鳴;

▶ 肝膽相表裡,肝火旺出現脅肋灼痛、口苦、口幹;

▶ 肝氣郁結化火,出現煩躁易怒,失眠等症狀。

有時候僅僅從症狀不能确診為肝火旺盛。因為氣血兩虛也會導緻頭暈、煩躁、失眠,是以最好結合舌象、脈象讓專業人員進行診斷。

怎樣瀉肝火?

▶ 清淡飲食,忌食油膩、煎炸、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禁止煙酒;多吃洩肝火的蔬果,如荸荠、柚子、梨,百合、苦瓜、莴筍、茄子、芹菜等。

▶ 保持心情舒暢,放松心情。

▶ 注意作息規律,切勿熬夜。

▶ 辨證用藥,瀉肝火最常用的一個中醫經典方是龍膽瀉肝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

5

肝病患者如何改善睡眠?

春季是養肝“黃金期”!再不養養,最好的季節可錯過了

積極治療肝病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肝病,都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

保持心情舒暢

生活當中,患者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态,可以和醫生或家人多溝通交流,保持心情舒暢,對睡眠有一定的幫助。

睡前泡腳

睡前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睡眠品質。

适當給腳底進行按摩。還可以在泡腳水當中放上一些安神助眠的中藥包,讓泡腳更加的有效果。

适當運動

肝病患者白天的時候可以适當進行運動,晚上更容易入睡。

但要注意,要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一些強度比較小的運動項目,比如慢跑、散步等,盡量避免劇烈運動。

合理飲食

飲食盡量保持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晚上不要吃得過飽,否則容易出現腹脹的情況,導緻難以入睡。

6

按摩哪些穴位

有疏肝養肝的作用?

有些穴位是具有疏肝養肝的作用,平時我們可以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對肝髒可以起到輔助保健的作用。常見的穴位包括——

1

太沖穴

【位置】:太沖穴位于足背,從足背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向上推,推到一個凹陷處,就是太沖穴。

【作用】:它是足厥陰肝經重要的穴位,經常按摩可以起到疏肝瀉火的作用。

2

行間穴

【位置】:它和太沖穴很近,也位于足背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的腳縫當中。

【作用】:它是足厥陰肝經當中重要的穴位,作用和太沖穴是相似的,具有疏洩肝火的作用。

3

三陰交穴

【位置】:位于内踝高點上三寸,胫骨内側後緣這個部位。

【作用】:它是足太陰脾經的重要穴位,是肝、脾、腎經絡交彙的一個位點,對肝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4

大敦穴

【位置】:主要位于大腳趾内側(靠二腳趾側)的甲縫邊緣。

【作用】:作為足厥陰肝經的井穴,常按摩養肝護肝效果很好,不但能清肝明目,還能使人頭腦清醒,倍感精神。

5

期門穴

【位置】:在胸部,乳頭之下第六肋間隙。

【作用】:是足厥陰肝經穴位,具有疏肝瀉火、理氣解郁的作用。

7

春季調肝時不忘健脾祛濕

在中醫上通常認為濕氣重是脾功能失常導緻。脾可以運化水濕,脾運化失常會導緻濕氣重,常見症狀是食欲不振、腹脹、乏力、大便黏滞不爽等。

肝脾是歡喜冤家,當患者濕氣重的時候,可能會幹預肝的疏洩功能,氣機不暢,引起肝髒疾病。

1

環境祛濕

居住環境濕氣很重,可以借助抽濕機、幹燥劑、空調除濕等,此外還要保持屋内空氣流通。

不穿潮濕未幹的衣服,不直接睡地闆,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水分攝取要适量。

2

運動祛濕

俗話說胖人多濕,而胖人多半不愛動。

适當的運動如跑步、健走、球類運動、瑜伽、太極等,有助增加水液代謝,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3

飲食祛濕

飲食應清淡适量。

體内濕氣重還可選用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療幫助祛濕,比如山藥、芡實、薏米等。 

面對新冠病毒

肝病患者如何調節免疫力?

肝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亂

面對新冠病毒

肝病患者要注意多重調理

讓免疫功能達到一個

合适的平衡

平衡飲食

肝病患者要注意飲食健康,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做到食物多樣、适量為主、營養均衡。

肝病患者在抗疫期間可以多吃新鮮的蔬果,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日常要适當吃一些雞蛋、瘦肉、魚類等食物。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戒酒。

充足 高品質睡眠

春季應早睡早起。

中醫的子午流注中講:肝膽在23時至3時最興盛。睡眠狀态下肝膽會自動調養、修複,這個時段不睡覺或者睡不踏實,那肝就很難得到充分補養,過度熬夜會讓肝髒疲憊不堪,引發肝膽疾病。

是以晚上11點之前入睡,不熬夜,是養肝最好的方式。規律的作息更是能調整肝病患者的免疫力,是以一定要保持充足的高品質睡眠。

适當合理的運動

肝髒喜歡的是綠色,多看看戶外的綠蔭、草坪的綠色可以間接地促進肝髒的代謝功能,适當運動可以加速身體新陳代謝。

可根據自身體質選擇合适的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騎車,瑜伽,打太極,打球,舞蹈等運動。

運動雖好,但不宜過度。

保持情緒舒暢

面對新冠病毒,很多人容易出現焦慮、郁悶情緒。肝異常會影響人的情緒;心情的好壞也會影響到肝。

對于肝病患者而言,保持微笑、保持愉悅的心情,則肝的疏洩功能就正常,氣血調和,肝氣順達。是以放松的心情可以調整身體免疫能力,具有養護肝髒的良好作用。

定期複查

肝病患者注意定期複查肝功能、B超等,有問題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