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故事的老道外(1)

作者:靜華語嫣

哈爾濱開埠之初隻三個城區,南崗和道裡區基本是洋人的居住地,而道外區沒有被劃入沙俄的勢力範圍,于是,這裡成了中國居民的聚居地。

哈爾濱人都把原來道外這個老城區,像“老鄰居”般習慣與親切的稱為“老道外”,這個“老”字也承載着萬千老哈爾濱人的回憶。

道外區舊名濱江縣,濱江市,東、西傅家區,俗稱傅家甸。松花江自西而東橫貫全境。

老道外的一些事,

你知道多少呢?

有故事的老道外(1)

1.靖宇街

老道外是哈爾濱的發源地,道外區靖宇大街是哈爾濱最早的大街叫正陽大街。從1899年哈爾濱設治建城起,至今己100多年的曆史,是條名副其實的老街。

作為哈爾濱曾經最繁華的街道,以它為中軸線,南北兩翼東西排列的曆史建築鱗次栉比一直延展到二十道街。

有故事的老道外(1)

20世紀20年代,商賈雲集,是東北著名的商業街;彙集了世界品牌,一直繁榮到20世紀末。風雨飄搖幾十年,如今已經衰敗不堪,不見了昔日的繁華,命運讓人唏噓不已。

2.失落的商埠

店鋪林立的靖宇大街,西頭更為繁華。路北五道街口的泰華西藥店、世一堂、王八大院西側的餐廳、茶葉店、金銀行、寶昌源鞋帽店、百貨商店、毛皮商場等。路南的五金行、同記商場、理發店、照相館、制花行、書店、花卉、醫院(文革前醫大二院院址)、竹林商場等。竹林商場文革中改為向陽專業商店。

随着城市的發展,這些老道外的标志也許隻能存在我們的記憶裡。這是曾經繁華一個世紀的商業老街,如今見不到開門的商戶。

老道外正變得熟悉又陌生……

3.松光電影院

松光電影院,電影院繁華時,幾乎所有老道外人每周都要來這看電影。院裡三輪車聚集,周邊的燒烤店通宵達旦地營業,老闆們數錢數得手直痛。

有故事的老道外(1)

松光電影院的由來:

1938年前後,僞滿當局強征松花江上的輪船,12家輪船船主集體訴訟,民告官,竟然打赢了官司,得到了賠償。12家船主共同商量:赢回來的錢,咱們共同投出去做買賣。大家相中“北三魚市曠地”——即今日松光電影院位置,于是,以12家船主為股東,籌辦了松光電影院。

4.桃花巷

“桃花巷”是老道外一條東西走向的老街巷,它的東口,與南頭道街、南勳街、太古街、延爽街、天一街五街合一;西巷口與景陽街、承德街、中馬路三街交會。不論是東巷口,還是西巷口,都交通便利,商家林立。

有故事的老道外(1)

舊社會,這裡妓院多,那些面似桃花的煙花女子,或玉立于門前,或出入于街巷,于是街因人而得名。

有故事的老道外(1)

當年的“桃花巷”,是老哈爾濱著名的飲食服務、購物、遊玩一條街,客棧多、旅館多,自然也有煙館和妓院,一年四季,遊人如織,車水馬龍,是老道外的一個縮影。

如今在哈爾濱地圖上,“桃花巷”這一地名已不複存在,但當年這裡發生的那些往事,卻依舊流傳在老哈爾濱人的言談話語中…….

5.王麻子街

五道街至七道街臨近大新街的那條街叫富錦街,因賣膏藥又稱 王麻子街。

有故事的老道外(1)

王麻子街中段有一個大院可通長春街,過道再進院門直到錢塘街。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院的兩側非常熱鬧。除了吃穿的,三教九流,江湖術士,打把式賣藝的應有盡有,讓你眼花缭亂,這就是道外北市場。

北市場如今早已湮沒在花鳥魚、寵物市場,還有沿江的北五、北七市場,是那樣的無聲無息,難以找尋了。

6.北三

北三道街,老道外最早美食一條街,以前這裡除了各種美味,街道兩側的胡同、大院、老街等等也都有一種讓人難以割舍的情感與味道。

有故事的老道外(1)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北三道街上很多商家還多數是國營,尤其是夏天這些老建築裡的小吃更是生意紅火,有的商家甚至每天隻從11時到19時營業,對于“遲到”的客人隻能下次再來了。

“吃在道外”,來這裡吃飯的人,多是沖着回味哈爾濱的老味道,幾樣常見的菜:一盤熏醬,一盤特色老哈菜,一屜排骨包子,幾瓶大白梨或大綠棒子,慢慢品嘗,慢慢追憶當年的事!

7.國營第一飯店

國營第一飯店,開業于1954年9月13日,開始名為道外國營第一食堂,也簡稱為國營食堂,是在當時的信托公司客商食堂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店址在景陽街168号。1987年國營第一飯店改建為丁香大廈,哈爾濱曆史上第一家國營飯店是以而退出了曆史舞台。60、70年代,位于景陽街168号的國營第一飯店無人不曉

8.同記商場

同記商場,當年和南崗秋林商場齊名,許多從外地專程來的顧客從哈爾濱站下火車就換乘6線有軌電車直奔道外同記商場購物。同記商場那幾面哈哈鏡,小時候怎麼玩都不膩,到現在還記得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時,那種發自心底的笑!

有故事的老道外(1)
有故事的老道外(1)

9.大羅新

北頭道街上的大羅新環球貨店,當時道外最大的百貨商場,後來改用于哈爾濱百貨公司的批發部,如今也隻是記憶!

這座現在看來似乎不太起眼的小樓,在1920年可是東北最新的四層百貨大樓——“大羅新環球貨店”。室内有哈哈鏡和電動“模特兒”,當時有“到了哈爾濱,必去大羅新,電梯送上樓,滿眼西洋景”之說。

10.老鼎豐

老鼎豐,它最初是茶食店,後來專制糕點,前店後廠。很多道外人從記事時就知道買老鼎豐的糕點,紙包的上面一定有一張印有“老鼎豐”字樣的精美商标。

有故事的老道外(1)

老鼎豐松軟、酥脆的糕點與中秋的五仁月餅,唇齒間留存着幾代人溫暖的兒時記憶。

11.正陽樓

在哈爾濱,一提起風幹香腸、松仁小肚等,人們會不約而同談論起正陽樓。

有故事的老道外(1)

正陽樓的創始人王孝庭,1878年出生于山東省掖縣,年幼時就到北京東南牌樓的福星齋(醬肉鋪)學徒。王福當年在北京學徒時,學過做風幹小肚,他又依照當地人的口味對小肚進行了改進,尤其是加入了東北的特産,松籽。

有故事的老道外(1)

老道外正陽樓下,經常可以看到,三兩個人 坐在小馬紮上,黃紙包着的松仁小肚、粉腸、花生米,一人一杯紮啤,還有正午的陽光和微微的江風……

12.世一堂

老道外靖宇大街上,世一堂可謂大名鼎鼎。世一堂長期經營自制的名貴藥品和各類中成藥,前店後廠。

有故事的老道外(1)

據稱不論何時,到世一堂,隻要持有配方就沒有抓不到的藥。為了保證藥品的品質,配制藥品的工藝極為精細。許多草藥要一根根、一顆顆進行挑選,每道工序都要嚴格把關。

有故事的老道外(1)

世一堂作為中華傳統五大堂之北堂,早在1915年就獲得首屆巴拿馬博覽會金獎,是見證曆史滄桑的老字号。

13.老道外的有軌電車

老道外早在1929年就已經修築了有軌電車。最初隻有從正陽十六道街到景陽街和火車站的一條線路,後來陸續增加了多條直達線路。最初的有軌電車,司機是在駕駛器前站立駕駛的,手搖啟動、手搖制控、手搖刹車、腳踏車鈴,手腳一起忙乎。

有故事的老道外(1)

最初有軌電車的線路比汽車的線路多,車也多,是以有軌電車的乘客比較多。但是有軌電車在行駛時車輪與鐵軌摩擦震動的噪音很大,是以80年代它被無軌電車取而代之。

可是過後又都很懷念它,畢竟陪伴哈爾濱人大半個世紀的出行。

有故事的老道外(1)

14.道外江邊

道裡的江邊和道外的并不一樣,老道外的江邊有各路民間藝人各顯神通,東北二人轉、江湖郎中的祖傳膏藥、小商小販的古玩字畫、還有花鳥魚蟲,貓狗寵物等等,在那閑逛從不覺得單調無聊。

有故事的老道外(1)

15.純化衛生院

坐落在靖宇街和南頭道街交口處的純化醫院,表面裝飾非常紛繁華麗,其前身是哈爾濱同義慶貨店。同義慶綢緞莊和同義慶雜貨店成立于1916年,是傅家甸最大的綢緞莊。

有故事的老道外(1)

當年許多民族資本家參照華麗的巴洛克建築,用中國傳統特色的雕刻飾物對建築進行改造,這種建築風格就是我們如今說的“中華巴洛克”,純化衛生院就是标志性建築。

有故事的老道外(1)

中華巴洛克”集中在老道外,是目前國内最完整的巴洛克式建築群。

16.圈裡

圈裡,也是老道外非常有名的地方。它是位于南十六道街的曆史悠久的綜合大市場,這個大市場是以圈裡為中心橫跨仁裡街、興業街、孝純街三趟街的大市場。市場中心圈裡是直徑80米的圈樓,解放前布滿了店鋪、煙館、賭場、妓院。

有故事的老道外(1)

1918年開始,當局強令升平街、桃花巷、北頭道街、北二道街、北三道街等處,夠一定等級的妓院遷入平康裡。同時取意于“群芳荟萃”,改平康裡為荟芳裡。

有故事的老道外(1)

解放後取締妓院圈樓變成幾十家商業店鋪,後來這裡成為日雜、副食、百貨、蔬萊、水果、餐飲、娛樂等等商業眼務綜合大市場。圈裡舊址早己拆除。

17.老道外的大雜院

以前的老道外幾乎到處可見大雜院兒,居住環境并不是很好,但鄰裡之間擡頭不見低頭見,有事大家互相幫忙,感情十分深厚。

老道外的大雜院有它自己的特點:一進大門,四周是兩層或三層樓房。站在院子中央環視四周,猶如“坐井觀天”。樓梯都在樓體外,木頭小走廊,兩邊是規格差不多的房間。圍欄、樓梯、窗框都是木制的,房頂的小煙囪冒着白煙,有的大院中央還有一口水井。

有故事的老道外(1)

老道外究竟有多少大雜院?恐怕沒人能說得清,有資料顯示,僅靖宇辦事處轄區内現存的大雜院就有148個。每個大雜院都有一段曆史,就連挂在大門洞上面的門牌都具有文物價值,因為有些門牌不僅年代久遠,而且已經絕版。

有故事的老道外(1)

18.“李大藥丸子大院”的百年古鏡

“李大藥丸子大院”(道外區北五道街)是住着80多戶居民的老大院,“鎮院之寶”是一面2米高、1.5米寬的百年古鏡,古鏡的老主人是一位被稱為“李大藥丸子”的草藥商人,這座大院是以得名。

有故事的老道外(1)

“李大藥丸子”的後人介紹,“李大藥丸子”是河北人,年少時刻苦學習中醫醫術,十幾歲闖關東。1900年前後,他攜妻來到傅家甸,在最繁華的正陽大街(今靖宇街)與北五道街交叉口,距“世一堂”不遠的地方開了一家藥房,生意紅火。于是,他就在附近蓋起了一座私宅大院,那面古鏡是大院建成時訂做的。現在,“李大藥丸子”的後人仍住在大院裡,家裡收藏着那面祖傳的鎮院之寶。

19.惡霸姚錫九的私宅“姚家大院”

“姚家大院”(道外區北九道街)是地主惡霸姚錫九家眷的居住地。

有故事的老道外(1)

姚錫九曾是修築松花江橋的工頭,千方百計剝削和殘害勞工。在他承包的橋礅工程即将完工時,他将水下“沉箱”的排水管抽出,洶湧的江水灌進“沉箱”,在水下作業的勞工死于非命。而姚錫九以發生“意外”事故為借口,向建橋方索要并侵占了每位死者600元的撫恤金。後來,他投靠日僞政權,在馬家船口開設煙館、妓院、賭局,緻使許多人傾家蕩産,走上絕路。

20.道外北市場

王麻子街中段有一個大院可通長春街,過道再進院門直到錢塘街。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院的兩側非常熱鬧。除了吃穿的,三教九流,江湖術士,打把式賣藝的應有盡有,讓你眼花缭亂,這就是道外北市場。

有故事的老道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