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相比于廚下淨水器,我倒覺得現在前置過濾器是每家必備的淨水産品。但看了看網上,發現關于前置過濾器的深度測評還是比較少。

作為家電研究員,家電領域的“無人之境”自然要勇于探索。

是以這次我自費5000元+,入手了市面上五款中高端前置過濾器産品,看看它們的實際過濾效果,是不是真的能保證生活用水健康。

這次測評我将從五個部分入手:

  • 外觀結構
  • 參數對比
  • 截留率測試
  • 沖洗率測試
  • 拆解分析

相信看完這篇全面測試的文章,大家對前置過濾器的過濾效果也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一、外觀結構

1、結構設計

五款前置過濾器中,美的、史密斯和3M均沒有采用顯示屏設計;BKA配有一個水壓監測表,用以水壓的監測;霍尼韋爾則搭載有顯示屏,通過三節五号電池供電,顯示屏支援觸控操作,可以設定自動沖洗的時間。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針對沖洗提醒這塊,美的也有一個人性化的設計——配備了時間撥盤。作用在于設定時間提醒,友善我們定期沖洗濾網。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在安裝方式上,霍尼韋爾、史密斯和3M均采用的豎置安裝方式。

這種安裝方式比較單一,對于廚下空間局限、裝置間狹窄等使用者來講,單一的豎置安裝方式可能會出現沒法安裝的情況。

而BKA、美的前置過濾器支援多角度安裝,可以根據不同安裝空間,進行角度調整。

為了看看二者在廚下空間的實際安裝效果,我專門将廚下空間的水管拆開,輪番安裝上兩台前置過濾器。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實測下來,如果廚下空間相對較大的話,BKA和美的都能實作橫向安裝和豎向安裝,并且而且可以根據廚下空間的實際尺寸,進行角度上的調整。

但BKA前置過濾器的空間适應性會不如美的,因為BKA前置過濾器的體積較大,面對較為狹窄的廚下空間或裝置井時,角度基本調整不了。對比之下,125m小體積的美的前置過濾可以适用更多樣的廚下空間,滿足狹小空間的安裝需求。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2、材質分析

如果說安裝的實用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結構設計的話,那麼飲水體驗關鍵還得看前置過濾器的用料材質。

前置過濾器的材質主要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濾瓶、銅頭管件以及濾網。

材質用料的好壞,除了直接關系到使用壽命外,還會影響我們的飲水健康。

為了讓大家更直覺地了解五款前置過濾器不同的材質用料,我總結出以下表格: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通過上表可以直覺地看到,五款前置過濾采用的濾瓶方案都不一樣,但咱們主要關注它的防爆、防凍以及安全性能即可。

其中美的、BKA和霍尼韋爾的性能最佳,均經過了20萬次的水錘測試,-30℃的極寒溫差測試,并且采用的材料都不含雙酚A。

而史密斯和3M作為國際大牌,它在濾瓶用料上反倒有些“縮水”。濾瓶僅經過了15萬次的水錘測試,也并未标注自己經過了-30℃的極寒測試。

需要說明的是,雙酚A是被用來合成聚碳酸酯(PC)和環氧樹脂等材料,但雙酚A會導緻内分泌失調,威脅着胎兒和兒童的健康,是以一般涉及到兒童用品上,是不建議含有雙酚A成分的。

在銅頭管件的材質方面,大緻可以分為三類:普通黃銅、低鉛/無鉛銅以及隔鉛鍍膜銅口。

其中隔鉛鍍膜銅口的對廠商工藝要求最高,但銅頭全程不會與水接觸,也是最安全的材質。

根據分類來看,五種前置過濾器中當屬霍尼韋爾的銅頭用料最好。霍尼韋爾采用的是實體隔鉛方案,内部POM層,外銅層具體什麼材質沒有官方說明,理論上這種材質結構很安全,但隔鉛鍍膜對廠商的工藝要求極高,具體銅頭的耐用度表現,還得用時間來驗證。

不過各廠商們都在标榜着自己家是無鉛銅或者隔鉛鍍膜銅口,但銅頭管件是否含鉛可不是信手沾來的,這次我們把霍尼韋爾和美的、BKA的銅頭管件委托深圳市騰标檢測實驗室進行檢測。

嚴格按照國标GB/T5121.3-2008關于鉛含量測定的标準,利用塞曼效應電熱原子吸收光譜法進行測定。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銅材質需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即可視為銅頭管件不含鉛:

  • 銅的品質分數≥99.99%
  • 鉛的品質分數<0.00005%

耗時20天,實驗室終于傳來了結果,根據以下公式可算出: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 霍尼韋爾銅品質分數<99.99%,鉛品質分數>0.00008%
  • 美的銅品質分數≥99.99%,鉛品質分數<0.00005%
  • BKA銅品質分數≥99.99%,鉛品質分數<0.00005%

從上述的鉛含量測定不難發現,霍尼韋爾采用的實體隔鉛方案多少有點“水分”,反觀美的和BKA的無鉛銅材質卻經受了送檢的考驗。

對比下來,美的和BKA的銅頭材質會是優選,因為二者都采用的無鉛銅頭,安全性和耐用性上都有所保障。

史密斯和3M依舊是墊底表現。其中3M采用的銅頭是普通銅頭,而史密斯好歹還有個抑菌功能。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最後的濾網材質就不用多說了,前置過濾器的濾網以316L不鏽鋼材質為主,具備耐高溫、抗腐蝕的特性。五款前置過濾器裡邊,隻有3M采用的普通不鏽鋼,其抗高溫和耐腐蝕性能會相對略弱一些。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二、參數對比

對于參數黨來說,入手前置過濾器最關鍵的還是看産品參數,是以參數對比這部分自然不能少。

通過詢問客服、查閱資料、請教業内相關研發老師,我彙總了五款前置過濾器的各類參數,并繪制出以下圖表: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五款前置過濾器裡邊通量和出水速度前三名的是霍尼韋爾、BKA和美的護衛艦,通量均在6T/H、100L/min以上。

相較之下,史密斯和3M的2.5T/H的通量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而過濾精度則是影響過濾效果的因素之一,目前行業公認最适宜的過濾精度為40μm,既能減少濾網堵塞的情況,又可以過濾掉大多數雜質。

在五款前置過濾中,美的、BKA、霍尼韋爾以及3M的過濾精度均為40μm,隻有史密斯的過濾精度為100μm。

既然前置過濾器起到的是過濾作用,那必然會産生過濾出來的雜質,而如何将這些雜質處理掉,就是前置過濾器的關鍵問題了。

處理過濾雜質的效果,關鍵看其濾網的沖洗方式。

就市面上前置過濾的沖洗方式來講,主要可以分為直沖式、反沖式和虹吸式,其中反沖式的沖洗效果最好。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經過對比,五款前置過濾器中美的、BKA、霍尼韋爾均采用反沖式,并且還支援刮洗功能。

其中BKA和霍尼韋爾還能實作雙面刮洗。史密斯和3M的沖洗方式則為直沖式,别看3M的沖洗方式命名為渦流式,其本質和直沖式還是一樣的。

最後簡單說說五款前置過濾器的特色功能,我個人認為美的護衛艦和霍尼韋爾表現會更好。

在實際的生活用水上,管道要是沒有做特别處理的話,容易出現水錘效應。水錘效應具有強大的破壞性,容易造成管道破裂、閥門損壞等情況。

為了避免水錘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美的護衛艦給出了不一樣的解決方案。

其搭載了水錘消除器,即通過水錘消除閥消除水錘效應的連貫反應,既減輕水管中不規則的水擊波震蕩,又解決了水錘效應可能導緻水管破裂等的問題。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BKA則是搭載的水壓監測器,友善我們了解當下的水壓強度,但個人從實際體驗來看作用沒有太明顯;

霍尼韋爾則更友善我們的日常使用了,它支援智能化濾網自潔,可以自定義沖洗時間,并且進行自動刮洗,減少了我們人為操作的次數。

對比下來,史密斯和3M則沒有比較有特色的功能,屬于中規中矩的前置過濾器産品。

三、截留率測試

· 測試目的:驗證40μm過濾精度的前置過濾器,面對40μm以上尺寸的雜質,有着怎樣的過濾效果

· 實驗器材:純淨水、二氧化矽粉末、千分之一天平、布氏漏鬥、幹燥鼓風機、自己搭建的水路模拟裝置

· 截留率計算公式:[(M-m1)/M]*100%=截留率

紙面參數講再多,不如實測一番最實際。

前置過濾器既然起到的是過濾作用,那麼測試它的截留率自然最為重要。

由于此次測試的是40μm過濾精度的前置過濾器,而史密斯前置過濾器的過濾精度為100μm,在測試前基本可以斷定它的截留率是最差的了。

在測試前将器材準備完整,随後稱重2.000克的二氧化矽粉末融于1000ML的水中。

按此步驟分别對五款前置過濾器準備好二氧化矽水溶液。以確定每份水中含有的雜質濃度一緻,避免出現測試不準确的情況。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将每款前置過濾器,輪流安裝在我們自行搭建的水路模拟裝置上,具體如圖所示: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将調制好含有雜質的水放在入水處,開啟水泵,用量杯在出水口接住過濾後的水。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随後将定性濾紙鋪設在布氏漏鬥中,由于定型濾紙的孔徑僅有15μm,是以水中的二氧化矽雜質都能夠過濾到定型濾紙上。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濾,可以看到有部分二氧化矽粉末依附在定性濾紙表面。

随後将定性濾紙放入鼓風機中進行幹燥,經過一定時間後,幹燥出來的定性濾紙上附着了些許的二氧化矽粉末。分别測重得出:

· 霍尼韋爾過濾、幹燥後得出的二氧化矽粉末重量為0.177克;

· BKA過濾、幹燥後得出的二氧化矽粉末重量為0.198克;

· 美的過濾、幹燥後得出的二氧化矽粉末重量為0.180克;

· 3M過濾、幹燥後得出的二氧化矽粉末重量為0.214克;

· 史密斯過濾、幹燥後得出的二氧化矽粉末重量為1.844克;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将2.00克的二氧化矽總品質設為M,過濾後得出的二氧化矽粉末品質設為m1,結合公式[(M-m1)/M]*100%=截留率,計算得出每款過濾器的截留率如下:

· 霍尼韋爾:91.15%

· BKA:90.1%

· 美的:91%

· 3M:89.3%

· 史密斯:7.8%

四款前置過濾器的截留率都相當不錯,其中霍尼韋爾的截留率最高--91.15%,美的91%的截留率次之。

另外由于史密斯前置過濾器的過濾精度為100μm,排除掉實驗誤差後,史密斯前置過濾器的實際截留率基本可以看作0。

四、沖洗率測試

· 測試目的:驗證前置過濾器進行濾網沖洗時,是否可以将截留的雜質沖洗幹淨

· 實驗器材:純淨水、千分之一天平、布氏漏鬥、幹燥鼓風機、自己搭建的水路模拟裝置

· 沖洗率計算公式:[m2/(M-m1)]*100%=沖洗率

沖洗率的高低主要和前置過濾器的沖洗方式相關,前面說了五款過濾器的沖洗方式,但考慮到史密斯前置過濾器的過濾精度太低,是以測試出來的截留率過高,是以這次的沖洗率測試環節就沒有必要參與了。

如何測試前置過濾器的沖洗率呢?

首先我們使用純淨水作為水源,分别開啟五款前置過濾器的濾網沖洗。

需要注意的是,四款前置過濾器中,美的、BKA、霍尼韋爾是支援刮洗功能的,其中美的和BKA則需要手動刮洗。

對支援刮洗功能的前置過濾器進行一邊沖洗一邊刮洗操作,随後使用無雜質的空燒杯盛放沖洗出來的水,定時沖洗一分鐘後,關閉沖洗閥。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再将沖洗出來的水,使用布氏漏鬥進行過濾,過濾出來的二氧化矽粉末會依附在定性濾紙上,然後将其放入鼓風機中進行幹燥。

最後使用千分之一天平,對幹燥好的二氧化矽粉末進行稱重。

經過稱重,得出四台前置過濾器的二氧化矽雜質重量分别為:

  • BKA沖洗出來的二氧化矽重量為1.712克;
  • 美的沖洗出來的二氧化矽重量為1.762克
  • 霍尼韋爾沖洗出來的二氧化矽重量為1.587克;

3M沖洗出來的二氧化矽重量為1.304克。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将沖洗出來的二氧化矽雜質品質設為m2,結合公式[m2/(M-m1)]*100%=沖洗率,計算得出四台前置過濾器的沖洗率為:

  • BKA:95.01%
  • 美的:96.81%
  • 霍尼韋爾:87.05%
  • 3M:73.01%

就計算出的沖洗率結果來看,BKA和美的的沖洗效果都很不錯,其中BKA的沖洗率最高,濾網上的二氧化矽粉末基本都能被沖刷出來;美的的沖洗表現也很不錯,有着高達93.74%的沖洗率。

讓我意外的是霍尼韋爾的沖洗表現,本以為它搭載反沖洗方式配合自動刮洗,能有較高的沖洗率,但實際上自動刮洗的效果會略遜色于手動刮洗,是以它的沖洗率會比BKA和美的更低一些。

由于3M采用的是直沖式,是以它的沖洗率最低也是情理之中了。

五、拆解部分

用了十八般武藝,才徹底拆解完這五款前置過濾器。

從拆解的難度而言,最好拆卸的是3M和史密斯,因為它們沒有外殼套住濾瓶,直接擰動過濾器的銅頭部分,即可将濾瓶與銅頭分離開來。

在結構上,史密斯和3M都是将濾網直接用濾瓶套住,相對來講比較簡單。由于史密斯沒有參與沖洗率測試,是以它的濾網上是沒有明顯的二氧化矽殘留的。

3M采用的是直沖式沖洗,也是四款前置過濾器中沖洗率最低的。

是以它的濾網上沾有不少的二氧化矽粉末,用手觸摸3M前置過濾器的濾網部分,能夠明顯感到到二氧化矽的顆粒感。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霍尼韋爾前置過濾器在濾瓶外套了一層外殼,拆卸起來還算友善,将外殼拆下來後,稍微用力就能将銅頭擰開。

因為霍尼韋爾采用的是自動刮洗設計,是以可以明顯看出霍尼韋爾的結構設計和前面兩款不同。

針對濾網的殘留物來看,其表面殘留的二氧化矽不多,肉眼基本看不出來,不過用手觸摸,還是可以感受到一定的顆粒感。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BKA前置過濾器相對來講還是有些難拆的,它的外殼是通過卡扣扣住的,需要用起子将其撬開,然後擰開銅頭,最後才能取出裡邊的濾網。

作為沖洗率最高的前置過濾器,它的濾網表面基本沒什麼二氧化矽,用手觸摸,也沒有明顯的顆粒感。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五款前置過濾器中,美的是最難拆的。

雖然作為部落客角度來看,美的難拆是讓人吐槽的點,但站在消費者角度,這也算展現出美的紮實過硬的品質。

首先美的前置過濾器的外殼是用卡扣扣住的,耗費了巨大的力氣,才将它的外殼拆下來。

本以為能夠輕松将濾瓶的銅頭擰開,結果美的前置過濾器的銅頭幾乎擰不開。沒辦法,為了拆開卡扣裡邊濾網二氧化矽的殘留量,我隻能用電鋸将濾瓶鋸開了。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美的前置過濾器的二氧化矽殘留量也很少,肉眼看不到有二氧化矽殘留,用手觸摸僅有細微的顆粒感。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綜合來講,四款經過沖洗率測試的前置過濾器,二氧化矽殘留量最少的是BKA,美的次之,霍尼韋爾的二氧化矽殘留量比較明顯,而二氧化矽殘留最多的是3M。

其中BKA和美的采用的是手動刮洗+反沖式設計,霍尼韋爾雖然采用了自動刮洗,但由于刮洗速度不如手動,是以二氧化矽的殘留量會比BKA、美的略微明顯些。

六、五款前置過濾器體驗總結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測評體驗,具體的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五款前置過濾器實測 附美的、霍尼韋爾、BKA、3M、史密斯硬核實測

五款前置過濾器中,綜合體驗最好的是美的護衛艦前置過濾器。

雖然在多項測試中,美的都沒有排第一,但綜合體驗下來它也沒有明顯的短闆,尤其是測試部分,不管是截留率還是沖洗率,都能夠做到讓人滿意的水準。橫豎兩種安裝方式,也滿足了不同空間需求的使用者。

作為定價較高的産品,霍尼韋爾也帶來不錯的表現。除了外觀設計大氣,它的自動沖洗功能也很友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霍尼韋爾的自動沖洗功能雖然支援自動刮洗,但要想獲得較好的刮洗效果,最好沖洗時間長一些。

BKA更像一個偏科生,它的沖洗率表現奇佳,但是截留率表現一般。此外它的安裝角度多樣,可以通過調整銅頭角度,滿足不同角度的安裝需求。但是它的體積較大,對于廚下空間不充裕的朋友,選擇需慎重。

而經典品牌如史密斯、3M之流,兩者的核心競争力相對就弱很多了,用料材質上比其他三款遜色,其中史密斯的過濾精度僅有100μm,還沒進行到測試環節就被淘汰一半,整體比較一般。